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视频号达人更新:全網域带货,是福是祸?,欢迎阅读。
作者 | 蔓蔓
3 月 31 日,微信电商又有新动作:视频号橱窗带货的达人,摇身一变成为 " 微信小店带货者 "。
此番更新可不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达人 " 更新 " 为带货者后,能够在视频号、公众号、服务号等微信生态内进行全網域带货,实现全網域流量运营。这也意味着,微信生态将迎来一场围绕公網域和私網域流量进行的商业大冒险。
当私網域运营更新为公私網域联动,全網域经营又暗藏了哪些机会和陷阱?
全網域运营是把双刃剑
近几年,微信电商生态的搭建表现得十分克制,马化腾也沉得住气,在今年年初举行的集团年会上直接表明,愿意给微信 5 年,甚至更长时间去磨合。不过微信视频号的数据增长,却难以阻挡外界对其商业化布局的好奇。
腾讯 2024 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视频号总用户使用时长飙升 80%,一时风光无限。但在用流量直接变现的逻辑下,被颂为流量 " 推手 " 的社交推荐算法,或许也是把双刃剑。
视频号场景中," 朋友赞过 " 的功能往往极具吸引力。一个小小的标签加上社交关系,就能充分调动用户的好奇心,让人忍不住点击视频。基于用户的私網域关系,社交推荐拉近了人与内容的距离,又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互动反馈,推动内容沿着私網域链路实现广網域传播。
但社交推荐产生的流量也并非都有价值:一段亲子视频,获得好友们的跟风点赞,然后在社交关系中完成扩散,表面上每个人都 " 被迫 " 沉浸在那份温馨之中,但真相可能只是一种维持社会关系的社交礼仪,具体点赞了什么内容,恐怕并没有太多人在意。
从商业化角度来说,社交推荐算法的价值在于它深度优化了用户行为、社交网络及商业场景。它精准推荐,让个性化服务 " 有的放矢 ";它增强用户粘性,推荐用户感兴趣的群组、话题,促进交流;同时,把 " 喜爱 " 的视频与商品巧妙结合,用户停留时长与转化率也大幅提升。算法也解决了新用户或新物品的推荐难题,通过分析社交关系提供初始推荐。
但亮眼数据背后,是否意味着用户的注意力正被算法悄悄 " 绑架 "?人们越来越难以摆脱社交压力,看内容不再出于本心,而是因为 " 别人喜欢 "。
其次,当公私網域联动成新风口," 视频号引流企业微信,社群运营实现闭环 " 的运营策略也变得更加有效。
视频号场景下,垂直领網域叠加热点话题实现高互动内容输出,然后坐上社交推荐机的流量快车。简介、视频、直播间等都可以是引流入口。企业微信再对用户进行分层、标签化,筛选出 " 客户 " 和 " 用户 ",利用自动化工具赋能,快捷回复、与客户朋友圈互动,把公網域流量转化为私網域关系。
社群运营,则是转化与复购的关键。早中晚内容计划维持社群活跃,裂变活动提高用户粘性,邀请进群领礼品,直播间截屏抽奖,让用户乐在其中。转化方面,首先用超高性价比的 " 钩子产品 " 降低决策门槛,完成首单购买,再利用积分体系、会员分销,达成复购和持续裂变。
公私網域联动有优点也有陷阱。私網域流量能拉动公網域,但过度依赖私網域,公網域也可能变成一潭死水。直播时的超级诱饵确实能吸引观众分享,但这样的裂变会不会触及法律红线,全看 " 操盘手 " 们。
公私網域联动的重点是 " 各取所长 "。私網域运营的是存量用户,公網域是新用户的源头活水。公網域拉新、私網域裂变,才是完整的增长路径。公網域引流,私網域沉淀,再反哺公網域,形成良性循环。
至于裂变营销,用得好是利器,用得不好就是雷区。合法裂变需要奖励驱动分享,但三级分销、人头费、虚假承诺等传销红线不可越界。单级奖励、透明规则、内容真实等风险规避策略,同样缺一不可。
纵观下来,全網域运营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但也对达人和商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信小店上演 " 复活记 "
微信小店的卷土重来,靠的是视频号小店的 " 光环 "。
自从视频号小店与微信小商店 " 合体 " 更新成微信小店后,商家们忙得不可开交。迁移商品、缴纳保证金、发布上架,一系列操作下来,如同一场 " 大考 "。商家们之所以表现得出如此积极,不外乎看到了微信小店 " 复活 " 后的新机遇。
" 微信小店 " 早在 2014 年就亮相了,但当时仍处于微信公众号体系内,缺乏大展拳脚的机会。2020 年,微信小店全面下线,不少人以为它就此销声匿迹。没想到微信憋了个大招,通过直播电商这块新大陆,用视频号打了一场漂亮的 " 翻身仗 "。
视频号电商近几年,确实 " 猥琐发育 " 了不少。看看腾讯 2024 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总营收 1611.17 亿元,净利润 476.3 亿元,增速惊人。其中,在线广告业务功不可没,增长率 19%,营收 299 亿元。视频号广告收入更是同比大增 80% 以上,游戏、电商、教育等行业大客户也纷纷加大了广告投入。
视频号电商,可算出了风头。但微信对于视频号的期待不只是一款产品、一个功能。
张小龙在 2024 年 1 月的微信年度公开课上曾表示,视频号是微信里的 " 万金油 ",要和其他产品模块玩出 " 化学反应 "。微信想要的,是让电商在整个社交体系里自然流动。
去年双十一前夕,微信小店 " 重出江湖 ",支持商家从微信小商店更新为小店。这一招,直接把商业化的战略焦点从单一的视频号场景拓展到了整个微信生态体系。
视频号的策略调整也与外界环境变化有关。近两年消费者渐趋理性,电商平台亦转变思路,不再唯交易额是瞻。如今,价格合理、产品优质、服务周到成为发展核心,电商价值重归货架本质,与微信电商生态建设的愿景不谋而合。
当下,微信搜一搜的结果页新增 " 小店 " 频道,功能和淘宝、京东的 " 店铺 " 频道差不多。用户输入关键词,就能快速进入店铺下单购买商品。但和其他货架电商不同的是,微信生态的私網域流量为企业撬动新增长提供了新方法。
公網域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用户留存率却低得可怜。《中国私網域运营白皮书》数据显示,私網域用户复购率可达 40% 以上,优质私網域池的 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是公網域的 6-8 倍。当公網域平台流量见顶时,私網域就成了企业低成本触达用户、实现持续增长的另一条思路。
运营公網域流量的本质是 " 租用 " 平台用户,但在公網域流量的困局里,流量贵如黄金,利润都被平台 " 榨干 " 了,竞价排名下中小商家难以为继。
所以,公網域要做 " 引流 ",私網域要做 " 养鱼 "。瑞幸咖啡 2020 年私網域自救见成效,企业微信标签化管理用户,私網域社群 + 优惠券组合拳下,单月复购率飙升 30%。转型减少公網域广告,年省数亿元费用。策略调整依赖社群裂变、门店导流,降本增效显著,后续年份持续验证其效。
微信生态几乎是私網域运营的 " 核心舞台 "。2024 年底,微信月活用户创下 13.85 亿新高。用户日均打开微信或达数十次。同时,微信社群活跃度显著,有信息显示其消息打开率或为朋友圈 3 倍,尽管具体数据待验证,但视频号、小程式使用时长已超朋友圈,彰显社群力量。
微信小店 " 复活 " 背后,实则是私網域舞台下的暗流涌动。
流量江湖的生存新法则
其实,私網域流量也并非微信独有,小红书也可以提供公私網域联动的舞台。但相比微信的 " 闷声攒大招 ",小红书却是用 " 精致橱窗 " 的滤镜圈住中产目光,用铁腕规则将流量死死锁在站内。
2024 年 10 月 6 日小红书发布的《交易导流商业秩序治理规则公告》,堪称 " 流量圈地运动 " ——从账号主页到实物包裹,从营销短信到直播带货,连二维码都成了 " 违禁品 "。商家们颤抖着删除微信号,像中世纪炼金术士擦拭禁忌法典,生怕触碰 " 诱导至第三方 " 的红线。毕竟,最高封号的惩罚,足以让百万粉丝账号一夜归零。
小红书围剿站外导流的战役,本质是平台对私網域流量的疯狂围剿。当年轻人把小红书当 " 生活圣经 ",品牌却想把流量拐去微信。小红书也不得不 " 二环十三郎 " 上身,脱口而出:" 这你受得了吗?"
小红书的算法黑箱里,也藏着比淘宝更严苛的 " 流量防盗系统 ":企业号、私信通、企微名片,这些官方导流工具让品牌戴着镣铐的舞蹈,既要优雅又要合规。
或许是因为看到了小红书对流量把控产生的局限性,视频号才在微信生态里尝试自我突破,从视频号直播到公众号推文,从服务号菜单栏到企业微信社群,让流量像水一样在不同容器间自由流动。但 " 野路子 " 背后也藏着暗礁。
315 曝光的保健品骗局,私網域直播间里被收割的老年人,张小龙那句 " 优质商业化不是流量骚扰 " 的箴言,都在拷问视频号的商业伦理。
早期视频号曾遭 " 割韭菜 " 质疑,后又陷 " 白牌集散地 " 争议。据微信公开课及第三方分析,2021-2022 年视频号客单价突破 200 元,得益于私網域流量推动;2023 年客单价巩固至 205 元,视频号较高客单价与其中老年用户多、五线以下城市渗透率高密切相关。
更致命的是内容生态的劣币驱逐良币。急救毯、应急蜡烛等 " 末日营销 " 遭受用户质疑,狗血剧本煽动中老年人冲动消费,其他诸如卖惨骗取同情心,宣称低价捡漏、高价回收售卖的销售套路,也多见报端。
在平台算法的绞杀下," 聪明 " 的玩家还学会 " 戴着镣铐跳舞 "。
有团队开发 " 违禁词检测系统 ",把 " 最优惠 " 改成 " 超划算 "" 限时抢购 " 变成 " 手慢无 ";用 " 场景化种草 " 替代硬广推销,把 " 买它 " 换成 " 我家也在用 "。
更绝的是卖家自学成才构建起了 " 内容安全屋 ",所有文案过三道审核关:AI 初筛、人工复核、法务终审。
总之,微信 " 生态们 " 正在经历商业化的 " 三重门 "。
微信之父早就划下红线:" 优质商业化的终点,是让用户忘记流量的存在。" 视频号正在这条路上艰难跋涉:通过 " 社交电商分佣 " 缩短变现链路,用 " 兴趣推荐 " 替代 " 流量灌溉 ",借 " 本地生活 " 打通线上线下。
" 当内容成为服务,流量自会生生不息。"
在 " 算法即权力 " 的时代,平台规则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小红书用铁腕捍卫流量主权,视频号在生态野性中寻找秩序,商家在夹缝中修炼生存智慧。
" 三不原则 " 发人深省:不挑战平台底线,不消耗用户信任,不透支商业未来。毕竟,流量江湖的终极法则从未改变——能持续创造价值者,终将笑傲江湖。
- 今日互动 -
你在微信电商下过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