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欧盟反制中国电车!多方强势回应,欢迎阅读。
当地时间 9 月 13 日,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 · 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欧洲议会发表第四次 " 盟情咨文 " 时表示,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调查原因是欧盟担心中国车企通过政府大额补贴生产低价电动车,而这些电动车涌入欧盟市场后会威胁到欧洲本土电动车的发展。
" 全球电动车市场充斥着平价的中国汽车,它们的价格之所以低,是因为获得了巨额的国家补贴,而这正在扭曲欧盟市场。欧洲对竞争持开放态度,但不允许竞争到底,欧盟必须保护自己免受不公平行为的侵害,但欧盟会与中国保持开放的沟通。欧盟需要做的是去风险,而不是脱钩。" 冯德莱恩表示。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据了解,所谓的 " 反补贴调查 " 是采用贸易制裁的主要手段,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或者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包括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 反补贴调查 " 必须在启动后的 13 个月内实施措施,临时措施必须在不迟于 9 个月内实施,如果法律允许,在随后的 4 个月内将实施最终措施。
换而言之,此项调查可能需要长达 13 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而中国电动车企对欧出口或将受到这项调查的影响。不过目前这起事件仅停留在启动调查阶段,相关措施是否落地仍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这一事件在网上曝光后很快引发业内热议。欧盟中国商会也随即发布《关于欧盟宣布对华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声明》。声明称,将敦促欧盟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不是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或提高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发展和经营成本。此外,欧洲市场的开放应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并应为外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和无歧视的营商环境。如果仅因产品来源地而做出市场排除的做法,将有违欧盟在世贸组织的承诺。
9 月 14 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中方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中方认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 " 公平竞争 " 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外媒报道在报道中指出,中国拥有大量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并得到了大量政策和资金支持,然而大多数新兴企业尚未实现盈利。而中国车企包括比亚迪和蔚来等正计划在欧洲市场推出具有价格优势的电动车,以增加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但此举可能对当地传统汽车制造商造成冲击,如大众集团和 Stellantis 集团。
尽管欧洲车企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已经开始电动化转型,但大多数还是处于试水阶段。反观中国车企,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电动车市场增速迅猛,这也令欧洲车企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数据显示,2022 年比亚迪以 180.5 万辆的销量位居国内乘用车企业销量冠军,终结了南北大众等合资企业长达 40 年霸榜的局面。而今年上半年,一汽 - 大众(83.87 万辆)依然落后于比亚迪(115.46 万辆),此外,德日系主流的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逐渐下降,这对于欧洲车企而言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在刚刚结束的慕尼黑车展上,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开幕式演讲的一席话已引发德国乃至整个欧洲车企的焦虑。朔尔茨表示,面对来自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德国车企 " 应该被激励,而不是被吓倒 "。与此同时,朔尔茨还宣布了一项价值 1100 亿欧元的激励计划,为德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作为世界五大车展之一,也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车展之一,慕尼黑车展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回顾本届车展,尽管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德系本土车企仍然是主角,但非本土车企包括丰田、本田、日产、通用、企业等传统汽车巨头的位置已被中国车企取代。
据统计,本届慕尼黑车展约 40% 的参展商来自中国,包括比亚迪、小鹏汽车、零跑汽车、阿维塔科技等。有媒体对此评论," 如果没有中国车企的加入,慕尼黑车展恐怕得‘歇菜’。" 更有外媒评论称,欧洲车企已经意识到它们正面临一场对战,亟需生产出成本更低的电动汽车,并削弱中国车企在制造大量平价友好电动汽车这方面的领先地位。行业人士称,中国车企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的 " 反客为主 " 或令欧盟下定决心做出 " 反补贴调查 " 措施。
行业认为,欧盟启动这项调查的背景也与中国汽车出口数量快速提升有关。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车市场,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 8 月国内汽车出口量为 294.1 万辆,同比增长 61.9%,其中,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出口中起到巨大增量作用,前 8 个月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 72.7 万辆,同比增长 1.1 倍。
另据统计,上半年中国对欧洲汽车出口量占中国整车出口总量的比重从 2018 年的 5.7% 飙升至 39.1%,欧洲正成为中国新能源车 " 出海 " 的重要目的地,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以及蔚来、小鹏、零跑等车企均有出海欧洲的计划。需要注意的是,与其它市场有所不同,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大多没有自建工厂的计划,主要通过进出口贸易的方式销售汽车,且多数品牌在欧洲尚未建立销售渠道。
9 月 14 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评价,不是因为获得了巨额的国家补贴,是因为充分市场竞争下的中国产业链竞争力强。其表示,中国新能源补贴在 2022 年底已经完全退出,而且为了公平竞争,国家要求地方在 2018 年底开始就不能给新能源车补贴,规范市场秩序。随后国家补贴有序退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大。
汽车行业关注 人气汽车新传媒
每天分享有价值的汽车新闻
汽车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