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能改变“基民亏钱基金公司赚钱”现象吗?,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安排,宣布坚持以公募产品将以固定费率为主、同时推出更多的浮动费率产品。即日起,新注册的产品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得超过 1.2% 和 0.2%。其余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将争取于 2023 年底前分别降至 1.2%、0.2% 以下。
截至 7 月 12 日,已有易方达、华夏、中欧、广发、兴证等近 20 家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发布公告,将旗下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下调至 1.2%/ 年,托管费下调至 0.2%/ 年。据不完全统计,上述头部基金公司们降费的基金总量达到数千只,其中不乏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中欧医疗健康、富国天惠成长混合(LOF)、兴全合润混合等明星产品的身影。
当公募基金纷纷开始降费改革,这将对 27.7 万亿规模的公募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被投资者们诟病已久的 " 基民亏钱基金公司赚钱 " 现象,会因此开始改变吗?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改在哪?
事实上,证监会公布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内容远不止是降低费率。
根据改革方案,此番费率改革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除了坚持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和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之外,还包括降低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相关改革措施涉及修改相关法规,预计将于 2023 年底前完成;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预计于 2024 年底前完成;完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披露机制,预计将于 2023 年底前完成。
其实,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并不突然,此前就已有相关政策发布。2022 年 9 月 15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着力规范金融服务收费,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等费用。
与此同时,费率改革启动前的公募行业本身也在持续降低费率。有数据统计,截至 2023 年 6 月 13 日,今年以来已经有超过 100 只基金降低了基金管理费率。2023 年新发行的基金中,平均管理费率约 0.82%,较 2022 年末下降约 0.03 个百分点。
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 公募基金相关费率正在持续下行,尤其是在资本市场环境相对复杂、基金赚钱效应欠佳的情况下,基金往往会主动降费,降低投资者持有成本,能够增强投资者获得感,降费让利于民也正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另外,我国公募行业费率也有一定的下调空间。与国外相比,我国公募基金的费率处于较高水平。Wind 显示,2022 年我国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管理费率为 1.32%。而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的数据,美国主动权益类基金 2021 年的资产加权平均费率仅为 0.68%。
可以说,此番费率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改革工作启动后,有观点认为,这将会挽回一部分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信心,尤其是在近两年公募基金表现整体不佳的当下。数据显示,2023 年 5 月基金发行份额仅为 311.47 亿份,创下了公募基金近 8 年以来的新低。6 月份基金发行份额仅 424 亿,跌回到 5 年前的水平,较 2020 年 7 月的峰值降低近 95%。还有观点表示,降低公募基金固定费率并推出浮动费率产品,将有助于改变 " 基民亏钱基金公司赚钱 " 的现象,事实果真如此吗?
费率改革能否打破 " 旱涝保收 " 怪圈?
目前,我国公募基金费用类型分为显形费用和隐形费用,显形费用换句话说就是交易费用,直接在买卖公募基金的环节收取,包括认 / 申购费、赎回费和转换费等,隐形费用则是运营费用,包括管理费、托管费和销售服务费等,这一类费用不直接向投资者收取,而是从公募基金资产中每日计提。
一直以来,公募基金管理费在基金公司收入中所占比例就很高。以头部基金公司为例,易方达基金 2022 年营业收入为 139.1 亿元,管理费收入为 101.51 亿元,占比达 72.98%。广发基金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83.91 亿元,管理费收入为 73.57 亿元,占比达 87.67%。富国基金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73.59 亿元,管理费收入为 61.71 亿元,占比达 92.01%。
近些年由于二级市场波动,众多权益类基金产品出现亏损,但由于国内公募基金的管理费以固定费率为主。因此即便基金产品收益表现不佳,基金管理人依然按照固定费率收取管理费。这导致当基民们在弱势行情下出现大幅亏损时,基金公司依然可以 " 旱涝保收 ",甚至因为管理基金的规模扩大而反而获得更多收入。Wind 数据显示,尽管 2022 年行情欠佳,但公募基金收取管理费合计 1458.26 亿元,较 2021 年同期的 1425.87 亿元还增长了 2%。
费率改革政策落地后,这种现象是否能够得到改善?
从费率改革方案本身看,不难发现最直接的利好是降低了投资者投资成本,让利于民。其次,费率降低后,公募基金行业收入和净利润也会相应减少。据东吴证券测算,以 2022 年业绩为基准,预计费率调降后,公募基金行业收入和净利润将相应减少 148 亿元和 74 亿元,较调整前下降 10% 和 16%。而管理费收入下降可以倒逼基金公司提升投研能力与风控水平,以更优秀的收益能力和服务水平来吸引投资者。
另外,浮动费率公募基金产品的推出,也让苦于 " 基民亏钱基金公司赚钱 " 现象的投资者有了更多选择。因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 " 牛市高点发基金 ",基金公司充分利用基民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在牛市高点加大营销吸引投资者,等基金发行规模上去了,管理费增加了,基金公司赚钱了,基民却成了高位接盘者。
7 月 8 日,证监会正式接收了 11 只浮动费率产品的募集申请,其中包括与基金规模挂钩、与基金业绩挂钩两类模式。其中与基金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遏制 " 牛市高点发基金 " 的现象,因为基金管理费的多少与基金业绩表现绑定,可以减少基金公司的规模冲动,更多考虑投资者利益。
但归根结底,要解决 " 基民亏钱,基金公司赚钱 " 这一现象,更多还是取决于基金公司的产品能否达到基民预期收益率,费率改革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公募基金公司只有在自身投研能力与服务水平上下功夫,除了节流之外,更大的机会还是来自于开源,只有创造更多价值,才能最终赢得基民的心。(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