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四个角度看小鹏,欢迎阅读。
导语
产品思考,智驾规划,市场营销和企业战略
无论是从产品定位还是品牌战略上来,G6 对小鹏汽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小鹏汽车三年以来第一场线下上市发布会,每日汽车电讯在发布会结束后,参与了何小鹏、吴新宙,顾捷的群访。
我们把群访问题整理为产品思考,智驾规划,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四个方向,供大家有选择性的阅读。(相应回答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做了一定删减。)
产品思考
Q:为什么小鹏 G6 不考虑用全铝而用钢铝结构?
何小鹏:成本贵 + 维修贵。我认为现在很少有全铝车了,都会慢慢回退到钢 + 铝的组合。
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最优的,我觉得将来的车大部分是钢 + 铝的结合,纯铝、纯碳纤维会比较少,连我们做的飞行汽车都不会考虑全碳纤维,因为价格太贵了。
Q:小鹏 G6 的定价逻辑和对未来的预期是什么?
何小鹏:第一,现在的价格是非常不错的,扶摇架构上融汇了非常多的能力。
第二在 20 万 -25 万区间,我是非常有信心,G6 主要的销量会来自于中间的这三个段,是 580Max、755Max、755Pro,最终的均价会接近 25 万,所以在 25 万起,我是挺有信心做到第一,而且要不断向混动的第一、油车的第一去进军。
今后小鹏汽车要做到,铆准定位、增强配置,迭代軟體,且在预期范围内控制价格。这是王凤英来了之后,非常强调的一点。我们一定要把长期的规划,定价、竞争以及组合做好。
Q:小鹏大概什么时候会推出 " 真 800V"?未来大概 1000V 超高压的平台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出来?
顾捷:800V 是一种话术,在技术行业里,并不真区分所谓真 800V 还是假 800V。衡量这个系统到底是不是 800V 或者 400V,关键看效率。
我们认为短期内没有看到(1000v)很强烈的需求。随着补能和充电设施不断完善,充电的焦虑会不断减少。另外,续航越来越扎实,我们现在 G6 做得非常扎实,是 1:1 的比率,从 500km 到 700km 做扎实,是我们近期五年最重要的指标。
Q:小鹏的 800V 高压碳化硅方案跟行业其他品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顾捷:它不单单是 800V,它还搭载碳化硅,搭载了电驱系统中更新一代的电机技术以及电池方面,包括扁线、油冷等等很多创新点。
这些革新对用户来说,意味着电驱系统效率更高,电池系统能量转换和损耗更加低、效率更加高,支持 G6 的续航非常扎实。
由于技术指标太多,以电驱动最高效率为例,我们可以达到 98%,相比行业友商,这是很高的数字。很多的 800V 系统只能做到 91. 几 %,而零点几对续航也有十几、二十公里的性能提升。
Q:感觉 800v 已经解决不少续航焦虑问题了,为什么还需要长续航大电池?
顾捷:我们的大续航就是 2 个,一个是 580 公里,一个是 755 公里,里面再分四驱 / 两驱。
755 公里配置非常扎实,意味着车辆能够达成更高的和更强的补能能力。一方面电池本身需要具备 3C 和 4C 类似于充电的能力。另外,它需要更强的充电功率,接收更高的功率。
我们有 580 公里的配置,是为了兼容更加性价比的应用,低功率、低等级也可以达到比较好的补能时间的效应。
何小鹏:这是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的标杆,我相信这些能力组合是最优,而且 2 年或者 3 年后,他们都会看如何跟随小鹏往前发展。
智驾规划
Q:XNGP 开放城市的规划缘由?
吴新宙:我们的用户在哪里,城市就选在哪里,这是最重要的一点。XNGP 后续不再有高精地图限制,我们会更加专注在服务好用户。
小鹏汽车内部有一种说法是 " 种蘑菇和滚雪球 ",我们会先找些种子城市,比如上海,北上广现在已经有城市 NGP 了,我们也会有新的蘑菇城市作为 XNGP 的重要据点。
因为我们会在一个区網域内让用户能够无间断去享受到 XNGP 功能,长三角是我们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区網域,会在我们第二阶段释放。
Q:大模型将会给汽车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小鹏汽车在这方面的思考是什么样的?
吴新宙:今年是 ChatGPT 的元年,它的到来比我们想象中要快。它对自动驾驶(小鹏刚刚也提到了)、对智能座舱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还是在智能座舱都已经做了深度的布局,会很快提高智能驾驶的天花板。
希望通过接下来 1-2 年的努力,把大模型的元素纳入到我们的算法及深度学习网络中来,能把智能驾驶提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我相信 ChatGPT 和大模型的出现,一定能够让我们在未来真正的 L4、L5 的路上走得可以比现在更快。
Q:AI 代驾的发展方向和可行性如何?
何小鹏:在 XNGP 基础上,AI 代驾下半年会正式上线。在你经常开的道路上能够开得更好、更快以及更像你。
随着政策法规以及技术的前进,如果将来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将来的 AI 代驾肯定可以推动到你坐在后座上,由它帮你开回家。
但现在必须是你不能喝酒,坐在主驾,眼前前方,准备接管。所以在有司机情况下的 AI 代驾,跟坐在后座下的 AI 代驾,肯定有两步,而第二步一定要有法律法规的支持。
Q:XNGP 在北京是如何实现落实的?
吴新宙:小鹏在自动驾驶方面或辅助驾驶方面一直是跑在行业的第一个。在北京是我们积累很多年能力的体现,包括我们跟友商高德,跟政府各个部门的紧密合作都有关系。
基于我们在軟體层面上的成熟度,可以让我们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达到发布一个城市的效果。也希望今后,大家能够真正从高速到快速路到城市都能享受到我们的功能。
Q:对于更高阶的智能驾驶的时间预期判断?
吴新宙:希望真正到非常高阶,或者在 L4 的到来,能够在 27 年之前出现,届时我们能够有量产比较成熟的产品出现。
Q:在智能驾驶领網域里面如何判断技术的先进性、体验的先进性?大概有哪几个关键的要素?
吴新宙:小鹏汽车从成立开始就把智能辅助驾驶作为重中之重在发展。我们所谓的领先不光反映在技术,也反映在团队,反映在体系,这是全方位的领先。
我们经常讲上半场、下半场,辅助驾驶到了下半场一定是更加快速的迭代、更加紧密的闭环,可以更好解决 corner case。
我们也经常说安全、可用、好用,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三个阶段,今天还提到另外一个是 " 爱用 ",另一方面是我们内部有点 " 小秘密 " 的项目,是在有意识学习人类开车的方式,让车驾驶得越来越像人、越来越接近人类,甚至在某些地方超越人类。
一个好的辅助驾驶,是到最后你用了之后,突然它没有你会非常难受。希望我们的辅助驾驶能给大家带来那样的体验。
Q:我们的智驾 Max 和 Pro 版本,配置差别选择的原因,以及对比友商的优势在哪里?
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智驾硬體)标配,但我们希望在接下来 1 年 -2 年里能够有降本的动作,至少辅助驾驶都是 Max。
我们两套軟體是同源的,都基于 Orin-X 平台,相比友商的两套方案,有平台化的优势。后续我们还会在中配车型上做一些视觉上的验证。
Q:如何何定义城市场景和 AI 代驾场景,是一种场景的互补吗?和通勤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何小鹏:AI 代驾模式的底层是依赖于无图的模式,是基于城市场景之上的,假设无图模式可以做到城市辅助驾驶平均分 85 分,我认为 AI 代驾模式可以把它提高到 90 分甚至 95 分。去年 1024 讲了通勤、无图,今年别人都来讲了。
吴新宙:我们跟别人不一样,我们一般是说到做到,有时候甚至是先做后说。
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在测试车队经过的城市,是先测试再开放给用户,所以开放是会有个节奏,可以让 AI 代驾模式基本能第一时间推给全国的用户。
Q:小鹏未来智驾下一步发展路径是什么?
吴新宙:对于 XNGP 来说,首先要做的是把能力快速覆盖,在这里面无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下一点一定是把 XNGP 覆盖能够推广到全国。
我们在明年年初希望能够做到点到点的行泊一体,100% 的区網域都可以让用户使用的辅助驾驶功能。同时做一些大幅度降本工作,实现辅助驾驶标配。
接下来是通过数据闭环和算法的迭代,能够真正向 L4 路径去演进,这是我们总体的节奏。
Q:行业智驾卷得很厉害,小鹏如何应对来自各方面友商的挑战?
何小鹏:智驾的规模、量产,才是最重要,其余的无意义。
有很多公司 demo 两年前、三年前、四年前都给出来了,到现在还在给那些东西,我们可不一样,我们把地基打完了,1 楼出产品、2 楼出 2 楼的产品,我们在盖 2 楼、3 楼的时候,我们不会讲 5 楼怎么样,也不会做一个专门的 demo,没必要。
我们团队在很多研发中心,就是把地基打好,一步步建房子,这是跟生命相关的技术,这是一个要将来要走向全球的技术。
市场营销
Q:华为 ADS2.0 降价 5 折,小鹏汽车如何看待用户为自动驾驶买单的意愿?
何小鹏:首先今天我在准备 G6,就没有看到这个消息。某种角度上这代表行业里都在想去推动高等级的辅助驾驶出来,我觉得这是对所有的客户,对行业都是好的事情。
第二,我们(的智驾实力)给予行业是巨大的压力,我们在往前走,我们现在的情况是硬體、軟體打包一起在销售的逻辑,我相信所有人都会来看我们怎么办,再去做变化。
Q:友商都有非常激进的补能计划的指标,小鹏汽车的规划如何?
易寒:补能是要根据现在市场需求的发展,不是盲目放卫星、盲目宣布数据。小鹏汽车在将来的 1024 上 一定也会重点提到在充电补能实施建设的策略。
顾捷:G6 是 SEPA2.0 的首发车型,这个车不只是纯粹为了 800V 充电系统而专门設定的,它可以去兼容现在大量的 400V 的低压桩。所以现在社会上有的很多传统桩也能用 G6 达成快充指标要求,
把现有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好,G6 车型同样可以达到好的充电性能。
Q:小鹏 G6,今接下来交付的节奏会是什么样?小鹏汽车在功能性配置(冰箱,彩色電視機)上如何思考?
何小鹏:供应链方面,我们的工厂最近非常辛苦。在七八九月份爬坡的速度非常快,一定是比之前要准备得充分多得多。
关于配置,我一直觉得宣传术语跟实际是两回事,区别在于是为了让用户进店还是让用户使用?
品牌的配置代表着企业的人设和基因,也是创始人的认知和愿景。我相信科技定位可以在中国、可以在全球,也许昨天还没有到达,但明后天会到达。
另外,这一场战争、这一场竞赛、这一场马拉松我觉得还远着呢。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年一起努力的情况。换一个角度,我想说的是我不认为他们是成功的,同时我也不认为我们现在有问题。
Q:小鹏 G6 的订单进展如何?
易寒:到 6 月 12 号的中午 10 点之前累积了 2.5 万个订单,保持每天 700-1000 的订单新增。到昨天(6 月 29 日)突破 3.5 万。
40% 是来自线下门店,有 60% 来自各种数字触点。接下来我们的销售同学会非常辛苦,因为接下来真正会迎来用户对我们产品的检验,会非常积极要去应对用户转化。目前小鹏公布价格后,网络上的舆情反馈、用户的反馈都非常正面。
Q:今年蔚小理的销量出现了分野,请问你们三位现在还会一起思变吗?
何小鹏:我觉得今年好的不代表明年好,今年差的不代表明年差。三个人我们还是一样在一个群里面,可能我跟李斌同学聊得会多一点。大家都是在沟通、交流、向前。
Q:大家觉得小鹏能不能打个翻身仗就看 G6 了,对此您如何看待?
何小鹏:我从来不这样看,如果一个公司只靠一款车或者想一个小节点都是错误的。
汽车是个长线的事情,我们在明年后年有非常多的新车、改款车,我是看一个体系的能力,我想说的是: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 OK 的,先把组织工作做好,先把更多的基础工作做好。
企业战略
Q:现在的行业发展是否符合您当年的思考?小鹏汽车在当中有什么行径中的变化?
何小鹏:最近跟智能化不同行业的大佬在聊天,我们都没有想到在过去五年新能源的变化速度,说实话我认为下一个五年是智能化的五年,他们甚至认为我想得保守了。
很重要的感受是,创新是有多维度的,既是使能力更强,又要使成本更低。为什么小鹏最近特别有信心?我们能既把能力做好,又把质量做好,还把成本控制住,我觉得这是非常有信心的。
Q:小鹏汽车的三大核心能力怎么和智驾结合,智驾在未来(厂商)竞争中的位置在哪里?
何小鹏:智驾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产品力上,过几年当智驾跟智能座舱能力更强,一定会形成新的能力,这个时候就是销售力,还包括了商业变现的能力,所有这些基础都需要更大的组织力。
今天还是想维持上次的说法,今天很多整车厂主要考虑在营和销上去发力,我觉得(他们)还远没准备好 32 进 8,8 进 4 之后的残酷战争,我认为现在的战争只是个开局,才刚刚开始。
Q:如何看待增程插混的大年以及纯电的争夺?
何小鹏:不同人的看法差别太远,某些类型的车型里面混动一定是很多年都会挺强,而且会代替汽油,但是在绝大部分品类里面,我认为纯电会在未来的 1-2 年里(最多 2 年)会明显大幅度超过混动。
从整个大势来看,我认为 2025 年以后会进入到纯电的更高速发展,纯电里面的几个挑战是续航要更长、补能要更方便、价格要更便宜。
在过去的一年半前,碳酸锂的价格非常贵,现在已经开始一定程度的回落,我相信今年的下半年、明年还会明显的下行、向下,绝对是纯电的体系,另外是全球化。
Q:纯电,插混,增程,燃油到 2030 年市场大概会是怎样的占比?如何看待近期的购置税政策。
何小鹏:关于几比几没必要,汽油车在 27 年到 30 年会是非常低的比例,我觉得混动也会是非常低的比例。
做创业的人,最忌讳的是既 A 又 B 还 C,要有攫折、要有取舍。小鹏在我们这样的品牌体系里面非常清晰,看我们的智能化是中远期的,电动化相比汽油也是中远期的,但它的积累会到达厚积薄发的情况,我是非常有信心的。
我认为购置税是好事情,汽车是蛮长周期的事情,最期望是长期稳定。至于最终不能做得好?我永远认为是市场选择,而不是政策,是市场。
Q:如何看待小鹏汽车的组织架构调整?
何小鹏:我们变革才完成第一大步,还有第二大步,第三大步,每一步都要走一年,要走到我所期望的,能够做到中国第一,能够做到全球前几,起码到 2027 年。
也许今年底和明年底我可以讲讲一年以前的故事,过一年,一年半再讲,更能看到风风雨雨的故事。
Q:对比友商在产品战略上的既要又要,小鹏为什么始终执着于技术?
何小鹏:这是个不容易做的选择,就想选太太一样。但是我们已经选择了,纯电和智能。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还熬不起 2、3 年的寂寞吗?技术没有做到极致,等到拐点来了,企业就不一定行了,这是我们的取舍。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