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错误率高达33%,苹果AI笑掉友商大牙,欢迎阅读。
作者|孙鹏越
编辑|大 风
最近几天,苹果公司 CEO 库克忙着在杭州四处溜达。连续参观了西湖、浙大、良渚,又拜访了开发者、供应链、零售门店。
表面上风光无限,行程拉满,赚足了眼球。但实际上,库克和苹果公司正在面临着近几年来最大的一场风暴:关于人工智能领網域的溃败。
就在本月中旬,苹果公司召开一年一度的百大高管会议,正式公布了苹果在 AI 领網域上的失败,尤其是新版 Siri 关键功能将被无限期推迟,最早也要等到 iOS 19 系统更新时才能实现。
这也意味着,"AI 元年 " 已经过去两年,而苹果公司在 AI 上的进展依旧为 0。
吹嘘了一年,漏洞百出
新版 Siri 的计划,在去年 3 月就被 The Information 报道,苹果公司计划将大型语言模型融入 Siri,让用户能够自动执行复杂任务,预计与 iOS18 一同上线。
在去年 6 月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公司还对外界用视频方式展示了新版 Siri 的部分功能。当时库克就对新版 Siri 期望很大,表示 2024 年将在 AI 领網域 " 开创新局面(break new ground)"。
然而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苹果高级主管罗比 · 沃克在会议中承认,新版 Siri 推迟发布的原因是质量问题,公司发现新技术的成功率仅为 66% 到 80%,也就是说,大约每三次互動就会出现一次错误。
除了 Siri 之外,据外媒报道,Apple Intelligence 也出现技术问题,苹果公司去年就已推迟首批 AI 功能,并在发布会上提供了模糊的时间表。
新版 Siri 和 Apple Intelligence,是苹果公司在 AI 上仅有的两项业务,但全部都出了问题。这让库克也坐不住了,直接动刀整顿了苹果一系列高层,进行一系列架构调整。
其中,AI 业务负责人约翰 · 詹南德雷亚被撤换,由 "Vision Pro 之父 " 迈克 · 罗克韦尔接管。
Siri
不得不说,这似乎更像是 " 疾病乱投医 " 的无奈之举。
毕竟 Vision Pro 在外界可不是什么好名声,反而是科技圈的失败之作。
花费巨额人力物力,耗时 7 年才研发出来的 Vision Pro,寿命仅有 9 个月,就宣布停产,全球总销售量不足 50 万台。
甚至 Vision Pro 还被众多媒体列为,苹果历史上最失败的硬體之一。
而作为 Vision Pro 的负责人迈克 · 罗克韦尔,本应该是第一个承担责任的高层,不说要钉在公司耻辱柱上,起码也得立马解雇。
没想到却是自罚三杯,官升一级。
一跃成为苹果公司最核心、最烧钱的 AI 业务负责人?
不得不说,现在的苹果公司在 AI 上一败涂地,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留给苹果的时间不多了
从 2023 年 ChatGPT 开启 "AI 元年 " 开始,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在鼓吹 AI 先行,AI 第一,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 AI 科技竞赛。
一开始对 AI 熟视无睹的苹果,连续多年收入停止增长,甚至上一次交出单季度营业收入增长两位数的业绩,还要追溯到 2021 年第四季度。
迫于压力,苹果公司全面转型 AI,甚至还叫停了停滞多年的苹果汽车项目。
2024 年初,苹果公司放出自研大模型的风声,代号为 Ajax,苹果内部称之为 Apple GPT。
为了快速补足 AI 研发短板,苹果在半年时间里收购了 32 家 AI 公司,其中不乏 Voysis、Curious AI、 AI Music、WaveOne、DarwinAI 等知名 AI 创企。
这种烧钱势头,也是所有科技公司中的头一份。
但,苹果公司烧钱能力全球第一,研发能力却全球倒数。
经过一整年的研发周期,苹果公司交出来的作业仅有一再跳票的 AI Siri,和仅开放部分功能的 Apple Intelligence。
至于之前吹上天的 Apple GPT,更是连影子都找不到。
来源:网络
就在苹果公司死磕 Siri 的时候,其它公司可没闲着。甚至开始反攻苹果公司的大本营,开始研发人工智能版本的语音助手。
去年,谷歌就在其语音助手中加入了 Gemini 模型;今年 2 月,亚马逊推出了一项由人工智能驱动的 Alexa 语音助手更新服务,每月需支付 19.99 美元。
一步慢,步步慢。现在,苹果公司唯一能在挑动 AI 市场的手段,只剩下给 iPhone" 选妃 "。
在国外市场联合 OpenAI,把 ChatGPT 装在 iPhone 上;在国内,联合阿里云,将通义千问装在 iPhone 上。
说白了,就是自己研发不出来大模型,只好用 OpenAI 和阿里通义给自己撑场子。
空手把自家的王牌业务,成了别家 AI 公司的落地硬體。
谁也想不到,在乔布斯时代豪言壮语要 " 改变世界 " 的苹果,已经退化成一家创新力匮乏的 " 平庸之企 "。
AI 手机已成市场主流
如果说苹果公司始终无法在 AI 上取得突破,那么很可能影响到 iPhone 的销量。
因为在 2025 年的智能手机市场,遍地都是 AI 手机,所有手机品牌都在大力宣传其旗舰产品的 AI 性能。
根据 Canalys 和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数据,2024 年全球 AI 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达到 11.8 亿台,其中支持 GenAI 的智能手机占比约为 18.3%。预计到 2025 年,具备 GenAI 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4 亿台,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三分之一。
尤其是 DeepSeek 的走红,中国智能手机们集体接入了 DeepSeek,用户动动嘴,就能 " 深度思考 ",摇身一变都成了超级 "AI 智能体 "。
比如小米的超级小爱、荣耀的 YOYO、华为的小艺、OPPO 的小布、vivo 的蓝心小 V。从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苹果公司期望着的 AI Siri,承担了人与 AI 互動入口的角色。
除了軟體生态之外,iPhone 的最大对手,华为 Mate 70 系列,以 "AI 运动轨迹 /AI 主角时刻 /AI 时空穿越 /AI 智控键 /AI 隔空传送 /AI 通话摘要 /AI 消息随身 /AI 降噪通话 /AI 静谧通话 " 九大 AI 创新功能震撼全球。
最新的华为 Pura X 系列,更是全球首发了 AI 眼动翻页功能,通过对眼球运动追踪,实现自动翻页,彻底解放双手。
Apple Intelligence
以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为首的中国手机品牌,不断探索自研移动端大模型和自研 AI OS。
对比 iPhone 用户,最少要在 2026 年,才能体验上 AI Siri。
单从落地 AI 功能的速度上来看,中国手机厂商可以说是 " 遥遥领先 " 了。
现实就是,苹果公司逐渐从 " 新时代的开辟者 " 转型成为 " 旧时代的守墓人 "。
其发展模式可以总结为:在硬體产品上原地踏步,在軟體及服务上 " 挤出 " 用户价值。
沦为一家彻头彻尾的 " 硬體公司 ",对于 AI 这种 " 軟體生意 ",严重缺乏研发基因。
留给苹果的时间,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