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一线城市广州:电动自行车满地跑,汽车产业显颓势,欢迎阅读。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 14297.66 亿元,同比增长 2.5%,其中第二产业微增 1.8%,与广东省整体 5.7% 和全国 5.8% 的增速相差较大,其中缘由不免让人猜想不断。
1991 年起,广州开始限制禁摩托车牌照发放,2007 年,广州进入全面禁摩时代,至 2024 年,广州禁摩 33 年,决心,如此坚定,只是与此同时,摩托车的另一替代工具——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突飞猛进。
据《2023 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指出,至 2023 年底,广州已登记上牌电动车 442 万辆,而来到今年 7 月份,这一数据上升至 500 万辆,据悉,这一数据还在以每天约 4000 辆的上牌数、每月约 10 万辆的上牌数快速增长。
报告同时指出,2023 年广州电动自行车日均出行量 68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4%,相比 2019 年增长 72%;此外,中心城区电动自行车日均出行量达 339 万人次,相比 2019 年增长 149%。如此庞大的出行体量给广州的城市交通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021 年,广州交警共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 98.5 万宗,而 2022 年,这个数据上升至超 160 万宗,涨幅超 62%,2023 虽然没有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的公开数据,但官方数据显示,2023 年的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同比上升 63%,这表明,问题同样严重与突出。
虽然电动自行车数量庞大,且影响到广州的交通,但对广州的 GDP 却似乎并没有积极作用。
根据广州公开的 GDP 数据指出,今年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3640.80 亿元,同比增长 1.8%,虽然有增长,但与广东省的 5.7% 和全国 5.8% 的增速相比。都有明显差距,看来,每月 10 万辆的电鸡上牌数并没有让广州的第二产业得到上升。
而与此同时," 电鸡 " 不行,广州的汽车产业似乎也在走下破路,与 " 电鸡 " 一样撑不起场面。
数据显示,广州 2024 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0.8%。三大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生产增加值下降 16.4%,而值得注意的是,电子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分别增长 8.1% 和 4.0%。
广州汽车制造业产值的下滑,影响了广州整个汽车工业,而之所以下滑,是因为从生产到销售都出现了问题。今年前 5 个月,广州累计汽车产量 94.73 万辆,总产量同比下降 19.9%,被重庆以 99.71 万辆反超,痛失霸榜了五年的中国汽车第一城称号。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传统燃油车后劲不足,而新能源汽车却不能强势崛起,相反,重庆的新能源却如日中天。
曾经,广州以合资汽车品牌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从上海手中抢来了 " 第一汽车城 " 的荣誉,但随着新能源的崛起,合资品牌江河日下。合资萎靡,新能源也孱弱,小鹏半年只有 63173 台,这与 AITO 品牌的 222679 辆相比有不少差距。
广州的汽车产业,应该说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合资新能源可以说聊胜于无,埃安刚从阵痛中调整过来,正努力爬升。
还值得关注的是,电动自行车的飞速增长,对广州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应该也有一定影响,特别是新能源汽车。
《2023 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明确指出,电动自行车的平均出行距离 4.4 公里、平均出行时间 21.4 分钟。如果没有电动自行车的 " 搅局 ",经常有 5-7 公里出行需求的人无疑会考虑购车。而在广州这样限行的一线城市,多数没有牌照的人应该会考虑新能源汽车。因此一定程度上,电动自行车抢占了新能源车的市场分额。毕竟有更便宜的替代品时,总不会有人愿意花更多钱,而没得选时,总要用。
据官方数据显示,2023 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 65 万辆、增长 1.08 倍,销量为 23.5 万辆,同比增长 36.7%。尽管都有不错增长,但放眼全国,广州的新能源产能排名不高,在常州之后,排名第 7 位。若 " 内销 " 动力够足,相信产能与销量都会有更好的表现。
广州的整体经济发展仍在向上,但可以说面临着挑战,虽然电动自行车体量庞大,但对于第二产业的产值提升效果似乎并不明显,汽车产业一失速,电动自行车难以撑起局面,如何提高汽车产值,应该是广州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
曾经,广州汽车产业的优势在合资,而如今却恰好相反,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推进合资品牌新能源的向上,同时加强自主新能源的向上和氛围扩张,无论哪一步,都任重道远。
视频号回顾: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