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辣椒炒肉“飘”进北上广,欢迎阅读。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姚兰
编辑|苗正卿
题图|费大厨
2 月 14 日晚 6 点 50 分,北京朝阳大悦城 7 层,在费大厨辣椒炒肉(以下简称 " 费大厨 ")门外,等位的食客已超过 40 人。这些食客坐在绿色 " 候餐椅 " 上,焦躁地翻划手机,从店内传来的辣椒炒肉香味,让他们按捺不住,不时有人起身去问门口服务员 " 什么时候到我?"
赵萍是等位食客之一,她和男友已等待近 2 小时。她坦承," 费大厨 " 在小红书和抖音上的热度,是她执着等位的核心动因。" 我就想尝一尝究竟是什么味道啊,可以这么火?" 赵萍是无数 " 费大厨 " 食客的缩影。
据 DT 商业观察,截至 2023 年 11 月 13 日,在一个月内,小红书笔记提及数量最多的湘菜品牌 TOP10 中," 费大厨 " 以 118 篇笔记数位居第一。而在抖音," 费大厨 " 是过去一年里热度最高的湘菜品牌之一。
它也是扩张最快的湘菜连锁品牌之一。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 2024 年 2 月 1 日," 费大厨 " 已在全国开出 101 家直营店,覆盖 5 省 7 城市;门店占比最高的城市排序,依次为长沙、深圳、北京、上海、广州、苏州、衡阳;商场店占比超过 90%,门店面积一般在 300 平米左右。据虎嗅了解,2023 年," 费大厨 " 经历了 " 创业以来最快开店周期 ",平均一个月净增门店数超过 2 家;今年,它将在杭州开店。
以 " 费大厨 " 为代表,湘菜品牌的韧性已清晰地显露出来。据红餐大数据,自 2018 年以来,湘菜市场规模的增速整体高于中式正餐。疫后复苏第一年,湘菜为餐饮行业带来了一丝暖意。据红餐大数据统计,截至 2023 年 9 月,全国湘菜门店数约 11.8 万家;近一年新增约 2750 家湘菜馆,而关闭的仅有约 600 家。
美团团购数据显示,在近两年订单量增速最快的 TOP10 餐饮品类中,粤菜、湘菜、北京菜、新疆菜占据其中 4 席。
不过,尽管湘菜赛道增长势头良好,其整体连锁化程度并不高。红餐大数据证明了这一点:截至 2023 年 9 月,在全国的湘菜品牌中,门店数在 50 家及以下的品牌占比接近 90%;而门店数在 100 家以上的湘菜品牌占比仅有 3.1%," 费大厨 " 就是其中之一。" 大连锁 " 之于湘菜品牌是充满想象力但又艰巨的目标。
过去两年,因一边在商场掀起排队潮,一边在社交媒体上掀起关于 " 湘菜之光 " 的讨论热潮," 费大厨 " 在过去两年与 " 网红品牌 " 挂上了等号。但 " 网红 " 身份,是 " 费大厨 " 想要的吗?
" 在餐饮业而言,但凡贴个网红标签,人们几乎就认定它活得不长。"" 费大厨 " 创始人费良慧对此颇感无奈。
去年,他发现主动来找自己聊天的餐饮创业者明显增多了,话题基本上都是 " 网红 " 如何 " 长红 "、品牌怎么穿越周期等等。挺过三年至暗时刻,挑战持续存在,深感步履维艰的餐饮老兵不在少数,但年轻朋友更为迫切地想从交谈中打捞出避坑方法:" 费大厨 " 靠什么活了 20 年?
1997 年,费良慧投身餐饮行业。2003 年,年仅 22 岁的他创建湘菜品牌 " 原汁原味 ",这是 " 费大厨 " 的前身。
费良慧告诉虎嗅,能够走到今天,是因为自己始终专注于喜欢且擅长的湘菜领網域,这是他二十多年来做的最正确的事情。" 我最好的青春都给了餐饮行业,我没有找到任何捷径。"
诞生与出湘
大厨出身的费良慧,为自家餐馆改过四次名字。
最早取名 " 原汁原味 "。想法很朴素," 做湖南小炒,家里怎么炒,店里就怎么炒 "。但这个品牌名称被人抢先注册商标了。
于是改为 " 同心连 "。想法也很简单,要把事儿干好,必须一个团队一条心。但这个品牌名称同样无法注册商标。
那就再改,改成了 " 同新餐饮 ",寓意致力传承、共同创新。2010 年,费良慧开始在衡阳择址商场经营湘菜馆,因生意火爆,他参考银行的做法,自行研发推出排队叫号系统。" 我是第一个将湘菜开进商场的创业者。"2014 年," 同新餐饮 " 在长沙开出首店。
这个名字,注册商标倒是不成问题,但它给沟通带来了诸多困扰。" 我的朋友,以及很多顾客,都向我们反馈‘同新‘听着不像餐饮品牌的名字,邀人吃饭,对方都纳闷这怎么会是个餐馆?"
2016 年,费良慧决定将店名更为 " 费大厨 "。主要有两点考虑:第一,自己及其父亲都是大厨,品牌名称若与人相关,将更显人情味。第二,费姓比较小众,这会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非常幸运这个名字没有被注册,现在回头看就感觉真的是老天爷眷顾(笑),让我必须把湘菜这个事儿干好。"
与此同时,大厨费良慧还亲自上阵,担当品牌代言人。这张海报让人过目不忘:费良慧身穿白色厨师服,面带微笑,双手撑起桌面,在他面前放着一锅辣椒炒肉,辣椒炒肉下面写着 " 全国小炒肉大王 " 一行字。有同行抄袭该海报创意,懒到仅仅改了姓氏和 P 图 " 换 " 脸,让人哭笑不得。
" 当时有太多关于猪肉的负面报道,我是觉得如果创始人能站出来,也就证明了他对自己的品牌是绝对自信,大概率会增加顾客的安全感。" 他明白此举有一定风险,国内大多数餐饮人都想默默无闻地挣钱," 但我就是想做些别人不敢尝试的事情,这也会推着我自己提高做人、做公司的标准。"
敲定 " 费大厨 " 名字、亲任品牌代言人,这两件事似乎让费良慧获得了某种动力,他决定,拿出湖南人 " 敢为天下先、不撞南墙不回头 " 的精神,到一线城市闯一闯。
2018 年," 费大厨 " 走出湖南,首进深圳。离湖南近且有大量湖南人涌入,这是费良慧将深圳定为全国首站的理由。" 我的团队需要成长,这也在逼着我走出去。‘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费大厨’唯一的出路,我只要迈出了这一步,怎么可能停得下来?"
即便是餐饮业遭受重创的三年," 费大厨 " 也没有停步。2021 年,它首进上海,双店同开。巧的是,主打小炒黄牛肉的湘菜品牌炊烟时代也于这一年进军上海。2022 年 6 月," 费大厨 " 进入北京市场,一年半内在北京开出 18 家门店,据悉其北京所有门店的翻台率达到日均 9 次,远高于多数正餐日均 6 次的平均水平。
湘菜头部品牌对于北京市场表现出了足够的重视。去年下半年,农耕记、湘辣辣、辣可可三个湘菜品牌首进北京市场,北京成了它们的 " 省外首店 "。
这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北京购物中心里的湘菜供给严重不足。去年 12 月,红餐网调研了北京市朝阳、海淀、丰台、通州等几个区内流量和影响力较大的十个商业综合体后发现,近七成购物中心只有 1 家湘菜正餐品牌,而且基本都是 2023 年新开的。此前在北京的绝大多数湘菜品牌的选址都集中在街边、社区,品牌覆盖面和影响力都过小," 费大厨 " 等品牌的到来明显搅热了北京湘菜市场。
近两年,在上述城市的热门商圈和部分地铁站内,都能看到 " 费大厨 " 的巨幅广告,俨然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
" 我们自己一个店一个店地开下来,看到了这个品牌还是有未来的。" 费良慧解释称," 有未来 " 意指 " 费大厨 " 有机会重新定义辣椒炒肉。" 现在它是湘菜的一个招牌菜,未来可能会成为国民菜。"
68 元辣椒炒肉背后的心思
新湘菜品牌普遍采取大单品策略," 费大厨 " 也如此,辣椒炒肉正是其主推大单品。
" 这几年总有人问我是不是学了些什么,然后给菜单做了减法。但事实上我开第一家‘原汁原味’时,就只做十几道菜,从来没做过七八十道菜。" 费良慧说,现在的 " 费大厨 " 也只做 30 道左右菜品," 所以(走)今天流行的大单品路线,我是具备这个基因的。"
他对虎嗅坦言,2016 年之前,自己没有 " 大单品战略 " 这一概念,当时思考的是做餐饮的总得有个拿手菜,而这道菜最好家喻户晓且能够代表一种菜系。人们提汉堡会想到麦当劳,提烤鸭会想到全聚德,他问自己、问亲朋好友、问员工,什么家常菜能够代表湘菜?
团队曾提议将剁椒鱼头作为主推菜。" 问题在于厨师做剁椒鱼头都是做给客人吃啊,湖南老百姓家里都不做剁椒鱼头。我们是‘鱼米之乡’,做的多是活水煮活鱼,也就是黄焖鱼、水煮鱼。" 他调研发现,剁椒鱼头很大程度上是湖南以外的餐饮品牌将其推热的。
辣椒炒肉是合适的选择。原因有三:第一,用费良慧的话说," 国内广大消费者就是爱吃猪肉 ",比如北方爱吃猪肉馅水饺、烀肉,湖南人爱吃辣椒炒肉,四川人爱吃回锅肉。第二,青辣椒辣度适中,且有独特的清香味,猪肉的鲜味又可以渗透到青辣椒中,最终留在口中的是一种鲜辣味道,让人上瘾。第三,这道菜存在了几百年,且在一些区網域颇受欢迎,证明它有稳固的用户基础,市场开拓空间广阔。
但团队中反对主推辣椒炒肉的声音也不少——它很难卖出高价格,这会让直营连锁品牌的经营显得吃力。" 那时候打价格战,首先把辣椒炒肉拿出来打,最夸张的时候卖 4 块钱一份。它太有代表性了,如果它便宜,那这家店肯定所有菜都便宜,有些顾客甚至还会觉得所有菜都不让人放心。" 团队的顾虑可以理解,费良慧只说了一番鼓励的话:" 很多事情刚开始看上去都只有 0.1% 的可能,这就需要你付出 1000% 的热情和勤奋,不试试看谁知道呢?"
不再打 " 价格战 ",不卷入恶性竞争,是费良慧非常明确的一个目标。以辣椒炒肉为例,传统湘菜馆定价 30 元左右;" 费大厨 " 在长沙将其卖到 59 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定价则是 68 元。在一线城市打破大众对于湘菜的低价印象,当然是一个话题点。
而要 " 打破 " 低价印象,就得提升用户的 " 获得感 "。
产品本身," 费大厨 " 做了三个 " 微创新 ":在食材上," 费大厨 " 选用无增肥饲料喂养的黑猪前腿肉和螺丝椒,前者保留了紧实、有嚼劲的猪肉原味,后者出锅后可确保皮肉不分离;在制作方式上,坚持现炒并舍弃了老湖南人加入豆豉的做法,改为加入吸油、脆韧的白木耳,以增加整道菜口感的丰富度;在改良餐具方面," 费大厨 " 用定制化章丘铁锅代替了传统的盘子,每个铁锅有编号,且已申请专利,它可储存热量,明显增加了 " 锅气 "。
除了在菜品和餐具上下功夫,费良慧还把目光投向了服务。经过多次调整后," 费大厨 " 设计了这么一套 " 表演 ":辣椒炒肉端放好后,会有穿着大厨服装的服务员先微笑说声:" 你好,为你介绍下我们家招牌菜 ";然后依次使用左右手说道:" 你好(手落左边),你好(手落右边),全国小炒肉大王(向前抬手)费大厨辣椒炒肉,请慢用!(鞠躬)"。这一极具仪式感的举动,让不少小孩、老人直呼 " 好玩 "。
事实上,诸如这类 " 表演 " 在餐饮行业并不鲜见,它可以制造话题。费良慧很清楚,这套 " 左手右手慢动作 " 能够加深顾客对其招牌菜的了解,已成为 " 费大厨 " 的一个标签。" 如果丢掉了,总感觉来我们这儿用餐差点意思。"
" 不想让用餐差点意思 ",这也是 " 费大厨 " 不做外卖的原因。" 这个阶段我还没能说服自己(去做)。" 费良慧比划着外卖盒的样子对虎嗅说道," 因为在外卖盒里时间长了,青辣椒和猪肉就会吸收过多水分,且青辣椒会有点发黄,整道菜口感相比堂食差很多。" 他连连摇头," 作为大厨,我容忍不了这种感觉。"
" 费大厨 " 北京店菜单,作者拍摄
" 费大厨 " 的产品结构和价格带设计也值得关注。来看其北京店最新的菜单结构:32 道菜中,40 元以下菜品的占比超过 50%;有 5 道菜比辣椒炒肉卖得贵,比如小炒鲜牛肉 69 元;10 种饮品中,约 700ml、售价 19 元的大王冰柠檬茶销量最好。" 费大厨 " 某北京门店的店长告诉虎嗅,一到两位顾客用餐,大多点一份辣椒炒肉、一份定价 40 元以下菜品,再配上米饭,总价在 100 多元。
除辣椒炒肉之外,米饭和大王冰柠檬茶也是值得一提的话题产品。
先说米饭,在 " 费大厨 " 店里点了一碗米饭,服务员会上一个小型电饭煲。据费良慧介绍,最早经营 " 原汁原味 " 餐馆时,米饭都是用柴火现煮,口感颇佳。" 那在城里开店,不能用柴火烧饭怎么搞?那就用电饭煲呗。"" 费大厨 " 没有使用大型电饭锅或蒸饭机,而是使用小型电饭锅为每桌单独蒸米饭,其优点在于:第一,它可以更均匀地加热米饭,确保了米饭的新鲜度,以及尽可能保留了米饭原有的特质——颗粒分明、软糯 Q 弹;第二,避免浪费。
再说大王冰柠檬茶,用于解辣,加上 " 杯子比脸大 ",激起了相当一部分年轻女性的拍照欲望。它能成为人气单品,与 " 费大厨 " 巧妙的菜单设计有很大关系。它不仅出现在饮品类目的第一个位置,还被放在菜单首页——之前位于辣椒炒肉的右侧,现与新上的现磨豆浆位于辣椒炒肉的下方,文案提示顾客:搭配其中一款饮品,是一个 " 王炸组合 "。
有不少媒体发文表示,好吃、有锅气,价格没有那么贵,湘菜得以崛起。对于渐趋理性的一线城市消费者而言," 费大厨 " 算得上性价比高的餐饮连锁品牌吗?据红餐网报道," 费大厨 " 北京市场的客单价为 93 元,超越长沙和深圳两大基本盘,力压消费力更高的上海,排名第一。" 选址存在品类真空的商场,眼下来看北京用户是愿意为‘费大厨’买单的。" 一位餐饮行业分析师对虎嗅表示。
关于中国消费已进入 " 平价时代 " 的讨论不绝于耳。去年,主打性价比的社区食堂 " 突然走红 ",它不仅受到中老年人的欢迎,也成了不少白领的 " 工作餐 " 选择。开在商场的 " 费大厨 ",能成为 " 白领的食堂 " 吗?
" 我们一直在琢磨,菜品、服务、门店环境等一整套东西,有哪些细节还能改进,从而更好地匹配价格,这个真的要好好拿捏。" 费良慧说。
怎么管理 " 大厨 "?
小炒,炉火升腾,湘菜满足于了消费者对于烟火气的想象。营造出如此氛围感,大厨的作用不可忽视。
有网友说," 费大厨 ",卖 " 大厨 "。此话虽带有一些调侃成分,但点出了 " 费大厨 " 企业文化的核心、品牌营销的特点。
在 " 费大厨 " 门店内," 大厨 " 无处不在:透过厨房的透明窗,可以看到大厨们在切肉、切辣椒;墙上挂有大厨的照片(附带职业生涯信息)、厨具、战袍;力证 " 大厨 " 厨艺的荣誉称号颇多,其中 " 全国小炒肉大王 " 渗透最深,它可在海报、门头、透明窗、墙面、桌面、菜单、器具、小旗上看到,可从服务员的 " 表演 " 中听到。
" 费大厨 " 北京合生汇店,作者拍摄
以现炒为卖点,如何保证菜品的稳定性,之于湘菜连锁品牌是一道难题。
据虎嗅了解," 费大厨 " 不做中央厨房,一家门店通常配备至少 15 名大厨,其中包括 1 名总厨。每位大厨仅负责 2~3 道菜品,负责内容包含研发以及店内的洗、配、切、炒。即便是米饭,都由 1 名专属大厨负责。如此安排,体现了 " 费大厨 " 的一个经营特点:信任大厨,但不过分依赖大厨。如 DT 商业观察所言,只教 2~3 道菜,既缩短了传统师徒制的培训周期,也避免了 " 厨子跑了,店就倒了 " 的风险。
走出湖南,随着门店增加," 费大厨 " 的大厨培养体系也在经历迭代:
第一阶段,大厨加入后," 费大厨 " 期待他能马上为门店带来业绩增长,最关心的是他的厨艺。
第二阶段," 费大厨 " 发现,大厨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道菜,还有自己的思想。于是,在这一阶段," 费大厨 " 将价值观的考核放在了首位。" 首先价值观要统一,然后再把菜做好,这样一来,品牌的成长才具备可持续性。" 费良慧表示。
第三阶段,注重选拔。" 费大厨 " 内部划分了 1 号大厨、2 号大厨、3 号大厨、4 号大厨等级别,一般通过理论认证、实操认证、师傅认证和神秘顾客认证等关卡来定级。只要内部形成了良性竞争,管理就变得简单。费良慧说:" 原来是公司主动培养大厨,因为公司没把店开到外省,大厨觉得你说的这些都是画饼,我不相信你。现在我们已经得到几个一线城市的市场验证,晋升机制也建好了,公开透明,那大厨就有提升自己的驱动力了。"
目前," 费大厨 " 形成了专业大厨培养 " 四步法 ":校企培养、专业培训、内部评测、大厨承诺。
" 一定要回到人身上。" 谈及大厨队伍的打造,这是费良慧对虎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费大厨 " 希望自家大厨能有归属感、自豪感和价值感。" 我一定要让员工看到,我们是处于成长期的全国品牌,如果只是一个区網域品牌,或者是成熟型全国品牌,哪里有他的机会啊?"
公司要向前走,当然须满足员工对于成长的需求。国内餐饮从业者文化水平整体偏低,为此,除举办厨艺 PK 比赛之外," 费大厨 " 还会提供包含产品知识、法务知识、健康知识等在内的培训,鼓励大厨提升认知。" 学习嘛,搞得热闹一点。"
带领大厨从衡阳来到一线城市后,费良慧不断提醒自己:要做一名有责任感的管理者。" 因为我年轻时,遇到过只会忽悠员工的老板,我最讨厌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一定会给出清晰的激励办法,并且付诸实践。" 看着入职一两年的 90 后员工,以及从年轻时就加入公司且年資 10 年以上的员工,他时常在想:如果一个员工说,这个老板浪费了我十年青春,那真的很悲哀,我绝对不想要这个结果。
将大厨视为核心竞争力,对坚持直营的 " 费大厨 " 而言,一方面为顾客带来了有人情味的在店体验,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不菲的人员成本。当 " 费大厨 " 去往更多城市,开出更多门店,提升管理效率必然将成为一个考题。
" 行业都在提的数字化系统,我一直有在关注。它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学科了,而且它的投资是巨大的。" 据虎嗅了解," 费大厨 " 早已开始接触相关人才,会比较冷静、谨慎地看待数字化业务。
被问及 2023 年餐饮行业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变化时,费良慧沉吟片刻后说道:" 现在慢慢都回归产品了,连锁餐饮品牌的产品比起十年前有非常大的进步。" 他笑称,2010 年之前,自己及其团队到一线城市吃饭,有时候要随身携带一瓶老干妈。" 我自己做餐饮的,也喜欢吃辣嘛,团队几个人去考察,学人家的模式,学怎么装修,但就是不学人家的产品。"
交流最后,费良慧还向虎嗅展示了门店收到的几封感谢信,并分享了他近来巡店的感悟——傲慢是开创者的天敌。 "10 年以后再看吧,这个市场到底谁还在牌桌上,每一件小事我觉得都要很认真地去做好,每一年给自己一点惊喜。"
" 我要先让辣椒炒肉成为中国的国民菜,然后享誉全球。" 走一条之前没人走过的路," 我就喜欢这种感觉,这正是我创业的乐趣所在。" 费良慧当然也明白,开新路,坎儿多着呢。
# 我是虎嗅年轻消费编辑姚兰,关注大消费,行业人士交流请加微信:Latest01506,请注明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