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高层连续聚焦!新质生产力成今年热词,全国多地宣布“发力”,欢迎阅读。
财联社 2 月 1 日讯,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强发表重要讲话时都明确就 " 发展新质生产力 " 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出中央对于新质生产力的高度重视和深远谋划。地方政府对这项工作要求的部署也在提速,近日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多个省市宣布向 " 新质生产力 " 发力。
总书记、总理近期强调,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 1 月 31 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习近平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更新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总理李强 1 月 29 日至 30 日在陕西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带动和促进经济转型更新。
新质生产力成今年热词,这个新概念究竟是什么?
去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 " 新质生产力 ",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近期,在陆续公布的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新质生产力 " 成为高频词。那么这个新概念究竟是什么呢?又将带来哪些影响呢?
人民日报发文表示,新质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是指大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与高素质劳动者、现代金融、数据信息等要素紧密结合而催生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人类改造自然手段和方式的明显进步,是先进生产力替代传统生产力,质量效率更高、可持续性更强的发展模式加速形成的过程,代表着生产力水平质的跃迁,具有丰富内涵和显著特征。
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不是一般性的科技创新,而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创新。这些重大科技创新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进而为经济社会带来深刻而持久的变革。
从经济层面上看,能够带来显著的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效率变革不是单个生产要素的效率提高,而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其所产生的动力变革来自于科技创新这一核心推动力,通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国或地区拥有的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以及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地位。
从社会层面上看,能够带来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首先,新质生产力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特别是重体力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环境,有效缩短了劳动时间。其次,新质生产力所提供的新产品、新服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改善了生活质量。再次,从长期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技术进步会使腦力劳动增加,并促使更多的劳动者从事研发、服务等工作。还要看到,新技术的应用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给人们带来极大便捷,但也有泄露个人隐私等风险,客观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则等。
地方两会密集召开,多地宣布发力 " 新质生产力 "
近期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多个省市宣布向 " 新质生产力 " 发力。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 年将锚定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强劲新动能。
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江苏省、四川省、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相继提出," 加快 " 发展新质生产力。
北京市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天津市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切实增强经济活力。
广东省提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江苏省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打造 "51010"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四川省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河北省提出,抢占未来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山西省提出,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发展。
辽宁省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上海市、重庆市、浙江省、湖南省、甘肃省相继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海市提出,加快建设 "(2+2)+(3+6)+(4+5)" 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 " 发展新质生产力。
重庆市提出,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浙江省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链一策 " 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
湖南省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存量企业扩能更新,精准开展招商引资。
甘肃省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
山东省、安徽省、海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陕西省、云南省、广西、宁夏也相继对培育 " 新质生产力 "进行了部署。
山东省提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安徽省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海南省提出,培育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和绿色生态 " 三度一色 " 优势。
黑龙江省提出,前瞻布局深空、深海、深地等未来产业,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吉林省提出,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
陕西省提出,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争做西部示范。
云南省提出,布局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到,加强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提出,加力推进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