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从“年轻人的乌托邦”到资本弃子:海伦斯的坠落速度比醉汉摔酒杯还快,欢迎阅读。
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报道
这家曾以 " 年轻人的社交乌托邦 " 为标签的连锁酒馆,在上市短短三年内经历了从巅峰到谷底的坠落,其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醉汉摔碎酒杯的瞬间。
近日,港股 " 小酒馆第一股 " 海伦司发布了 2024 年财报。这份姗姗来迟的成绩单犹如一记重锤,该公司总收入同比腰斩 37.8% 至 7.52 亿元,净亏损 7797.6 万元,与前一年 1.8 亿元的净利润形成鲜明对比。
战略收缩的惨痛代价
财报显示,海伦司酒馆的日均销售额较去年出现了下滑。其中,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酒馆的下滑最为明显。
记者注意到,一直以来,海伦司更倾向下沉市场,利用 " 好地段、差位置 " 的选址逻辑,能以相对更低的人力和租金成本下创造更多利润,但这种选址逻辑似乎失灵。从同店表现结果来看,财报显示,2024 年海伦司同店单店日均销售额(营业天数 ≥300 天)为 0.95 万元,较上年的 1.21 万元下滑 21.5%。对于同店表现有所下降,海伦司称主要是国内经济市场复杂多变所致。
不仅如此,曾经一度为了占据市场份额的海伦司小酒馆,其开店速度几近 " 疯狂 "。但这种疯狂的节奏最终在 2022 年被画上了句号," 断臂求生 " 计划也自此开始。进入 2024 年,海伦司一二线城市酒馆数量进一步缩减,与此同时继续开拓低线城市市场。财报显示,海伦司三线及以下城市酒馆数量从上年的 252 家增加至 375 家,而一线、二线城市酒馆则从 38 家、186 家减少至 35 家、146 家。关店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品牌方对市场和消费的判断失误,更因闲置资产和闭店损失拖累公司发展。
海伦司曾以直营模式快速扩张,2021 年门店数达 782 家,但 2022 年起大规模关店,2024 年直营门店仅剩 112 家,较 2023 年减少 143 家。直营业务收入从 2021 年的 18.36 亿元降至 2024 年的 5.57 亿元,降幅超 69%。
2023 年重启加盟后," 嗨啤合伙人 " 门店从 0 家增至 2024 年的 424 家,但约 15% 门店存在客诉率超标问题。尽管加盟模式降低了公司成本(人力开支从 2022 年的 10.03 亿元降至 2024 年的 1.74 亿元),但单店日均销售额也从 2024 年上半年的 5400 元降至 2024 年底的 5000 元,且加盟商盈利压力大,部分门店回本周期延长至 3 年以上。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许经营收入中近七成来自向加盟商销售产品,这种 " 卖设备赚快钱 " 的模式,与海伦司宣称的 " 平台化转型 " 形成微妙反差。
消费逻辑剧变下的生存危机
海伦司曾引以为傲的 " 十元啤酒 + 社交空间 " 模式,正遭遇消费更新与降级的双重绞杀。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其核心客群(18-25 岁)消费频次同比下降 23%,客单价从 82 元降至 71 元。消费者投诉集中在 " 产品同质化严重 "" 空间体验陈旧 " 等方面,昔日 " 年轻人的乌托邦 " 正沦为 " 拍照打卡地 "。
供应链层面,海伦司陷入 " 高毛利陷阱 "。尽管自有酒饮毛利率提升至 76.6%,但过度依赖饮料化酒饮(占比 82.4%)导致产品矩阵失衡。对比同行胡桃里音乐酒馆的 " 餐饮 + 酒水 + 演出 " 复合业态,海伦司单一的酒水销售模式显得愈发单薄。
资本的审判和消费者的不满
业绩变脸直接引发股价雪崩。自 2024 年盈利预警发布后,海伦司市值从峰值的 200 亿港元蒸发至 20 亿港元区间,跌幅超 90%。更严峻的是,公司被移出恒生综合指数及港股通标的,流动性危机与估值重构形成恶性循环。券商研报普遍指出,海伦司当前估值已反映最坏预期,但转型成效仍需 3 到 5 年验证。
不仅如此,在消费端,来自消费者的投诉和质疑声也此起彼伏。黑猫投诉平台显示,Helens 海伦司小酒馆相关投诉量累计达 86 条,涉及 " 服务态度差 "" 团购券无法使用 "" 存酒过期 " 等问题。例如,消费者反映 " 购买团购券后店员拒绝核销 "" 存酒过期后不予退还 ",甚至出现 " 顾客闹事导致消费者衣物损坏,门店推卸责任 " 的极端案例。在社交平台上,有的消费者甚至怀疑加盟商为压缩成本,存在 " 以次充好 "" 私自调价 " 等行为。
破局之路在何方?
面对困局,海伦司抛出 " 社区空间 " 新模型,试图通过 " 日咖夜酒 + 新零售 " 拓展消费场景。据测算,新店型坪效能提升 30%,但 40 万元的单店投资门槛能否吸引优质加盟商存疑。行业分析师指出,海伦司需在三个维度寻求突破:一是重构产品矩阵,二是提升运营效率,三是建立差异化品牌认知。然而,市场对其 " 轻资产化 " 可行性存疑,中信证券指出,加盟模式需 3 到 5 年验证,其间现金流压力可能导致估值进一步下调。
这场坠落启示录揭示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兴衰沉浮,更是整个线下消费行业的转型阵痛。当资本潮水退去,那些靠故事堆砌的商业帝国,终究要回归商业本质的残酷拷问。海伦司的未来,或将取决于其能否在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深度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