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盛弘股份涨超17%!比亚迪6月销量再创新高,新能源汽车ETF(516390)涨超2%!中金:新能源汽车下游持续复苏!,欢迎阅读。
7 月 3 日,A 新能源汽车板块再度拉升,成份股中,盛弘股份一度涨超 17%,比亚迪一度涨超 4%,德方纳米涨超 5%,科士达涨超 3%,汇川股份、均胜电子、华友钴业涨超 1%,宁德时代、天齐锂业、亿纬锂能、恩捷股份小幅上涨。
主流 ETF 方面,截至 13:44,新能源汽车 ETF(516390)涨 0.97%,冲击两连阳。
消息面,7 月 2 日晚间,比亚迪发布了产销快报,今年 6 月销量再创新高,新能源汽车销量 25.30 万辆,同比增长 88.79%,这也是比亚迪月销量首次突破 25 万辆关口。二季度累计销量超 70 万辆,去年同期为 35.4 万辆,同比增长近 100%,创下季度最高销售记录。
2022 年全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186.35 万辆,而今年上半年销量已经达到 125.56 万辆,以此计算,比亚迪今年仅用半年时间便完成去年全年销量的三分之二。
此外,储能和充电桩龙头——盛弘股份尽管在 6 月 30 日披露了股东减持公告,但市场似乎对于其储能和充电桩业务依旧较为看好。
乘联会表示,中国新能源车企正在走出囚徒困境。首先,从车企角度看,多家新能源车企已经停止或减缓直接降价,并通过更具性价比、更贴合用户需求配置的车型吸引消费者。其次,从消费角度看,4-5 月期间在上海等多地车展逐步释放消费者购车需求,汽车销量、新增订单等短期数据有回暖迹象。近期官方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政策,有望进一步刺激终端需求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下半年销量增速有望再次抬头向上。
中金公司则认为,新能源车下游需求持续复苏。乘联会预计 6M23 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 67 万辆,环比增长 15.5%,同比增长 26.0%,渗透率约 36.6%。据此,中金公司预计2Q23 零售销量 170-180 万辆左右,同比增长 45+%。往后看,看好新车周期对需求端的催化及价格的支撑,我们预计 7-8 月销量维持 70 万辆、9 月进入旺季有望起量,3Q23 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 230 万辆左右。(来源:中金公司《电新:南方电网投资提速,新能源车下游持续复苏》)
近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开始密集开展回购和增持。
6 月 21 日,璞泰来宣布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 2 亿元;6 月 26 日,恩捷股份宣布控股股东 PAUL XIAOMING LEE 及实际控制人家族成员之一李晓华拟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 1.5 亿元。
截至 6 月 30 日,新能源汽车 ETF(516390)标的指数市盈率(TTM)20.53 倍,指数发布以来历史分位点为 16.19%,即市盈率低于 2017 年指数发布以来 83.81% 的时间。
国盛证券杨润思等在《2023 年新能源车中期策略:充电桩基建加速,新能车需求无忧》研报中表示:
1)优质车型释放下,下半年景气度有望回升,预计 2023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 1380 万辆,同比增长 37%。
2)锂盐价格回落后企稳反弹,关注材料环节出清情况。伴随下半年终端需求修复,电池板块龙头盈利能力有望回升;正极板块价格与锂盐价格强相关,风险充分释放后有望迎来拐点。
3)新能源车行业长期趋势确定,看好下半年需求回暖带动板块盈利抬升。从估值角度来看,2023 年 6 月 9 日新能源车板块 PE ( FY1 ) 和 PE ( FY2 ) 为 18.3x 和 14.4x,从 2022 年 5 月开始板块就处于 2020 年初以来的估值中枢水平下方。在全球电动化趋势不减的情况下,继续看好新能源车的高成长性!
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的投资者不妨关注新能源汽车 ETF(516390)。公开资料显示,新能源汽车 ETF(516390)跟踪复制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该指数为定制化指数,综合覆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前五大重仓股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汇川技术、亿纬锂能、天齐锂业。(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公司,截至 2023.6.8,指数成份股不代表个股推荐)
习惯场外申赎或没有证券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A:501057;C:501058),同样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可在互联网代销平台 7*24 申赎,最低 10 元即可买入,便捷高效。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檔案,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上述产品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进取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请投资者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以及集中投资于单一产业链或行业指数成分股的持有风险,请关注部分指数成分股权重较大、集中度较高的风险,请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ETF 运作风险、投资特定品种的特有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本条资讯来源界面有连云,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 技术战略提供为有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