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极兔“惊魂”,十九天市值没了400亿,欢迎阅读。
雷达财经出品 文 | 李亦辉 编 | 深海
梅西 " 登场门 " 事件持续发酵。
2 月 19 日晚,梅西在微博上发布视频,就其此前跟随迈阿密国际在香港比赛时缺席上场一事作出回应。视频中梅西宣称,自己当天有内收肌炎症,在香港比赛前已努力尝试出场," 但真的无法上场参赛 "。
梅西回应引爆微博热搜。与此同时,市值曾在千亿港元的极兔快遞股价突然狂跌,2 月 20 日大跌 9.03%。而从 2 月 2 日大跌 15.86% 以来,累计跌幅已超 32%,市值也缩水超 400 亿元。
消息面上,某社交短视频平台昵称为 " 极兔快遞 " 的账号,针对网友要求换掉代言人梅西的留言,回应称 " 极兔不缺资源 "。
该回应引起争论后,极兔快遞官方澄清,称该信息发布者并非企业官方帐号,不代表公司立场。但一些网友并不买账,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留言称要拒收极兔、绝不用极兔快递。
关于极兔,外界对这匹快递行业的 " 黑马 " 并不陌生,其 2015 年诞生于印尼,8 年后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市值千亿的巨头。但舍命狂奔的代价是,公司录得三年半的持续亏损。
此外,随着国内快递行业走向饱和,海外市场成了极兔瞄准的新增量。然而,目前看来,加码全球化也存在着诸多挑战。
梅西未登场风波或是股价下跌原因之一
梅西香港行已离开多日了,但未登场踢球事件仍余波未了。
2 月 19 日晚,梅西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公开回应诸多争议焦点。梅西坦言,自己与中国有密切缘分,未出场是因内收肌炎症。
他表示,自己已经读到并听到了很多在中国香港比赛后被提及的话," 所以我想录制这个视频,给出真实的情况,希望大家不会再继续看到不实的消息了。"
事情的起因是,2 月 4 日,作为迈阿密国际俱乐部球员的梅西缺阵和中国香港进行的表演赛,3 天后却在日本友谊赛上场,持续引发关注。
作为商业价值巨大足球运动员,梅西在国内也有诸多代言合作,随着未上场事件持续发酵,相关合作方也引发了网友关注。
极兔快遞便其中是之一。2022 年 11 月 26 日,世界杯激战正酣,极兔快遞在官方公众号官宣为阿根廷出战的梅西为全球品牌代言人。当时,梅西还在录制的短视频中表示,很高兴加入 J&T 大家庭,接下来将为大家传递更多惊喜。
毫无疑问,极兔这笔重磅签约,提升了自身品牌的知名度。但在近期梅西卷入舆论漩涡后,2 月 10 日极兔快递登上微博热搜,原因是抖音昵称为 " 极兔快遞 " 的账号,针对网友要求换掉代言人梅西的留言,回应称 " 极兔不缺资源 "。
这样的言论 " 震惊 " 了网友,被指是陪梅西跳楼的大冤种。随后,极兔快遞官方微博否认发布上述争议言论," 该信息发布者并非官方账号,不代表公司立场 ",公司正在对冒充官号者和造谣者进行报警处理。
至此,极兔的代言人风波告一段落。但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却跌跌不休,由于没有其他明显利空因素,不少媒体将下跌原因归咎于 " 躺枪 " 梅西事件。
实际上,早在梅西事件爆发之前,极兔的股价已呈下滑趋势。具体来看,2 月 2 日公司重挫 15.86%,单日跌回 12 港元发行价附近。随后在 2 月 16 日,该公司股价再次跳水,盘中一度暴跌近 26%。
截至 2 月 20 日收盘,极兔快遞收跌 9.03%,报 10.68 港元 / 股,总市值 941 亿港元,较 2 月 1 日收盘时的市值蒸发了 448 亿港元,折合人民币 412.1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 1 月 26 日,国家邮政局官网披露,极兔快遞近日因集装袋重金属超标问题,被国家邮政局行政约谈。
约谈指出,在国家邮政局组织快递包装检查和产品质量抽检工作中,2021 年山西、四川,2022 年天津、内蒙古、山东、青海等 6 省(区、市)极兔快遞使用的集装袋分别检测出重金属超标。极兔快遞作为品牌总部,存在履行快件包装统一管理责任不到位的问题。
对此,极兔快遞表示,将认真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有效措施,落实整改要求。
狂奔背后的代价
起家于东南亚的极兔,是快递行业的一个另类。
时间回到 2013 年,手机品牌 OPPO 计划拓展海外市场,当时在 OPPO 任职的李杰被派往印尼市场。
在这片陌生又充满机遇的新兴市场上,李杰抓住印尼高端机空白的市场机会,一举将 OPPO 打入当地高端手机市场,仅用一年时间,就将 OPPO 的市场份额从 0 做到了 7%。
尽管表现出色,但已年近 50 岁的李杰决定离开 OPPO 自己创业。2015 年 5 月,雅加达 OPPO 发布会上,时任印度西尼亚区首席执行官他当着台下上千名销商的面宣布这个重磅消息:他要离开 OPPO,兴办自己的快递公司 J&T Express(极兔)了。
创建极兔快递前,李杰的本意是想解决 OPPO 手机在东南亚的运输问题。当时,东南亚的快递丢件、拖延情况成灾,严重制约了 OPPO 在东南亚的电商渠道销售,这些痛点坚定了李杰想要做快递的决心。
而极兔起步时,也的确凭借 OPPO 遍布印尼的手机经销网络而发展顺利。" 刚开始,我们只运送 OPPO 的产品,但渐渐的我们也开始服务其他客户。我们请 OPPO 帮我们介绍了遍布印尼的关系网络,这让开始这门生意更简单。" 李杰曾表示。
此后,李杰更是将中国快递业 " 免费上门揽件、包裹轨迹实时跟新、7*24 小时服务 " 等做法照搬了过去。这也是极兔能快速做出口碑,并在四年内扩张到新马泰、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成为东南亚最具影响力快递公司的原因之一。
极兔进入国内大众的视野,是在 2019 年,通过收购龙邦快遞,拿到中国快递业务经营许可。
彼时,国内快递行业已经巨头林立、群雄割据,市场已是一片红海。而李杰的做法是,一方面掀起价格战抢占市场,另一方面抓住拼多多、抖音电商崛起的机遇,以区網域代理模式另辟蹊径,短短 3 年的时间就改变了中国快递行业的格局,跻身第一梯队并成功上市。
对于极兔如此大干快上,业内用 " 舍命狂奔 " 来形容。但在增长迅猛的背后,极兔也为此付出了业绩亏损的代价。
招股书显示,2020 年至 2022 年,极兔快遞的营收分别为 15.35 亿美元、48.52 亿美元和 72.67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17.6%。2023 年上半年达到 40.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5%。
与此同时,2020 年至 2023 年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极兔经调整净利润亏损分别为 4.76 亿美元、11.78 亿美元、14.88 亿美元、2.64 亿美元,三年半累计亏损超 34 亿美元。
目前,极兔还没公布 2023 年业绩,全年盈亏状况尚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的是,上市后公司实现尽快盈利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有业内人士指出,极兔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还不够,还需从过去激进的跑马圈地向精细化运营转变,以提升服务质量来稳固竞争局面,实现持续发展。
去年 12 月份,招银国际发布研究报告称,由于极兔快遞在东南亚快递行业拥有优秀的业务扩张历史,该行相信公司将会在拉丁美洲和中东市场复制其成功经验。
报告同时预计,极兔快遞将在 2024 年实现净利润。这也意味着,2023 年可能是极兔的又一个亏损年份。
出海抢 " 蛋糕 " 不容易
近期,极兔进行了组织架构的重大调整。
1 月 10 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极兔总部正进行一场架构调整,调整方向是将集团和中国业务划开。其中,中国区将迎来首位 CEO,由极兔创始团队成员刘伟担任,负责国内市场快递业务,向此前一直负责中国业务的执行总裁樊苏洲汇报。
外界分析认为,李杰放权,将中国区业务从集团拆分独立管理,并增设一位中国区的 CEO,由此更聚焦于中国市场业务,为国内市场盈利做准备。
有极兔内部人士透露,中国区分拆后,樊苏洲和副总裁后军仪的重心将是管理海外,计划进军新的海外市场。
不难看出,在国内市场走上正轨后,极兔开始在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空间。而背后的原因是,国内市场增速放缓。
数据显示,2020 年到 2023 年我国快递行业的件量增速分别为 31.2%、29.9%、2.1%、19.4%。同时在技术、规模效应和竞争等因素下,行业票均价格由 2014 年的超过 14 元,一路下降至 2023 年的均价 9 元左右。
从招股书来看,极兔加码新兴市场从 2022 年已经开始,瞄准的是中东及南美洲地区,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墨西哥、巴西以及埃及。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吹响全球化号角已成为包括极兔在内的众多国内头部快递企业的共同选择。
然而,走出国门的快递公司,能否从国际快递巨头手中分得 " 蛋糕 "?
顺丰国际业务发展负责人余国有曾向媒体表示,中国物流企业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依然以十年为部門。" 只有每家企业都能实现全球化布局,才有可能缩小与国际巨头的距离,但这注定是个漫长艰苦的过程。"
同时,将战火燃向海外,快递公司也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作为圆通快遞出海及国际化发展的业务主体,1 月 19 日,圆通国际快递公告,与 2022 年相应年度相比,预期集团于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止的纯利将减少约 20%。
公告指出,此减幅主要由于全球通胀压力升温,以及地缘局势持续紧张为世界经济增添不明朗因素并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使本集团的空运及海运经营业务收入受压盈利减少所致。
因此,快递公司出海机遇与风险并存。相比欧美国际巨头,中国公司面临着更多的政策保护、地缘政治和产业链本土化等挑战,这是极兔们需要解答的新课题。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