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他官宣复出失败,全网急眼了,欢迎阅读。
" 我喜欢坏坏的女友,我喜欢肆意的感受。"
演出的序幕拉开,满满的粉红色灯光萦绕舞台。
穿着水蓝西装的徐良缓缓走近人海,一边唱着这首熟悉的《坏女孩》。
在阵阵尖叫声和此起彼伏的 " 爷青回 " 中,不少网友可能又在心中犯嘀咕:怎么最火的是他?
《乘风破浪》和《披荆斩棘》系列节目,近来一直被调侃 " 押错宝 "。
去年的 " 姐姐 " 节目,本以为会掀起观众们的韩流记忆。但没想到,王心凌几句 " 爱你 ",就把全场的焦点拉到自己身上。
也许是看到了 " 回忆杀 " 的高关注度,今年的 " 姐姐 " 与 " 哥哥 ",不约而同在往这方面打造热点。
但前不久结束的 " 姐姐 ",美依礼芽反而最受关注,直接掀起一波二次元的狂潮。
正在热播的 " 哥哥 ",本以为扛大旗的是林志颖等人,但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一个徐良,在哥哥助力榜上,支持票数一度呈现断崖式碾压。
为什么是徐良?
有网友说,在回忆杀这方面,自己的青春根本不是林志颖唱《十七岁的雨季》,明明是他带着 kimi 上《爸爸去哪儿》。
还有什么韩流,似乎也不能代表青春的主色:" 拜托,我们 90 后的青春,明明是非主流啊!"
断层第一的徐良,
凭什么
一个悲伤的消息传来,徐良在 " 哥哥 " 节目中最终还是被淘汰了。
许多 90 后网友网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请到徐良你是心高气傲,淘汰徐良你是生死难料
火星文、斜刘海、大头贴、伤痛歌词 …… 这些如今看来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元素,在当年是最受欢迎的青春标识。
在这背后共同的流行风格中,徐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徐良旧照
从千禧年转向 2010 年,港台乐坛的作品还呈现支配性地位。
当年的 " 百度 mp3" 榜单上,周杰伦等歌手几乎霸占了前十。
在流行乐坛撑开一条口子的,并不是当年超男超女涌现的内地音乐新势力,也不是凤凰传奇和一众彩铃神曲。
而是许嵩、汪苏泷、徐良这 "qq 音乐三巨头 ",挑起了大梁。
图源:《披荆斩棘》
在智能手机和各种社交媒体诞生的前夜,人们还仅仅凭靠 mp3 和电视电台来收听音乐。
凭借这一渠道,他们的歌火遍大江南北,在各种榜单上与周杰伦等人平分秋色。
彼时许嵩的《玫瑰花的葬礼》《素颜》,汪苏泷的《不分手的恋爱》《巴赫旧约》,徐良的《客官不可以》《犯贱》《坏女孩》…… 都是 90 后 KTV 必点曲目。
徐良这样形容自己在当时的地位:" 当时最火的音乐播放器,第一名是我,第二名是周杰伦。"
徐良当年也曾被调侃过 " 总是在分手 "
汪苏泷也曾经说过当年的自己:
只要经过台球厅、小卖部、理发店,凡是人均消费不超过 20 块钱的地方,都能听见他的歌。
但也正像汪苏泷对自己的歌曲的吐槽——总出现在人均消费不超过 20 块钱的地方。
这是对传唱度的肯定,也是对歌曲风格的调侃。
徐良歌曲《犯贱》的歌词被无数少男少女抄进歌词本
相比较起来,三巨头中徐良在唱功和创作风格方面时常为人诟病。
于是,随着 " 非主流 " 少男少女们逐渐成长,时过境迁,三巨头的时代远去,似乎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更换 QQ 签名的日子,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到后来,三巨头的另外两位调整方向,焕发了事业第二春——
许嵩持续创造,发新歌、上春晚,歌曲也被更多年龄段的听众所接受。
许嵩在春晚现场
汪苏泷则是多栖发展,凭借东北人的幽默本性,他也成为了各大综艺节目常驻选手。
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年大热的《花千骨》其中的 OST 许嵩和汪苏泷都有参与,前者创作了《千古》,后者则是《年轮》。
但唯独徐良,这几年似乎消失在公众视野。
这或许也是 " 哥哥 " 节目中,徐良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
看到曾经青春年华的回忆化身,在漫长的隐身后缓缓步入聚光灯下,就好像一位许久不见的故人,向你挥挥手,缓缓讲述过去的故事。
最是令人动容。
不过,即使消失幕后,徐良似乎并未缺席各位 90 后的生活。
徐良不在江湖,江湖上依旧有他的传说。
一个不转型歌手的十年
不难看出,另两位 " 巨头 " 的事业路线,总是与转型息息相关。
许嵩拿起当年在古风歌曲中的创作功底,让歌曲逐步走出 " 非主流 " 的路线。
《雅俗共赏》《乌鸦》《燕归巢》等作品,正是这一时期许嵩的写照。
而汪苏泷,除了在综艺之外,也不似从前那般,哼吟着 " 不分手的恋爱 "。
后期的歌曲,既有迎合大众市场的《就让这大雨全部落下》《年轮》《剑魂》,又有去年《21 世纪罗曼史》类的实验音乐专辑。
汪苏泷专辑主打《恋爱动物》
实际上,在 qq 音乐三巨头时代,徐良火爆的持久度,并不及其他二人。
代表作不多,且随着非主流潮流的沉寂,很难找到前进和转变的方向。
这让徐良的音乐之路有着天花板式的开局,却又 " 高开低走 "。
他有一首较冷门的歌曲《歌手》,在 qq 音乐只有 300 多条评论,歌词写:
" 其实我弹琴没几年,唱功没天赋可言,镜子里平凡一张脸,没有什么特点。
他们说歌手放聪明点,今后写歌要高雅一些,万分抱歉我不懂周全,反正我从来没上过版面。"
看上去是一番自嘲——没太有天分,没太有雄心,在音乐的道路上使劲折腾,最后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另几句歌词,也隐约道出了徐良近十年来的路:" 我的音乐,从没有停歇 "" 我的音乐,是我的昨天 "" 我和音乐,回到第一天 "。
将当年的风格继续贯彻下去,是徐良的选择。
一次被问到最想回到过去什么时间,徐良回答希望回到 qq 音乐三巨头之前。
" 这样就能提前把剩下俩人的歌提前给发了。"
图源:抖音 @徐良
但终究,他无法复刻他人的道路。
在 " 销声匿迹 " 的那些年里,徐良偶尔也传来消息。
有时是他和好友汪苏泷的 CP,有时是他参加了一些音乐节目,可惜大多没有什么水花。
2019 年,徐良带着原创歌曲《何慕卿》出现在《这就是原创》,随即便被淘汰,评委萧敬腾更直言歌曲 "有点闷 "。
换言之,歌曲里的很多元素,已经是过时了。
后来徐良也曾坦言:去哪里都被淘汰,后来就没有信心了。
好在,徐良并未服输。
告别了 MP3 和电视电台时代,这一次他搭乘上了网红短视频的东风。
徐良丛台前走向幕后,创立了音乐公司,名为一寸光年。
你可能没听过这家公司的名字,但在浏览短视频时,你一定听过以下歌词。
" 我这一次,终究还是来的太迟。"
" 从前你穿越风雨都会仓促见一面,现在连伞的边缘。"
" 在那些和你错开的时间里,我骗过我自己。"
以及那首杨宗纬曾在综艺上改编演唱的《我想要》:我想要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霜。
杨宗纬翻唱《我想要》十分出圈
退居幕后之余,和许嵩、汪苏泷相比,徐良有了新的定位:打造爆款、带学生。
一定刷到过系列 / 图源:抖音
于是也有了再登上节目时的种种,热搜上的徐良相关词条,已经换了一批。
" 带着版权参加节目 "" 已有 200 多名学生 "" 开启创作课堂 ""13 名学生有 12 个写出了爆款歌曲 "……
节目后更有网友感叹,合着半个抖音的歌,都是徐良公司做出来的。
十年前的风格被人诟病过,也一度成为徐良的短板,但它还是成为了徐良最有优势的地方。
所谓时代的眼泪,似乎也并未完全风干:" 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我是三巨头。"
在观众中间,一件事也显得尤为有趣。
总是调侃自己 " 当年斜刘海,如今地中海 " 的 90 后,其实已经很难回到过去的少年心境。
但他们音乐的品味的一惯性,却保持得相当持久,当回忆爆发,他们也会喊出 " 一定在 "。
为什么 90 后总是在喜欢同一批人?
90 后总是在踏入同一条河流
一种说法是,十几岁的年龄,正是人的三观逐渐定型的时刻。一个人的审美观,在此时也随之定性。十几岁钟爱的歌曲风格,会跟随一个人的终生。
这种说法确实有道理,至少这可以解释,为何在非主流早已远去的今时今日,90 后们依旧无意识地陷入同样风格的歌曲。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更为浪漫:听的不是同类型的歌,听的是无比怀念的当年的自己。
时代不会为人而停留,记忆却永远可以。
近几年来,诸多回忆杀时刻层出不穷。对于综艺、影视作品来说,这些自然是吸收流量红利的好机会。
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也是回顾往昔岁月的契机。
网络上一句话反复被提及——2008 年已经不是 5 年前了,而是 15 年前。
时光匆匆,看到曾经的岁月,很难不叫人动容。
感慨时间的流逝,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早前王心凌出圈时,社交媒体流行拍摄观看浪姐王心凌出场的中年观众 reaction。
其中有一则视频的高赞评论,让人印象深刻。
大意是:放不下的是生活的柴米油盐,心头向往的是曾经的美好光年。
对同一批人无数遍的喜欢,其实是对当初的自己念念不忘。
陶喆有一首歌曲,名叫《二十二》。歌曲讲述了一名 22 岁的女生,本来刚要毕业,期待着甩开书本迎接社会,却发现生活的压力扑面而来。
她想回到自己十二岁的年纪,那时只需要好好上学,生活单纯没忧愁。
谁不想回到那时候呢?
炎炎夏日,蝉声轰鸣。口袋里的 mp3,连着有线耳机,播放的是许嵩的《有何不可》,下一首待播放则是汪苏泷的《巴赫旧约》。
去小卖部买根 1 块钱的冰棒,回去的路上想着很快就要开学,但暑假作业还么怎么做。在那时,这好像是生命里最大的事。
但似乎,又不需要特别为此特别焦虑。
那时的自己很简单,吃根冰棒会很快乐,吃一次麦当劳会很珍惜,每天生活一样又好像不一样。
"TA 就像一朵蓓蕾满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