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一夜爆火的杭州,正在制造下一个马云,欢迎阅读。
人才不是抢来的,而是长出来的。
科技创业的造星能力再次被验证。
昨天,全国民企座谈会上,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再次出圈。
作为全场唯一的 90 后,他不仅和任正非、雷军平起平坐,还被选中发言,连马云、马化腾都没这待遇。
这次也让杭州再次成为焦点:参会的大佬中,杭州就占了 3 个,仅次于北京。
除了王兴兴,还有唯一的 80 后 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以及罕见现身的马云,都让大家对杭州的好奇心更重。
80、90 后科技大佬上桌,让杭州逐渐撕掉网红之都的标签,以 " 中国硅谷 "、" 创业天堂 " 的身份被大家了解。
尤其是杭州六小龙爆火后,大家才发现,原来网红滤镜下,杭州竟然是个 " 大胆的理工男 "。
不仅把创业门槛降到 "PPT 也能融资 ",还用三年房租全免的 " 白嫖式创业 ",成为草根逆袭的大本营。
杭州在一次次出圈之下,背后高人也浮出水面。
中国网红城市,掀翻全球
在六小龙爆火背后,杭州其实一直憋着一口气。
七十年代尼克松到访杭州,据说留下一句 " 美丽的西湖,破败的城市 " 刺痛了无数杭州人。
之后杭州发力工业,到了 1990 年,十大工业区逐渐浮现,但其中重工企业的核心设备和工艺多依赖技术转移,轻工业的 " 杭州制造 ",更集中于纺织、食品饮料等附加值相对更低的产业。
彼时,杭州 GDP 既追不上沪也超不过苏,还被无锡紧紧咬住,更要被南京赶超。
这种情况下杭州开始寻找扶持新产业,想弯道超车。
好在自此之后,杭州像是欧皇附体,一直踩中 " 风口 "。
1999 年,阿里在杭州成立,杭州跟着阿里踩中了移动电商的风口,在 10 年后成为 " 电商之都 "。
之后的十多年里,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数字产业由时代成就,扶持着杭州跃上更高的风口。
2020 年以后,随着直播电商的崛起,杭州顺势成为网红大本营,全国 60% 的 MCN 聚集在此,总数超过两万家。
有人开玩笑,如果你在湖滨银泰 in77 的上空丢一块石头,随便砸到一个 " 网红 ",都可能拥有 50 万粉丝。
如今杭州再次踩中 AI 和人工智能的风口,伴随着 宇树科技和 DeepSeek 爆火带来的余威,更是让东方神秘力量掀翻全球。
大家随着这股力量深挖,发现这么强悍的科技公司,杭州竟然有六个—— 深度求索、宇树科技、强腦科技、云深处科技、游戏科学、群核科技。
除了让机器人在春晚扭秧歌的宇树科技、脚踢硅谷的 DeepSeek,其他四家企业也都靠实力撑起了中国科技界的门面。
杭州企业云深处科技出品的,全地形越野机器人 " 山猫 " 下山的视频,在全球网络流传。
云深处生产的机器狗,不止会作揖卖萌,还能攀爬高压电塔,代替人工从事危险工作。
游戏科学的《黑神话:悟空》,用了不到半年时间,销量突破 2800 万,销售额超 90 亿元。
强腦科技是能全球唯一和马斯克掰手腕的机接口企业, 虽然其名声不如 DeepSeek 大,但其推出的智能手臂,已经能让运动员用 " 意念 " 抓握起火炬并点燃圣火。
当大家把这些公司标记在地图上发现,这些公司恰好把西湖围成了一个环,有网友戏称:神秘的 " 东方力量 " 是西湖?
谁也没想到,被网友戏称为 " 中国最牛 MCN 城市 " 的杭州,不仅是 MCN 的天堂,自己还是 MCN 大师,不仅把 6 家硬科技公司捧成了国际顶流 IP,还用硬核科技掀翻全球,给网红之都加上一层科技光环。
养了六百条锦鲤,才捧出六小龙
杭州六小龙爆火后,全国大城市都陷入焦虑,彻夜难眠。
广东、南京、山东、深圳、武汉、上海等城市都加入反思阵营,不断自我拷问:为什么 XXX 出不了六小龙?
其实,这样的反思杭州在几年前也做过。
2015 年,杭州人黄铮在杭州成立了拼多多前身拼好货,但 2016 年拼多多正式成立后黄铮却直奔上海。
彼时,有不少杭州媒体自问,杭州为何没能留住黄铮?
杭州反思的答案是什么不得而知,但行动上把自己变成" 科技界的 MCN",用尽全力留住年轻人。
毋庸置疑,做 MCN 杭州是专业的。
最大胆 " 星探团 ",广挖潜力股
MCN 签约网红,看的是流量潜力;杭州 " 签约 " 企业,赌的是技术颠覆性。
今天爆火的杭州六小龙,很多在创业初期并不被看好。
哈佛博士韩壁丞在波士顿地下车库捣鼓腦机接口,杭州考察团直接杀上门:" 回国创业,钱管够!"
90 后冯骥带着 3A 游戏梦闯杭州,园区为他空置两栋楼三年,拒绝了很多大牌企业,最后不仅房租全免还送专家门诊;宇树科技濒临破产时,国资几百万救命钱精准空投。
不要以为杭州只盯着大佬,他们对 " 潜力股 " 的定义就两个字:敢创业。
为了吸引八方人才,杭州把落户门槛降到最低:学历只要大专以上,社保只交半年,期间还有各种补助。
最懂老板的城市,杜绝 " 爹味 "
有创业者评价杭州,是一个有 " 父感 ",没 " 爹味 " 的创业城市。
父感在于,杭州真的像个父亲,把创业者的小需求和痛点研究得明明白白。
很多支持创业的城市,都会给予补贴,但只有杭州的补贴是审核后秒到账,有大学生表示比工资发放得还及时。
、
年轻一代的科技创业者,很多是专业型、理工科老板,难免有 i 人和社恐。但创业的本质就是找人、找钱。
在杭州创业却可以轻松解决这个烦恼,有个在杭州创业的朋友表示,自己开公司 11 年,从没因为入驻、补贴、催钱喝过一顿酒、送过一根烟,很多政府领导自己根本不认识。
让不擅长应酬的老板,找到最舒适的创业环境,也是杭州一大亮点。
创业者对杭州最高评价是:" 在杭州,政府像空气,平时感觉不到,但关键时刻永远在线。"
宇树科技曾急需系统性的知识产权快速保护,杭州推出专利快速预审服务,直接上门介绍、指导操作。
这种保姆式服务不仅省时还省钱,每年还能为企业节约超 4.7 亿办事成本,这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就是一笔巨款。
年轻人在杭州创业最爽的莫过于,初来乍到政府就把你的生活成本全承担了。
住宿可以白嫖 7 天酒店 + 三年租房补贴;出行有 300 元的配套大礼包;就连吃饭都有性价比拉满的社区食堂,可以说年轻人在杭州可以直接 " 拎包创业 "。
与之对比,北上广深很多创业者白天路演 " 颠覆式创新 ",晚上却偷偷研究房价走势。
正如《人民日报》所言:消除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取经人自能踏平坎坷成大道。
城市爆火的杀手锏,不是撒钱而是织网
六小龙的终极战争,不仅是 " 拼补贴 " 的消耗战,也是 " 拼生态 " 的持久战。
毕竟与杭州热度一起飙升的还有房价,且其他城市面对人才也很舍得撒钱。
南京对战略科技领军人才,综合资助最高可达 1 亿元;天津对于高端人才,不仅发钱奖励,连父母的医疗待遇和子女入学都会砸钱扶持。
比起撒钱招揽人才,杭州比其他城市更突出的点是: 更大的确定性。
游戏科学的故事格外发人深省,为什么在深圳注册的公司,却选择在杭州开发《黑神话:悟空》?
创始人冯骥的解释一针见血: " 节奏没有深圳那么快,房价也不太高,大家能够耐得住性子。"
无独有偶,成都也凭借其温和包容的生活氛围和相对低廉的房价,让饺子的团队能够沉下心来死磕《哪吒 2》五年。
比起投资成功的企业,杭州对于创业失败的包容性,也比其他城市强。
其中有个规定是,杭州的国有产业基金在硬科技企业中普遍持股低于 10%,且严守 " 三不原则 ":不介入经营、不要求对赌、不设定退出期限。
与此同时,杭州对于硬科技项目的亏损容忍度高达 30%,其他地区的容忍度上限仅为 10%。
狂撒钱、不指手画脚又给新企业兜底的城市,堪称年轻人的创业天堂。
除此之外,杭州作为风口上的幸运儿,几乎每个风口都能为其积攒出一个新的 " 爆款孵化器 "。
比如杭州在移动互联网和短视频风口下,积累了智慧物流、线上大爆款的经验,这都能为科技企业新贵们加个助推器。
比如宇树科技的机器人,早就在各种场合露过面。
2021 年机器牛 " 犇犇 " 与刘德华同台演出;2022 年冬奥会开幕式的 109 台 Go1 机器狗;2023 年美国超级碗赛前表演中的机器狗;杭州亚运会上的 " 显眼包 " 机器狗;以及被马斯克点赞的 B2-W 机器狗,其中有不少机会都是杭州政府推荐接洽的。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深圳有更完善的产业链,宇树科技依然在杭州扎根,毕竟对于机器人这种新科技产品来说, 场景落地 = 赚钱。
风口上的猪能飞,踩在风口巨人的肩膀上,自然能飞得更高。
如果说砸钱补贴、减少税收等政策是为企业输血,那这些打法直接帮企业造血。
有网友总结,杭州能出六小龙,是因为养了六百条锦鲤。
杭州吸引六百条锦鲤最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投入,更是能让创新者踏实赚钱、潜心研究的城市环境。
现在回头看,六小龙横空出世根本不是奇迹,而是十年前埋下的种子,长成颠覆世界的科技森林。
人才不是抢来的,而是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