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放狠话要盈利的李斌,必须拿出点真本事,欢迎阅读。
文 | 听筒 Tech,作者 | 饶言,编辑 | 小听
十年前的今天,当刚刚创办 " 蔚来 " 不久的李斌,顶着 " 蔚小理 " 的头牌称号,风光无二时,或许不会料想到,十年后,他寄予厚望的蔚来,会从 " 三兄弟 " 中掉队。
李斌显然希望迎头赶上。3 月 23 日,他再度放出狠话,"2025 年第四季度必须盈利。" 但目前来看,难度不小,毕竟在 2024 年,蔚来亏了超 226 亿元(人民币)。
这是 " 蔚小理 " 三兄弟中,亏损最为惊人的数据。从 " 蔚小理 " 刚刚公开的财报数据来看,2024 年,蔚来的亏损,已经远超其他两家,理想甚至已经实现了盈利。
但蔚来掉队的,不仅仅是赚钱能力,从诸多数据来看," 蔚小理 " 三兄弟中,蔚来已经举步维艰。
在 2025 年 3 月第二周(3.3-3.9)新势力销量榜中,曾经稳坐 " 蔚小理 " 三巨头宝座的蔚来,竟然直接跌出前十,这也让市场颇为震惊。
更让市场担忧的是,蔚来的市值已经仅剩 92 亿美元,不足小鹏和理想的一半。不仅如此,不少投行透露出对蔚来的担忧,纷纷下调目标价。
图:截至发稿,蔚来的总市值情况,来源:老虎证券 《听筒 Tech》截图
投行的不看好,事出有因。毕竟,如今的蔚来,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换电还没迎来春天,高居不下的研发投入,也让其频频陷入争议。
当然,李斌仍乐观,在他看来,不管是产品线,还是已经投入的研发基础,都表明,蔚来四季度实现盈利并不是没有可能。
在过去十年中,只有 2020 年,蔚来离盈利最近,彼时,蔚来只亏了 56.11 亿元。在 2024 年开年信中,李斌说," 如果工作不力,2024 年可能又成为 2019 年。" 未曾想,2024 年,蔚来的亏损,居然是 2019 年 114.1 亿元的近两倍。
2025 年,李斌下定决心,要在第四季度实现盈利,可是类似的话,他已经讲过了几次。
" 狼来了 " 的故事中,一个谎言,讲了几次,听者便不再相信了。于李斌,亦是同样的道理。
这就意味着,在 2025 年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斌可能需要拿出点真本事,这个真本事,不仅仅是融资,而是需要点真材实料。毕竟,一家公司,不能一直靠融资活下去,总得给投钱的人尝尝甜头,哪怕只有一点。
01 李斌又双叒放下狠话:必须盈利!
最近半年,李斌频繁地出现在公众场合,不停为蔚来发声,每一次出现,都吸引公众的视线。
盈利,成为李斌的心头痛。多家媒体报道称,在今年 3 月 23 日的媒体沟通会上,李斌仍然强调,蔚来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在今年四季度实现盈利。
在李斌看来,如果蔚来四季度不能如期盈利,对整个公司的长远发展、商业模式都将是非常大的考验,所以必须实现今年四季度盈利。
实际上,更早的 2024 年 11 月,蔚来 10 周年时,李斌就曾在内部信中称,"2025 年实现销量翻番、2026 年实现公司盈利,是不容有失的工作任务。"
这话如此熟悉,毕竟,在此之前,李斌亦多次放出狠话。
2022 年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斌说,希望公司在 2023 年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但是,在发现 2023 年盈利无望后,他又将盈利时间推迟至 2024 年。
遗憾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过于骨感。时至今日,蔚来的盈利目标仍然遥遥无期。2024 年,蔚来不仅仅没有实现盈利,还出现了历史巨亏。
去年,李斌亏了近 227 亿元。这不是小数目,这是蔚来自上市以来,最大的亏损。如果翻翻旧账,从 2018 年到 2024 年,蔚来合计亏损已经超千亿元。
图:蔚来近年来的净亏损情况,来源:老虎证券 《听筒 Tech》截图
更令市场担忧的是,在曾经的造车新势力三兄弟 " 蔚小理 " 中,只有蔚来亏损越来越大。
从 " 蔚小理 " 三家最新公布的 2024 年财报来看,2024 年," 蔚小理 " 三家,蔚来和小鹏的净亏损分别为 226.6 亿元、57.90 亿元,而理想,甚至已经连续两年实现了盈利。
另一个更令人担忧的是,常规而言,要实现盈利,就必须多卖产品。不过,这一套逻辑,在蔚来身上,似乎行不通。
单从数据来看,蔚来的销量也颇为疲软。仅从 2024 年总销量来看,2024 年蔚来总销量 22 万辆,虽然高于小鹏的 19 万辆,但远低于理想的 50 万辆。
不仅如此,2025 年 1-2 月,蔚来累计交付 3.2 万辆,低于年度目标进度。
更为遗憾的是,蔚来的车,"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综合财报数据计算,蔚来每卖一辆车,便亏损 10 万元。
在资本市场,蔚来的表现也令人堪忧。仅从总市值来看,理想的总市值已超 260 亿美元,小鹏超 200 亿美元,但蔚来,仅剩下 92 亿美元,已不足理想和小鹏总市值的一半。
" 蔚小理 " 三家,资本市场实际上也开始表露出对蔚来的失望。在 2024 年的财报发布后,包括花旗、美银在内的知名投行,纷纷下调了蔚来的目标价。
诸此种种,都让市场为蔚来操碎了心,不少车迷甚至通过不同途径 " 力劝 " 李斌,是时候采取措施,再不盈利便 " 出局 " 了。
就连李斌自己都说," 现在是全网教我做 CEO。" 这或许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李斌下定决心放狠话,必须要在 2025 年四季度实现盈利。
02 为了盈利,李斌想这样做
李斌自己多少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这回,他下定决心要扭转局面。
3 月 23 日,蔚来组织了一场媒体沟通会,李斌从产品、技术和管理等角度,强调其 2025 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的可能性。
据媒体报道,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沟通中,李斌极为耐心地沟通了蔚来近期的组织变革、季度盈利目标与实现路径等问题。
在李斌看来," 一家公司要实现盈利,也没有多复杂,就是销量得上去,然后毛利率和费用要控制在合理水平。"
对于提升销量,李斌似乎很有信心,在他看来,蔚来已经准备好了三大引擎,即 " 新产品、新技术和换电 "。他说," 今年,蔚来的九款新产品将陆续交付,到四季度,我们的销售服务网络和换电站的建设也会基本完成阶段性布局。"
公开的信息显示,2025 年全年,蔚来旗下的三个品牌(蔚来、乐道、萤火虫)将有 9 款车交付。其中,蔚来品牌旗舰行政轿车将于 3 月 29 日开始交付,2025 款蔚来 "5566" 车型(即 ET5、ET5T、ES6、EC6)预计二季度上市。下半年,蔚来品牌还将推出一款高定位新车。
技术上,李斌说,蔚来的 ET9 有 17 项全球领先的首发技术,其中包括芯片以及作業系統,这些,最终会反映成用户价值。
另外,李斌认为,到今年四季度,蔚来的销售服务网络和换电站的建设也会基本完成阶段性布局。
国际化也被李斌提及。他说,国际化也能给蔚来带来销量的支撑," 今年我们会进入 25 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来看没问题。"
除销量提升外,李斌重点提及了如何提升毛利率,他认为,蔚来的 " 毛利率回到 20%,不是天方夜谭 "。
提升毛利率,李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下狠心 " 降本增效 ",而且是从内到外地实施。
李斌再次提及了 Cost Mining(成本挖矿)机制。所谓的 "Cost Mining" 行动,主要的目的便是减少无效和低效投入。例如,部门负责人每月监控支出明细,优化资源使用,如减少彩色打印等。蔚来曾指出,这一行动在 2024 年取得了显著成效,超额完成了年初设定的降本目标。
李斌 " 降本 " 的决心似乎很坚决。2025 年 1 月,蔚来设立了 CBU(Cell Business Unit,基本经营单元),每个大部门均配备独立的成本结算中心,用于监控各部门在不同项目上的支出和回报。
当然,供应链也要 " 省 "。例如,李斌表示,希望通过打开供应链来减少浪费," 透明供应链以后,我们从研发环节入手,就可以精准控制。我们跟合作伙伴的利益就能充分结合在一起。"
当然,李斌还透露很多具体措施。总而言之,便是 " 该省省,该花花 ",通过方方面面的 " 降本 ",来达到降本的目的。
在李斌看来,只有整车的降本措施下来,蔚来品牌整车回到 20% 的毛利率才是可为的。他很乐观地认为," 去年,蔚来的毛利率真达到了 14%,再加上 ET9 的毛利高一些,我们的毛利率回到 2021 年的水平,这不是天方夜谭。"
这些,被外界认为李斌 " 听劝 "。不少分析认为,不管是 " 成本挖矿 ",还是 " 基本经营单元 ",都体现了李斌这次在 " 降本 " 上的决心。有分析甚至直言,这是李斌的 " 生死状 ",也是蔚来的一次 " 刮骨疗伤 "。
有意思的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斌鲜少公开承认过 " 降本增效 ",就算是此前的 " 裁员风波 ",蔚来公司也颇为忌讳。即便是现在,李斌也说,不会 " 从上到下 " 的 " 裁员 "。
或许,在李斌看来,蔚来已经到了不得不盈利的时候。他这样强调," 一方面,蔚来已经成立十年,作为一家中国公司,我们不能奢望像亚马逊、特斯拉一样,在成立的第 16 年甚至第 20 年才实现盈利;另一方面,我们有很多同行实现盈利的用时更短。"
如今,种种迹象表明,为了盈利,李斌似乎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从近半年的动态来看,李斌的动态,也基本集中在公司内部管理改革、产品和技术发展,以及市场战略调整等方面。
只是不知道,这一次,李斌喊出口号后,能否实现?还是又会推到下一次?市场明显需要一个答案。
03 现实比李斌想象中的更骨感
当然,李斌的口号喊得很响,决心下得也很坚定,只是,市场能给他多少机会?这显然是个疑问。
单从市场竞争来看,蔚来面临的便是一个极为尴尬的局面。
众所周知,在过去,蔚来始终保持着 " 高端 " 的定位,价格普遍较高。但如今,新能源车市场的价格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竞争阶段。
在蔚来引以为傲的高端市场,即便是 " 高贵 " 如特斯拉,也开始持续通过降价策略挤压市场空间。2025 年,特斯拉主力车型 Model Y 和 Model 3 价格下探至 30 万元区间,这直接冲击蔚来 ES6 和 ET5 的市场份额。
理想汽车凭借增程式技术,也在抢夺蔚来的市场空间。理想的 L 系列车型,通过精准的家庭用户定位,占据 30 万元以上市场的主导地位,2024 年交付量达 50 万辆,分流了蔚来 ES8 等高端 SUV 的潜在客户。
大众市场方面,比亚迪、零跑等品牌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零跑 2024 年第四季度已接近盈利,其 C 系列车型以高性价比抢占 20 万元以下市场,挤压蔚来子品牌乐道的生存空间。
此外,华为问界、极氪等品牌通过智能化差异化竞争,进一步分割市场。例如,问界 M9 搭载华为 ADS 3.0 智驾系统,在智能化体验上形成技术壁垒,而蔚来自研的 " 天枢 SkyOS" 和智驾技术尚未完全释放竞争力。
尤为重要的是,随着小米和小鹏的大动作,直接将新能源车市场的 " 价格战 " 推入了新阶段。对比蔚来,不管是雷军的小米 SU7,还是小鹏的 G6 等新势力车型,于消费者而言,显然更具吸引力。
不可否认的是,雷军的入场,对整个新能源车市场是一个降维打击。在这种情况下,蔚来在定价策略上进退两难:如果跟进降价,将牺牲毛利率;如果保持高端定位,则面临销量增长压力。
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蔚来的毛利率。2024 年,蔚来汽车毛利率仅为 9.9%,远低于理想的 19.8% 和特斯拉的约 18%,而 2025 年,李斌的目标是将蔚来品牌毛利率提升至 20%,乐道品牌提升至 15%。
很显然,在当前价格战背景下,这一目标实现难度极大。业内分析师马少便对《听筒 Tech(ID:Tingtongtech)》直言," 现在的蔚来,在定价上,完全进退两难,不管是蔚来,还是乐道,其定价都非常尴尬。"
即便是李斌同样寄予厚望的萤火虫品牌,其定价仍然不会很低,毕竟,李斌要造的,是 " 智能电动高端小车 ",主要面向 15 万级高端小型车市场 。这在马少看来," 市场上已经有品牌,抢先占了优势,等萤火虫出来,又慢了一拍。"
外部竞争激烈,内部的压力同样不小。
马少直言,从蔚来本身而言,不管是从技术,还是品牌运营,还是 " 内控 ",于蔚来而言,都是一场硬仗," 不打不行,打了要节制,过了便是在玩火。"
蔚来的自研芯片神玑 9031 芯片被寄予厚望。在李斌的预期中,神玑 NX9031 芯片一颗便能顶替 4 个英伟达 Orin X,为此,蔚来在研发上投入了不少成本。此前,据外界猜测,这款芯片的完整开发成本可能高达 5.4 亿美元(约合 39.28 亿元人民币),当然,这一猜测并未得到蔚来的确认。
不过,芯片的最终应用如何,仍是未知数。在马少看来,不管是 " 神玑 9031 芯片 ",还是蔚来的 " 天枢 SkyOS 作業系統 ",都需要通过市场的验证,才能证明李斌在这两大技术上的投入," 真的值得。"
李斌坚守的换电,仍是大投入。换电网络的扩张(2025 年计划覆盖 27 个省级行政区)虽能提升用户体验,但单座换电站建设成本约 300 万元,短期内难以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
除技术外,多品牌运营,也被认为是拉低蔚来毛利率的重要因素。在马少看来,蔚来的三大品牌(蔚来、乐道、萤火虫)策略,明显增加了其费用," 不管是研发费用,还是营销费用,还是渠道建设,都是三份,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蔚来的资源分散。"
数据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马少的观点。蔚来的财报数据显示,2024 年,蔚来销售及行政费用同比增长 22.8% 至 157.4 亿元,远超营收增速。其中,四季度蔚来营销支出达 48.78 亿元,同比增长 22.8%,主要用于乐道品牌推广。
诸此种种,都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在李斌面前。
当然,李斌或许并不担心,他不差钱,在整个造车市场,李斌是公认的 " 最能拿到钱 " 的 CEO,他曾公开承认,他在外融了 189 亿美元,这些钱,都花在技术的研发上。
更重要的是,李斌认为,过去十年的研发投入,都将很快见到成效。他说," 我们是把所有研发费用都当期费用化、不做资本化,显得我们累计亏损高一些、资产少一些,但这给我们接下来实现盈利打下很好的基础,因为我们的钱在过去都投入完成,接下来就进入到收获期。"
只是,资本的耐心是有限的,当净亏损一再扩大,股价一跌再跌,李斌真的是时候拿出点真本事,来讲接下来的故事了。
(文中马少为化名。)
(部分内文配图来自蔚来官方微博。)
(声明:本文仅作为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