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the next big thing」還沒來,但我們依然要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歡迎閲讀。
科技行業,似乎進入了一場「亂紀元」。
各種新概念層出不窮,從區塊鏈、元宇宙,到混合現實和大模型,前沿領網域從不缺話題,那些許諾将「改變世界」的新技術,永遠層出不窮。
但與此同時,這些技術在應用化,市場化的過程中,又都遇到了明顯的困難,普通用户應用技術的方式,并沒有被改變。大家一直期待的,像 iPhone 一樣的「the next big thing」,也遲遲沒有到來,甚至連「the next big thing」這個詞被提及的頻率,也越來越低。
行業的體感忽冷忽熱,大家的交流也常常伴随着焦慮。目力所及的前方,迷霧重重。
去年,我們舉辦了第一屆 Let ’ s visionOS 大會,請到了來自全球各地的 visionOS 開發者們,分享了超過 20 場主題演講。兩天時間裏,我們收獲了大量關于「空間計算」的創意火花和思維碰撞。
今年,作為一個獨立開發社群,SwiftGG 決定将我們的視野進一步拓寬。LET ’ S VISION 2025 将超越「空間計算」,探索更廣闊的科技主題,我們希望将相對垂直的開發者大會,變成一個更開放的交流共振場。
當下的新技術,不像移動互聯網時代,有着更明确的應用發展軌道。我們相信,越是在這種時候,就越要破除想象的障礙。
這既需要波瀾壯闊的決心,精準敏鋭的洞察,開放廣闊的視野,也需要甘于等待的耐心。
做開發是一個「泛海拾貝」的過程,我們無法知道今天拾取到的這一顆貝殼,可以被鑲嵌在人生的哪個孔洞裏。但它們彼此相連,最終依然将勾勒出個體和時代的圖景。
歡迎大家來到 LET ’ S VISION 大會,以下是 SwiftGG 負責人,LET ’ S VISION 大會主席張思琦寫給來自世界各地的創作者的一封邀請信。
-
致所有對 LET ’ S VISION 大會感興趣的創造者朋友們:
一年前,我們成功舉辦了第一屆 Let ‘ s visionOS 開發者大會。
現在,一年過去了,第一波興奮的熱潮逐漸退去,我們必須面對現實:MR 的滲透速度,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快。與社群開發者的交流中,我們也感受到了一定的失落。
确實,自喬布斯 1998 年回歸蘋果之後,蘋果一直保持着產品線的精簡,像狙擊手一樣謹慎,而開出的每一槍,都總是能命中靶心。
從 1998 年的 iMac G3,發售半年就賣出了 100 萬台;到 iPod,發售第二年賣出 100 萬台,相比第一年翻了近 3 倍;以及 iPhone 和 iPad,都是在發布後一兩年内就就賣到了千萬級銷量,再到 Apple Watch、AirPods,一上市就立刻供不應求。
可以説,過去 25 年裏,蘋果每次發布新產品或許會引發一些評價上的争議,但這些争議的生存時間都不會很長,每一款蘋果產品,只要開售,無不立即引爆市場。我們就是懷着這樣的心情,期待着 Apple Vision Pro。
但不得不承認,Apple Vision Pro 并沒有像過去的蘋果明星產品一樣問世即巅峰。
但這真的是意外嗎?如果我們将時間撥回到更早的時候,「等待」本身或許就是技術發展過程中的必要歷程,也這個世界的常态。
-
1984 年,史蒂夫 · 喬布斯向世界介紹了 Macintosh。他相信,這款產品必将改變世界。
Macintosh 之前,幾乎所有電腦都采用命令行系統。即便是使用電腦,也必須學習程式語言。比如當時幫蘋果賺到第一桶金,确立市場地位的 Apple II,運行的就是史蒂夫 · 沃茲尼亞克開發的 Integer BASIC 語言。
作為一個非技術出身的「普通人」,喬布斯确信,想讓個人電腦真正普及,就必須讓它變得更直觀、易用,降低學習門檻。所以 1979 年,當喬布斯從施樂公司知道了「圖形界面(GUI)」的可能性之後,當即下定決心,要打造蘋果的圖形界面電腦。
經歷 5 年開發,Macintosh 終于問世。以今天的視角回看,Macintosh 的產品形态非常超前,軟硬體層面,都和今天的 iMac 非常接近。它采用了一體化的機身設計,電腦主機板被放在螢幕後的腔體裏。除此之外,蘋果還為圖形化的系統界面配備了滑鼠,作為互動設備。
但這台當時被喬布斯認定将改變世界,真正讓電腦實現普及的「圖形界面」計算機,遭遇了巨大失敗,直接導致喬布斯被董事會趕出了自己親手創辦的公司。
直到 14 年後的 1998 年,回歸蘋果的喬布斯,才用一台硬體形态上和 Macintosh 幾乎沒有區别,但技術已先進太多的 iMac G3,完成了對這一伏筆的回收。
而 iPhone 又何嘗不是一樣?它的精神前作,其實是蘋果于 1993 年推出的「掌上電腦」Apple Newton。同樣是因為技術太過先鋒、定價太過昂貴,被市場拒絕。
Macintosh 也好,Apple Newton 也好,它們都來得太早了,摩爾定律還沒有發展到屬于他們的時代。而一定程度上,Apple Vision Pro 也是一樣。
今天我們很難預測具體需要等多少年,混合現實、空間計算才能真正走向成熟。但在技術和文明發展的漫漫長河裏,當時間的尺度被拉大,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其實都只是一段小小颠簸而已。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學會「等待」,這是對抗焦慮的唯一方法。空間計算的大繁榮時代還沒有到來,但這不意味着這個理想就不可能實現。
-
除去技術本身,當下令人感到焦慮的另一個點,也在于資本和市場環境。
整個 2010 年代,是移動互聯網創業的「狂飙」時代。幾乎任何新技術、新產品,新的業務邏輯,都能得到飽和的資本注入,緊貼着業務表現,嘗試進行催熟。很多時候。同一賽道裏甚至會有多個由不同資本支持的同質化項目,進行激烈的短期競争。
從國内的打車、外賣,到共享單車大戰,很多項目存在的意義就是給巨頭提供軍火。再到硅谷的生物黑客,以及孫正義給 WeWork 畫的超級大餅……這段狂潮最後既成就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輝煌,也戳破了不少幻滅的泡沫。
而「内卷」這個詞,就是在 2010 年代的末尾興起的。它形容的就是在一個有限的市場環境裏,過度競争之後,導致總的社會價值開始出現「零和」甚至「負和」的情況。
到現在,情況已不再一樣,各種投資機構的出手變得越來越謹慎,創業者的理想和野望也不再是星辰大海,「大就是好,多就是對」已經不再是唯一追求,很多人和組織,都開始重新回歸到小的,更合理的商業循環上。
每個處于時代當下的我們,都必須學會和時代共處。
但也正因如此,近幾年小規模的開發,獨立開發,又開始呈現出新的生機。少了一些商業發展的業務壓力,其實有更多「小項目」在不斷湧現,無論是空間計算,還是 AI 大模型相關。
某種程度上,正因為空間計算和 AI 還沒有進入一個類似智能手機或短視頻式的高速普及軌道,才給了很多創意生長、碰撞的空間。
我們在當下積攢的靈感,或許未來就會迸發出更大能量。
2005 年,史蒂夫 · 喬布斯回到斯坦福大學的畢業典禮,向全校師生進行了那場著名演講。今天大家都還記得他最後引述《全球目錄》的那句話,「求知似飢,求智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而在那場演講裏,喬布斯分享的另一段故事,也非常重要。他説,當自己 30 歲,因為 Macintosh 的失敗而被趕出自己親手創立的公司時,自己當然跌入了人生的谷底,成為了整個硅谷的笑柄。
但即便如此,在那「失去」的 15 年裏,他依然創立了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并且遇到了自己摯愛的妻子。他成立的 NeXT 電腦公司之後被蘋果收購,當時他在 NeXT 開發的技術也成為了幫助蘋果復興的關鍵。
因為曾經那些偶然畫下的「點」,最終都會在未來,連成人生的故事輪廓,而這些連起來的因緣際會,甚至有可能改變世界。
而對我個人來説,我的人生也是一段類似的旅程。
2016 年,我完全出于興趣,自學了 Apple 開發技術。之後應聘大廠成功,并開始參與到 SwiftGG 的開發社群工作中,兩年後,我成為了 SwiftGG 的負責人。我并不是生來就計劃好了要成為一個開發者,但年輕時一連串的意外和偶然,将我導向了這條路,而現在,我相信這就是我人生的最重要輪廓。
SwiftGG 其實只是一個非盈利的社區組織,社群裏的每一個大家,可以説都是帶着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帶着創意和靈感,才聚集到一起。大家的初衷不是單純的「謀一份職,給自己的項目拉點投資,快速進入商業化驗證的軌道」,而是相信我們創造的東西,或許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一點什麼東西,即便只是一點點。
所以我們一直希望,讓 SwiftGG 成為中國開發者交流、碰撞的反應場。尤其是當技術發展到階段性成熟,來到一個「平台期」時。
去年的 Let ’ s visionOS 大會,SwiftGG 成功吸引了 700 多人參與到活動,其中有 200 多個人來自海外。SwiftGG 希望搭建的,是一個開放、包容,同時能凸顯出中國開發社群特色的舞台,嘗試凝聚更多人的創造力,建立起更多的連接。
而今年的 LET ’ S VISION 大會,我們希望這是一個盡量不預設任何局限的「科技大會」。大家可以來到這裏,分享你感興趣的一切,從空間計算,到 AI 大模型,以及獨立開發過程中的一切經驗和技巧……我們還将與全球各地的開發者社群展開更多聯動,以 Apple 生态為内核,嘗試產生更多的同頻共振。
通過 Let ’ s Vision 大會,我們希望為國内開發者創造一個展現自我的舞台,也架設一座通往世界的橋梁。
作為主辦方,我誠摯地邀請大家來到這裏,共同突破技術想象的邊界。
參會信息:
2025 LET ‘ S VISION 大會将聚焦空間計算與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打造行業創新的巅峰盛會。大會将展示行業前沿動态,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融入 visionOS、iOS 等 Apple 平台,煥發全新活力。
屆時将會有來自全球的 1000+ 個創作者和 100+ 個應用團隊将匯聚一堂,展示他們在空間計算、人工智能等領網域的最新成果。
其中嘉賓包括:
Clement Boissiere,SXP Studio 創始人、創意技術專家。他曾在硅谷參與了 Apple Vision Pro 項目的開發。最近,他推出了适用于 Apple Vision Pro 的 GPU 着色器編輯器 ShaderVision。
Ryan McLeod,Apple Design Awards 24 大獎得主。他是屢獲殊榮的遊戲 Blackbox 的創始人,通過 iOS 和 visionOS 的創新設計重新定義了互動體驗。
崔俊成,好未來集團 XR 遊戲工作室負責人、遊戲制作人。他擁有十餘年遊戲行業經驗。
樂可柯,Taobao VP 版本設計負責人、淘天集團 - 多端創新體驗設計 - 設計負責人。他帶領設計團隊,主導跨客户端的體驗創新設計工作。
本次活動不僅為 Apple 生态系統内的從業者、初創企業和大型企業提供了展示產品的機會,還為分享創新理念和擴展全球合作夥伴關系提供平台。
活動時間:2025 年 3 月 1 日至 3 月 2 日
活動地點:上海,鮮花港
硅星人的小夥伴專屬九折購票渠道:https://hdxu.cn/yc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