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停车技术还不如新手司机,自动泊车是真科技还是智商税?,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消费者报道 作者:陈梓庆
" 倒车入库很简单的,用自动泊车很容易就把车倒进去了。"
自从自动泊车在更多新车上配备后,消费者对 " 停车自由 " 有了更多的憧憬。毕竟,自动泊车已经出现在多款 10 万元级别的车型中。这个曾经离普通消费者很远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正在走进千家万户。
因此,对于车企而言,新车没有自动泊车功能,似乎难以称得上智能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总有点抬不起头。" 别人有自动泊车,为什么你们家没有?"" 别人 10 万元的车都有自动泊车了,你们家是不是减配了?" 这样的对比,在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之中更加突出。
不过,在当前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水平之下,自动泊车未必能完全实现 " 停车自由 ",使用自动泊车造成碰撞事故的问题时有发生,自动泊车究竟是 " 黑科技 " 还是 " 智商税 " 的争议也从未停止。
人均自动泊车,真的有必要吗?
没有自动泊车,你都不好意思卖车
自动泊车,似乎已经成为汽车的标配。
曾几何时,自动泊车仅在少数车型上配备,在售价较低的车型中几乎不可能看见。
然而,在近年智能化浪潮中,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自主品牌车型或合资品牌车型,自动泊车都变得愈发常见。
比如,厂商指导价为 13.19 万元的长安 UNI-V 2023 款 1.5T 智慧领航型,就配备自动泊车入位功能。哪吒 V 的 2022 款 潮 400 车型,厂商指导价仅为 8.99 万元,却也配备自动泊车功能。
如果自动泊车在 10 万元价位的车型上还只是锦上添花,那对于一些售价更高车型而言,自动泊车可谓核心卖点。比如,近期上市的小鹏 G6,就全系标配 VPA-L 停车场记忆泊车功能,甚至可以实现跨楼层记忆泊车;理想则宣传 L7 车型的智能泊车功能可自动识别垂直、侧方、斜列车位。
小鹏对 G6 车型自动泊车功能的宣传 (来源:小鹏汽车官方网站)
与传统燃油车在 " 三大件 " 上花心思不同,新能源汽车更加重视智能化配置,自动泊车功能也更加常见,甚至成为全系车型的标配。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车型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在 L2 和 L3 级别中徘徊,自动泊车作为更加直观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且使用场景集中在静态的停车场中,自然更加容易推广和落地。
于是,为了提升智能化程度,各大车企纷纷争相发力自动泊车,尤其在不少自主品牌车型中,如果缺少自动泊车功能,所谓豪华感和科技感便会打折扣。
没有自动泊车,车企都不好意思卖车了。
自动泊车,技术还不如新手司机
那么,自动泊车,是否真的如车企宣传般智能、实用?
中国汽研 IVISTA 中国智能汽车指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至今,IVISTA 中国智能汽车指数对 16 款车型的智能化程度进行了测试。
来源:中国汽研 IVISTA 中国智能汽车指数
其中,智能泊车项目方面,共有 11 款车型搭载自动泊车功能,成绩为 G(优秀)的车型仅为 5 款,优秀率仅为 45%。剩余的 6 款车型中,有 4 款车型成绩为 A(良好),而哪吒 V 和宝马 iX3 的成绩仅为 M(一般)。
上述测试成绩为 A(良好)或 M(一般)的车型中,侧方位停车是扣分重灾区,即使是获得 G(优秀)的车型,同样出现在斜向车位中表现不佳的问题。
在具体的使用场景中,车主对自动泊车的吐槽不在少数。
比如,自动泊车功能对车位周边物体识别错误。有网友表示,使用小鹏 P7 的自动泊车功能时,出现 " 有车压在我车上面,两辆车重叠了……害得我还以为撞车了呢 "。
来源:易车
与此同时,有网友表示自动泊车功能存在识别车位不准确的问题。有网友表示,使用奔驰 C 级的自动泊车功能时,车辆将多个并列的垂直车位识别错误,直接当做平行车位进行泊车,出现了 " 侧方位停车 " 的尴尬场景。还有网友表示,零跑 C11 开启自动泊车功能后,后轮撞到停车位的阻拦带上。
来源:小红书
来源:易车
此外,还有车主表示,自动泊车存在停车所需时间较长、对停车环境要求较高等问题。" 我自己停车几分钟就完成了,自动泊车要十五分钟才能把车停好 "" 自动泊车感觉就是在大空地上才能用 "。
车主使用时的无奈,折射出不少车企大力宣传的自动泊车仍有很大进步空间的事实,如果自动泊车不能为停车带来便利,而是让车主在使用时胆战心惊,导致新手司机不敢使用,老司机也不愿使用,那自动泊车就不是所谓的 " 黑科技 ",只是一项鸡肋的功能,甚至沦为 " 智商税 "。
不可否认,汽车功能配置的日益智能化,让汽车突破出行工具的单一角色,让消费者购车后可以获得更加多样的用车体验。不过,如果只是功能配置的简单堆砌,而忽略了具体使用场景中的实用性,那么这样的配置只会给消费者平添麻烦。对于各大车企而言,不妨给相关智能化配置做减法,同时把选择的权利还给车主。
哪怕,只是别再疯狂吹嘘自动泊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