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AI电视的风口,谁能起飞?,欢迎阅读。
文 | 花儿街财经,作者 | 李洋,编辑 | 吴妍
AI 风,终于在 2024 年初吹到了家电圈。
AI 落地家电的第一站,厂商们给出的答案是 AI 电视。
有意思的是,99 年前,电视作为新兴事物诞生;生成式 AI 则在去年迎来首轮爆发,两个相差近百年的物种结合,似乎产生了一种跨时代的穿越感。但其实,电视已经在互联网、智能平台的加持下成为大屏互動终端,AI 有望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情境。
AWE 2024 家电展上,彩色電視機企业纷纷秀肌肉,海信视像发布了自研星海大模型,并推出全新 ULED X 全场景 AI 计算画质平台;TCL 的新品集成 TSR 独立画质芯片和全识 AI 大模型;三星发布新一代 AI 芯片 NQ8 AI Gen3;长虹推出了电视 AI 大模型长虹云帆。
在大众的刻板印象中,AI 偏向于軟體能力,与搜索引擎等軟體功能结合产生的能力提升容易感知和想象。电视和白电类家电产品更注重实体属性,对于 AI 或者是大模型与之结合,能产生什么样直接的可感知效果,行业充满了期待。而在 AI 电视的装备竞赛中,哪家彩色電視機企业又能搭上趋势顺风车,脱颖而出,业内也在拭目以待。
彩色電視機厂商争相 in AI
"AI,正是用最简单的交流获得最想要的内容与服务;AI,正是以人为尺度的科技。这也是我们认为的电视 AI 未来之路。" 海信视像总裁李炜在演讲中这样说道。
作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的电视品牌,海信视像对电视 AI 形态的理解包括三个核心维度:AI+ 显示,AI+ 体验,AI+ 场景。简单来说,AI 可以赋予电视自适应最佳画质表现;赋予軟體平台精准内容推荐、语音操控体验,并且能够让用户轻松实现跨设备、跨空间的多样化大屏服务。
在李炜看来,算力、算法和数据,是 AI 的三驾马车,海信视像发布的信芯 AI 感知芯片,可提供更强的 AI 算力,依托于自研星海大模型提供的强大算法和 Ju Cloud 的海量数据,让 AI 电视能够听懂甚至看懂更多指令,实现自我学习和主动式服务。
三星在展会上提出了 "AI for All" 口号,并带来了新一代 AI 芯片 NQ8 AI Gen3。与海信视像的方向相似,新芯片提供更强的算力,自研大模型 Gauss 提供算法,以实现从 " 被动接收 " 到 " 主动服务 " 的转变。此前,三星最新型号手机已集成 AI,可在通话时实现同声传译功能。
TCL 实业首席技术官孙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I 需要始终围绕用户痛点和需求来开展。他认为家电行业下一阶段要探索芯片更新、提升算力来满足 AI 计算的需求。所以在 TCL 新品电视上,可以看到一颗自研的 TSR 独立画质芯片,与此前的领曜芯片 M2 相比加入了大模型支持,来实现全網域信息采集、全维影像分析、全境画质增强三大体验。
至此全球三大彩色電視機销售企业均已展示了在 AI 电视领網域的布局。
中国国内其他企业在 AI 领網域的布局动作丝毫不慢。长虹电视自研云帆 AI 系统,在其展出的 " 壁画 +" 电视上展示了一系列 AI 功能,比如 AI 对话、创作壁画等,算是比较典型的 AI 应用场景。另外,电视也可以成为智能中心,与其他家电进行智能互動。
旗下覆盖三大品牌卡萨帝、海尔、Leader 的海尔视听也对 AI 带来的质变足够重视。海尔智家副总裁、视听产业总经理刘峻光说:彩色電視機显示效果的改善不仅依赖于传统显示技术,也会依赖算法(计算能力)和芯片的算力的提升,海尔视听也会在这个方面持续投入。
从以上表态不难看出,设备端的 AI 芯片 + AI 大模型,是家电厂商们对 AI 电视架构的共识。
AI 将如何改变电视产业?
去年 AI 大爆发,但其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即便是 ChatGPT,带给人们最直观的印象也不过是一个比 siri 更聪明的语音助手。
直到最近,集成 ChatGPT 的 Figure 01 机器人能够在一堆杂物中识别出苹果是食物,并将它递给用户,生成式 AI 的作用才真正体现出来。
那么,生成式 AI 会怎样改变电视呢?
集成 AI 之后,画质方面的自动化调整功能解决了用户频繁更改設定的痛点,精准搜片和匹配功能也能解决目前互联网电视使用太复杂、麻烦的问题。由于电视的客厅中心设备属性,它还可以成为智能家庭核心中枢,与其他设备智能联动。
海信视像工作人员在展会上展示了 AI 电视的功能:想要搜索一部片子,用户只记得模糊剧情或是主演,就可以借助大模型的理解能力,找到想看的内容;游戏助理功能,可以自动调整显示参数,甚至监测到用户的游戏类型,比如射击游戏能够自动显示准星辅助。AI 电视还能帮你生成生活服务建议、旅行攻略,扫码便可下载到手机上。
生成式 AI 与现有的语音助手不同的是,它能够不断学习,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个模糊的搜索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AI 电视更适合担任 " 贾维斯 "(漫威电影里的人工智能)的角色。易观分析《2024 年中国智能电视互動新趋势报告》称,互動创新是激活用户的核心出路,AI 显然是首选技术。
从市场角度来说,2023 年全球电视出货量为 2.01 亿台,同比 2022 年下降 1.6%,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点。究其原因,是客厅弱化了展示和待客功能,手机、平板和 PC 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电视的娱乐功能。
对于电视厂商来说,需要适应时代,不断挖掘电视的不可替代性。除了画质、互联网内容、游戏适配性等,生产式 AI 有机会成为真正推动产品更新和销售的亮点,对于厂商来说,越早入局越有优势。
对此,长虹智慧显示(中国)公司总经理李春川认为,长虹将以 " 人工智能 +" 赋能 " 智慧显示 ",加速技术成果应用落地。通过研发多形态多场景的新型显示产品来满足行业与消费者多元化需求,让智慧显示融入美好生活。
AI 家电产业尚需时间沉淀
目前,以彩色電視機为代表的 AI 家电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大模型训练以及部署类型的问题。
首先,AI 的基础是语言大模型,包括 OpenAI 的 GPT、谷歌的 Gemini、百度的文心一言,还有众多互联网厂商都在发力于大模型。
训练大模型需要 AI 芯片,目前公认能提供最强算力的产品是英伟达 A100/H100,但都被限制出售给中国公司,目前国内大模型的算力主要来自此前囤积的英伟达芯片。当然,华为等厂商正在研发和量产中国 AI 芯片,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替代。
家电厂商在大模型方面有两种选择:自研或定制。自研的优势很明显,可以调用品牌自有用户的数据训练,更有自主性,效果也可能更好,比如海信的星海大模型,便是基于海信自有的千万级别高质量语言、影像等数据进行训练。而对于没有雄厚财力持续投入的厂商来说,可以选择与互联网厂商合作,客制化现有大模型,成本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其次,家电接入大模型的方式,也是决定 AI 体验的关键。AWE 2024 展会上,厂商们也对这部分进行了探索。最为普及,也是最容易实现商用的是云端植入,优势在于成本低,不足之处是响应速度不可能达到部署到本地的水平。但参考目前手机安装 GPT 的效果,在网络稳定的情况下效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种端侧模型植入的方式效果更好,响应速度快、可离线互動,但不仅需要厂商更新硬體,还需要专门训练端侧模型,成本极高,多数企业不具备这个能力。三星展台前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三星手机端已有端侧大模型能力,但并不会专门为家电设计模型,而是将手机端模型裁切调整应用到家电设备商。
还有厂商提出了单独设计一个边侧计算设备(类似中枢网关),来承担大模型的接入,但这种解决方案更多是过渡性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家庭场景中不太需要将大模型放在端侧,家电因其固定放置的特性而很容易联网,网络稳定性高,连接云端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在初代 AI 电视中,电视厂商们选择通过自研独立画质芯片来提升 AI 体验,类似手机的 NPU,基本上可以满足云端大模型的部署要求。随着 AI 在移动市场的发展,端侧 AI SoC 芯片会很快普及到手机、电视市场,提升设备对云端大模型的处理能力。
客观地说,目前电视厂商们所呈现出的 "AI 体验 " 仍处于初级阶段,更像是互联网电视时期的增强。在一段时间内,家电厂商们的课题是如何更好、更高效地训练模型,减少云端部署的延迟,再通过用户更容易感受到的方式展现 AI 带来的体验提升。
至于将大模型落地到端侧,则是整个行业的最终目标,仍需要 AI 产业、上下游经过长期努力并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届时万物皆可 AI 才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