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the next big thing」还没来,但我们依然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欢迎阅读。
科技行业,似乎进入了一场「乱纪元」。
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从区块链、元宇宙,到混合现实和大模型,前沿领網域从不缺话题,那些许诺将「改变世界」的新技术,永远层出不穷。
但与此同时,这些技术在应用化,市场化的过程中,又都遇到了明显的困难,普通用户应用技术的方式,并没有被改变。大家一直期待的,像 iPhone 一样的「the next big thing」,也迟迟没有到来,甚至连「the next big thing」这个词被提及的频率,也越来越低。
行业的体感忽冷忽热,大家的交流也常常伴随着焦虑。目力所及的前方,迷雾重重。
去年,我们举办了第一届 Let ’ s visionOS 大会,请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 visionOS 开发者们,分享了超过 20 场主题演讲。两天时间里,我们收获了大量关于「空间计算」的创意火花和思维碰撞。
今年,作为一个独立开发社群,SwiftGG 决定将我们的视野进一步拓宽。LET ’ S VISION 2025 将超越「空间计算」,探索更广阔的科技主题,我们希望将相对垂直的开发者大会,变成一个更开放的交流共振场。
当下的新技术,不像移动互联网时代,有着更明确的应用发展轨道。我们相信,越是在这种时候,就越要破除想象的障碍。
这既需要波澜壮阔的决心,精准敏锐的洞察,开放广阔的视野,也需要甘于等待的耐心。
做开发是一个「泛海拾贝」的过程,我们无法知道今天拾取到的这一颗贝壳,可以被镶嵌在人生的哪个孔洞里。但它们彼此相连,最终依然将勾勒出个体和时代的图景。
欢迎大家来到 LET ’ S VISION 大会,以下是 SwiftGG 负责人,LET ’ S VISION 大会主席张思琦写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作者的一封邀请信。
-
致所有对 LET ’ S VISION 大会感兴趣的创造者朋友们:
一年前,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 Let ‘ s visionOS 开发者大会。
现在,一年过去了,第一波兴奋的热潮逐渐退去,我们必须面对现实:MR 的渗透速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与社群开发者的交流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一定的失落。
确实,自乔布斯 1998 年回归苹果之后,苹果一直保持着产品线的精简,像狙击手一样谨慎,而开出的每一枪,都总是能命中靶心。
从 1998 年的 iMac G3,发售半年就卖出了 100 万台;到 iPod,发售第二年卖出 100 万台,相比第一年翻了近 3 倍;以及 iPhone 和 iPad,都是在发布后一两年内就就卖到了千万级销量,再到 Apple Watch、AirPods,一上市就立刻供不应求。
可以说,过去 25 年里,苹果每次发布新产品或许会引发一些评价上的争议,但这些争议的生存时间都不会很长,每一款苹果产品,只要开售,无不立即引爆市场。我们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期待着 Apple Vision Pro。
但不得不承认,Apple Vision Pro 并没有像过去的苹果明星产品一样问世即巅峰。
但这真的是意外吗?如果我们将时间拨回到更早的时候,「等待」本身或许就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要历程,也这个世界的常态。
-
1984 年,史蒂夫 · 乔布斯向世界介绍了 Macintosh。他相信,这款产品必将改变世界。
Macintosh 之前,几乎所有电腦都采用命令行系统。即便是使用电腦,也必须学习程式语言。比如当时帮苹果赚到第一桶金,确立市场地位的 Apple II,运行的就是史蒂夫 · 沃兹尼亚克开发的 Integer BASIC 语言。
作为一个非技术出身的「普通人」,乔布斯确信,想让个人电腦真正普及,就必须让它变得更直观、易用,降低学习门槛。所以 1979 年,当乔布斯从施乐公司知道了「图形界面(GUI)」的可能性之后,当即下定决心,要打造苹果的图形界面电腦。
经历 5 年开发,Macintosh 终于问世。以今天的视角回看,Macintosh 的产品形态非常超前,软硬體层面,都和今天的 iMac 非常接近。它采用了一体化的机身设计,电腦主機板被放在螢幕后的腔体里。除此之外,苹果还为图形化的系统界面配备了滑鼠,作为互動设备。
但这台当时被乔布斯认定将改变世界,真正让电腦实现普及的「图形界面」计算机,遭遇了巨大失败,直接导致乔布斯被董事会赶出了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
直到 14 年后的 1998 年,回归苹果的乔布斯,才用一台硬體形态上和 Macintosh 几乎没有区别,但技术已先进太多的 iMac G3,完成了对这一伏笔的回收。
而 iPhone 又何尝不是一样?它的精神前作,其实是苹果于 1993 年推出的「掌上电腦」Apple Newton。同样是因为技术太过先锋、定价太过昂贵,被市场拒绝。
Macintosh 也好,Apple Newton 也好,它们都来得太早了,摩尔定律还没有发展到属于他们的时代。而一定程度上,Apple Vision Pro 也是一样。
今天我们很难预测具体需要等多少年,混合现实、空间计算才能真正走向成熟。但在技术和文明发展的漫漫长河里,当时间的尺度被拉大,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其实都只是一段小小颠簸而已。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会「等待」,这是对抗焦虑的唯一方法。空间计算的大繁荣时代还没有到来,但这不意味着这个理想就不可能实现。
-
除去技术本身,当下令人感到焦虑的另一个点,也在于资本和市场环境。
整个 2010 年代,是移动互联网创业的「狂飙」时代。几乎任何新技术、新产品,新的业务逻辑,都能得到饱和的资本注入,紧贴着业务表现,尝试进行催熟。很多时候。同一赛道里甚至会有多个由不同资本支持的同质化项目,进行激烈的短期竞争。
从国内的打车、外卖,到共享单车大战,很多项目存在的意义就是给巨头提供军火。再到硅谷的生物黑客,以及孙正义给 WeWork 画的超级大饼……这段狂潮最后既成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辉煌,也戳破了不少幻灭的泡沫。
而「内卷」这个词,就是在 2010 年代的末尾兴起的。它形容的就是在一个有限的市场环境里,过度竞争之后,导致总的社会价值开始出现「零和」甚至「负和」的情况。
到现在,情况已不再一样,各种投资机构的出手变得越来越谨慎,创业者的理想和野望也不再是星辰大海,「大就是好,多就是对」已经不再是唯一追求,很多人和组织,都开始重新回归到小的,更合理的商业循环上。
每个处于时代当下的我们,都必须学会和时代共处。
但也正因如此,近几年小规模的开发,独立开发,又开始呈现出新的生机。少了一些商业发展的业务压力,其实有更多「小项目」在不断涌现,无论是空间计算,还是 AI 大模型相关。
某种程度上,正因为空间计算和 AI 还没有进入一个类似智能手机或短视频式的高速普及轨道,才给了很多创意生长、碰撞的空间。
我们在当下积攒的灵感,或许未来就会迸发出更大能量。
2005 年,史蒂夫 · 乔布斯回到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向全校师生进行了那场著名演讲。今天大家都还记得他最后引述《全球目录》的那句话,「求知似饥,求智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而在那场演讲里,乔布斯分享的另一段故事,也非常重要。他说,当自己 30 岁,因为 Macintosh 的失败而被赶出自己亲手创立的公司时,自己当然跌入了人生的谷底,成为了整个硅谷的笑柄。
但即便如此,在那「失去」的 15 年里,他依然创立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并且遇到了自己挚爱的妻子。他成立的 NeXT 电腦公司之后被苹果收购,当时他在 NeXT 开发的技术也成为了帮助苹果复兴的关键。
因为曾经那些偶然画下的「点」,最终都会在未来,连成人生的故事轮廓,而这些连起来的因缘际会,甚至有可能改变世界。
而对我个人来说,我的人生也是一段类似的旅程。
2016 年,我完全出于兴趣,自学了 Apple 开发技术。之后应聘大厂成功,并开始参与到 SwiftGG 的开发社群工作中,两年后,我成为了 SwiftGG 的负责人。我并不是生来就计划好了要成为一个开发者,但年轻时一连串的意外和偶然,将我导向了这条路,而现在,我相信这就是我人生的最重要轮廓。
SwiftGG 其实只是一个非盈利的社区组织,社群里的每一个大家,可以说都是带着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带着创意和灵感,才聚集到一起。大家的初衷不是单纯的「谋一份职,给自己的项目拉点投资,快速进入商业化验证的轨道」,而是相信我们创造的东西,或许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什么东西,即便只是一点点。
所以我们一直希望,让 SwiftGG 成为中国开发者交流、碰撞的反应场。尤其是当技术发展到阶段性成熟,来到一个「平台期」时。
去年的 Let ’ s visionOS 大会,SwiftGG 成功吸引了 700 多人参与到活动,其中有 200 多个人来自海外。SwiftGG 希望搭建的,是一个开放、包容,同时能凸显出中国开发社群特色的舞台,尝试凝聚更多人的创造力,建立起更多的连接。
而今年的 LET ’ S VISION 大会,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尽量不预设任何局限的「科技大会」。大家可以来到这里,分享你感兴趣的一切,从空间计算,到 AI 大模型,以及独立开发过程中的一切经验和技巧……我们还将与全球各地的开发者社群展开更多联动,以 Apple 生态为内核,尝试产生更多的同频共振。
通过 Let ’ s Vision 大会,我们希望为国内开发者创造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也架设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梁。
作为主办方,我诚挚地邀请大家来到这里,共同突破技术想象的边界。
参会信息:
2025 LET ‘ S VISION 大会将聚焦空间计算与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打造行业创新的巅峰盛会。大会将展示行业前沿动态,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融入 visionOS、iOS 等 Apple 平台,焕发全新活力。
届时将会有来自全球的 1000+ 个创作者和 100+ 个应用团队将汇聚一堂,展示他们在空间计算、人工智能等领網域的最新成果。
其中嘉宾包括:
Clement Boissiere,SXP Studio 创始人、创意技术专家。他曾在硅谷参与了 Apple Vision Pro 项目的开发。最近,他推出了适用于 Apple Vision Pro 的 GPU 着色器编辑器 ShaderVision。
Ryan McLeod,Apple Design Awards 24 大奖得主。他是屡获殊荣的游戏 Blackbox 的创始人,通过 iOS 和 visionOS 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了互动体验。
崔俊成,好未来集团 XR 游戏工作室负责人、游戏制作人。他拥有十余年游戏行业经验。
乐可柯,Taobao VP 版本设计负责人、淘天集团 - 多端创新体验设计 - 设计负责人。他带领设计团队,主导跨客户端的体验创新设计工作。
本次活动不仅为 Apple 生态系统内的从业者、初创企业和大型企业提供了展示产品的机会,还为分享创新理念和扩展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平台。
活动时间:2025 年 3 月 1 日至 3 月 2 日
活动地点:上海,鲜花港
硅星人的小伙伴专属九折购票渠道:https://hdxu.cn/yc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