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对话快手短剧负责人:出海与投流,是2024年赛道关键词,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现在轮到中国 " 霸总 "" 娇妻 " 以短剧的方式收割全球了。
中文在线旗下枫叶互动的出海短剧应用 ReelShort 在 2023 年横扫各大应用市场榜单,下载量一度超过了 TikTok。
截至今年 1 月,移动数据和分析提供商 Data.ai 的数据显示,在 ReelShort 的 1600 万次的全球下载量中,约有 480 万次是在美国,这使美国成为该公司最大的市场。
还有一则在资本市场的重磅消息是,今年 1 月 8 日,纽交所上市公司 MegaMatrix(NYSEAmerican:MPU)宣布收购流媒体平台公司 FlexTV 母公司 60% 的股权。
FlexTV 是一家专注于短剧制作的流媒体平台,出品了一系列英语剧和泰语剧,用户遍布欧美和东南亚等一百多个国家。其出品的《总裁的漂亮夫人》等爆款剧在推出后迅速走红,月活用户超百万人次,月充值金额超过百万美金,主要收入来自欧美地区。
专注于以太坊生态系统相关业务 Mega Matrix,也因此成为美股 " 短剧第一股 ",并由此借道进军号称千亿美元的短剧市场。
不过,据钛媒体 APP 观察,与以往以爱奇艺、腾讯视频等为代表的长视频流媒体平台,出海主要目的地是东南亚市场不同的是,当前这一波由国产付费短剧搅动的新风向,主要占据的是欧美市场,特别是美国等地的家庭主妇群体。
" 虽然每个地区的文化是不同的,但人的底层需求其实都是类似的。" 快手文娱业务部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于轲告诉钛媒体 APP。
于轲举例说,对于爱情故事或者说恋爱关系,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北美,都是通吃的。像《吸血鬼日记》(The Vampire Diaries)还有《暮光之城》(Twilight)等,虽然都是吸血鬼的故事题材,但本质上属于是校园爱情故事,或者说青春爱情故事。
类似地,他也发现,具备 " 霸总 " 内核的小说作品《五十度灰》(FiftyShades of Grey),至今仍是美国地区各大小说畅销榜的常客。
之所以当前中国公司出品的短剧备受北美主妇的青睐,于轲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 Netflix 和 HBO 等主流的流媒体媒体平台,以重度投入和制作精良的长剧集,在北美市场主攻高净值人群,或者说接受过一定教育的人群的时候,中国本土短剧这种节奏 " 直给 "," 爽点 " 密集的内容,就很容易满足美国相对偏下沉市场的用户需求。
目前,短剧出海主要成功主要有两条路径。
一种是以内容输出的方式。比如说,在东南亚市场,由于地缘文化相近等因素,这些地区的观众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国的文化,所以,平台和制作公司可以将国内已经制作或者上线的内容,在当地进行二轮或者多轮的版权分销,这本质上属于 " 一鱼多吃 " 的逻辑。
另一种则是以做用户增长为导向。类似主要瞄准欧美等市场的用户需求,制作相应偏好的内容(比如欧美用户观众喜欢的狼人的题材),但这背后需要有庞大的实力在,不是普通的中小机构能够承担的。
于轲发现,在国内,大约每隔几年就会炒作一轮出海的话题,现在这股出海热潮,恰好是因为 " 出海 " 与 " 短剧 " 这两件事有了一个交集点,所以,在当前,短剧出海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话题风口。
他预测,2024 年,短剧出海依旧会是一个热门话题,也会处于一个持续向好的过程。
但站在平台的角度或者业务的角度,于柯也呼吁大家,还是保持一个相对理性的态度去看待短剧出海这件事。
短剧出海瞬间引爆海外市场,这背后自然与近些年,在国内本土市场,短剧行业规模及热度爆发式增长,成为文娱市场拓展出新的掘金地息息相关。
数据服务商艺恩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 年,市场共上线短剧 1400 多部,连续两年同比增速超过 50%;短剧年备案数量近 3000 部,且连续两年稳定在此高位。2023 年短剧市场规模近 400 亿元,接近电影市场体量 70%,5 年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短视频平台作为短剧内容的供给主力,2023 年短剧供给量占整体市场的七成以上。
作为孵化短剧重要平台之一,快手于 1 月 12 日举办的第四届金剧奖上,披露了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2023 年,快手短剧日均 DAU 达 2.7 亿,每日观看 10 集以上的重度短剧用户数达 9400 万,同比增长 52.6%。
商业化方面,短剧是市场已经覆盖电商平台、3C 数码、大健康等多个行业,并探索出场景包植入、品牌定制短剧、明星创意短剧、超前点映模式、AIGC 等品牌植入合作方式及玩法。
如果把眼光再放在中美两地短剧市场对比的话,那么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美国,2020 年,含着金汤匙出身的付费短剧平台先锋 Quibi 上线即夭折了之后,在中国本土市场,付费短剧的业务发展却如火如荼。
以快手为例,截至 2023 年末,快手星芒短剧核心用户规模增长超 29%;一段时间内,付费用户规模增长近 10 倍,原生付费短剧 GMV 增长近 20 倍,并且每日付费用户中新客转化占比 40% 以上,男女性更均衡、年龄覆盖更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付费短剧的理解方式,与院线电影的票房,或者长视频平台付费内容的逻辑,有很大不同。
现在行业内,动辄宣称充值过亿元的短剧 " 造富神话 " 此起彼伏不断涌现,但钛媒体 APP 了解到,这背后,实际上机构为剧集投流的成本可能就高达八九千万元,即便是该剧集的制片成本仅几十万元。
2024 年,快手依旧会大力投入做付费短剧,并且,在战略选择上更倾向于做原生的付费短剧。
于轲对钛媒体 APP 解释称,将战略重心放在了原生短剧而不是小程式短剧,是因为平台内部测试数据显示,当投流和原生账号的流量结合在一起之后,它会是一个效率更高的事情。
本质上而言,这也与公众号的运营逻辑类似。一个公众号买完量了以后,这些流量是可以沉淀到公众号的私網域里,进而形成长期且持续的复购和转化。所以,当机构为原生短剧投流之后,切到原生账号内,从平台、机构和用户的角度来说,也可能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
长期来看,于轲认为,付费短剧这项业务肯定是可以持续发展的。以站平台的视角来观察,原生付费短剧可能会比小程式短剧的想象空间更大。
简单的逻辑是,投流因为有 ROI 的约束,所以,只能买到那些高净值的用户,也就是相对有付费能力的群体。
比如说,一杯咖啡定价 30 元,当企业去做广告投放的时候,大概率投放的能够消费 30 元以上咖啡的群体。因为只有这样,投放 ROI 才能回正。
但原生短剧很大一部分是靠口碑传播,这对于剧方来说,是不需要额外花钱获取用户的一种方式,没有渠道成本。
" 对于机构或者平台来说,未来更好的方向是,付费投流与原生短剧能够更好结合在一起。" 于轲对钛媒体 APP 表示。
(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李程程,编辑|马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