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從“年輕人的烏托邦”到資本棄子:海倫斯的墜落速度比醉漢摔酒杯還快,歡迎閱讀。
海報新聞記者 周凌峰 報道
這家曾以 " 年輕人的社交烏托邦 " 為标籤的連鎖酒館,在上市短短三年内經歷了從巅峰到谷底的墜落,其速度之快甚至超過了醉漢摔碎酒杯的瞬間。
近日,港股 " 小酒館第一股 " 海倫司發布了 2024 年财報。這份姗姗來遲的成績單猶如一記重錘,該公司總收入同比腰斬 37.8% 至 7.52 億元,淨虧損 7797.6 萬元,與前一年 1.8 億元的淨利潤形成鮮明對比。
戰略收縮的慘痛代價
财報顯示,海倫司酒館的日均銷售額較去年出現了下滑。其中,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酒館的下滑最為明顯。
記者注意到,一直以來,海倫司更傾向下沉市場,利用 " 好地段、差位置 " 的選址邏輯,能以相對更低的人力和租金成本下創造更多利潤,但這種選址邏輯似乎失靈。從同店表現結果來看,财報顯示,2024 年海倫司同店單店日均銷售額(營業天數 ≥300 天)為 0.95 萬元,較上年的 1.21 萬元下滑 21.5%。對于同店表現有所下降,海倫司稱主要是國内經濟市場復雜多變所致。
不僅如此,曾經一度為了占據市場份額的海倫司小酒館,其開店速度幾近 " 瘋狂 "。但這種瘋狂的節奏最終在 2022 年被畫上了句号," 斷臂求生 " 計劃也自此開始。進入 2024 年,海倫司一二線城市酒館數量進一步縮減,與此同時繼續開拓低線城市市場。财報顯示,海倫司三線及以下城市酒館數量從上年的 252 家增加至 375 家,而一線、二線城市酒館則從 38 家、186 家減少至 35 家、146 家。關店的背後折射出的不僅是品牌方對市場和消費的判斷失誤,更因閒置資產和閉店損失拖累公司發展。
海倫司曾以直營模式快速擴張,2021 年門店數達 782 家,但 2022 年起大規模關店,2024 年直營門店僅剩 112 家,較 2023 年減少 143 家。直營業務收入從 2021 年的 18.36 億元降至 2024 年的 5.57 億元,降幅超 69%。
2023 年重啟加盟後," 嗨啤合夥人 " 門店從 0 家增至 2024 年的 424 家,但約 15% 門店存在客訴率超标問題。盡管加盟模式降低了公司成本(人力開支從 2022 年的 10.03 億元降至 2024 年的 1.74 億元),但單店日均銷售額也從 2024 年上半年的 5400 元降至 2024 年底的 5000 元,且加盟商盈利壓力大,部分門店回本周期延長至 3 年以上。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許經營收入中近七成來自向加盟商銷售產品,這種 " 賣設備賺快錢 " 的模式,與海倫司宣稱的 " 平台化轉型 " 形成微妙反差。
消費邏輯劇變下的生存危機
海倫司曾引以為傲的 " 十元啤酒 + 社交空間 " 模式,正遭遇消費更新與降級的雙重絞殺。第三方監測數據顯示,其核心客群(18-25 歲)消費頻次同比下降 23%,客單價從 82 元降至 71 元。消費者投訴集中在 " 產品同質化嚴重 "" 空間體驗陳舊 " 等方面,昔日 " 年輕人的烏托邦 " 正淪為 " 拍照打卡地 "。
供應鏈層面,海倫司陷入 " 高毛利陷阱 "。盡管自有酒飲毛利率提升至 76.6%,但過度依賴飲料化酒飲(占比 82.4%)導致產品矩陣失衡。對比同行胡桃裡音樂酒館的 " 餐飲 + 酒水 + 演出 " 復合業态,海倫司單一的酒水銷售模式顯得愈發單薄。
資本的審判和消費者的不滿
業績變臉直接引發股價雪崩。自 2024 年盈利預警發布後,海倫司市值從峰值的 200 億港元蒸發至 20 億港元區間,跌幅超 90%。更嚴峻的是,公司被移出恒生綜合指數及港股通标的,流動性危機與估值重構形成惡性循環。券商研報普遍指出,海倫司當前估值已反映最壞預期,但轉型成效仍需 3 到 5 年驗證。
不僅如此,在消費端,來自消費者的投訴和質疑聲也此起彼伏。黑貓投訴平台顯示,Helens 海倫司小酒館相關投訴量累計達 86 條,涉及 " 服務态度差 "" 團購券無法使用 "" 存酒過期 " 等問題。例如,消費者反映 " 購買團購券後店員拒絕核銷 "" 存酒過期後不予退還 ",甚至出現 " 顧客鬧事導致消費者衣物損壞,門店推卸責任 " 的極端案例。在社交平台上,有的消費者甚至懷疑加盟商為壓縮成本,存在 " 以次充好 "" 私自調價 " 等行為。
破局之路在何方?
面對困局,海倫司抛出 " 社區空間 " 新模型,試圖通過 " 日咖夜酒 + 新零售 " 拓展消費場景。據測算,新店型坪效能提升 30%,但 40 萬元的單店投資門檻能否吸引優質加盟商存疑。行業分析師指出,海倫司需在三個維度尋求突破:一是重構產品矩陣,二是提升運營效率,三是建立差異化品牌認知。然而,市場對其 " 輕資產化 " 可行性存疑,中信證券指出,加盟模式需 3 到 5 年驗證,其間現金流壓力可能導致估值進一步下調。
這場墜落啟示錄揭示的,不僅是一家企業的興衰沉浮,更是整個線下消費行業的轉型陣痛。當資本潮水退去,那些靠故事堆砌的商業帝國,終究要回歸商業本質的殘酷拷問。海倫司的未來,或将取決于其能否在規模與質量、速度與深度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