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运动相机配件,真的是“智商税”吗,欢迎阅读。
眼瞅着 2023 就快过去,又到了年底复(摸)盘(鱼)这一年工作的时间了,翻看着这一年文章,发现年写得最顺滑、最开心的,就是各类运动相机选题,总共 5 篇,如果想详细了解今年主流运动相机产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查看:
适合年轻人的第一款运动相机:《大疆 Osmo Action 3 能作为户外爱好者第一款运动相机吗?》
第一款翻转屏 + 可拆卸运动相机:《环球影城的恐龙差点 " 吃 " 了我的运动相机》
一文看懂大疆 Osmo Action 4:《体育生可不止出现在成都大运会》
主流运动相机如何选:《GoPro HERO 12 Black 发布了,但这两个品牌或许更适合你》
AI 加持的运动相机:《剪辑师失业了!这是一款加入 AI 剪辑的运动相机》
复盘后我发现,在撰写这些运动相机产品前,录制素材时,绝大多数场景我都是直接手持录制,只有在双手被占满或者拿不住情况下(比如在骑摩托车),才选择固定配件设备拍摄,所以在这些文章中,鲜少能看到对于运动相机配件的详细解读。
一方面是受限于篇幅;而另一方面,我始终觉得选购运动相机配件要比运动相机更难。一是运动相机的配件种类繁多,除品牌本身外还有很多第三方配件可选,但质量参差不齐,挑选起来眼花缭乱,再加上很多老配件也可以适配新运动相机,用户需要在官网查看兼容性,折腾起来稍显繁琐。
此外运动相机在销售时往往会进行 " 打包 " 销售,这些看似为消费者创造使用场景的配件,往往因为在买后因为 "3 分钟热度 " 而失去了使用价值,久而久之,也就放在角落中吃灰。
那么问题来了,运动相机配件真的是 " 智商税 " 吗?我认为使用起来方便、能实际增加效率的配件就不是 " 智商税 "。
比如我选购运动相机配件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首先考虑拍什么,之后再想能否 " 拿得住 "。
需要事先注意的是,不论是步行手持拍摄还是架在有一定速度的摩托车车把上,我建议都搭配 " 兔笼 " 来用,目前市面上可以选择的兔笼种类不少,但从长时间使用兼容性和稳定性来看,官方出品的 " 兔笼 " 最实用。
图注:官配兔笼足够用,不建议换第三方
比如大疆官配的 Osmo Action 横竖拍保护框我建议外出就装上,虽然为塑料材质,但重量可以直接忽略,拆卸也比较方便,只需要顶部的开关扣紧即可。在侧面还有竖置拍摄卡扣,直接接上快拆套件就能用,唯一缺点是全开放的设计对于像我这样手不稳的用户不太友好,掉到地上机身依旧有被划伤的风险。
不少极限运动玩家推荐金属保护壳,比塑料更耐噪,但有些品牌的壳内部缺少边角保护,有可能划伤机器,虽说能通过海绵垫片解决,但操作起来过于麻烦不适合新手。
接下来就进入到实际场景应用环节,而这,也是最容易踩坑的。
不管是对于新手还是老手,使用频率最高,且最好用的配件一定是自拍杆。
如果你像我一样,平时出差需要跟踪报道,同时也兼顾一些旅游 vlog,直接选购伸缩自拍杆即可,它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拍摄场景。如果有固定角度拍摄需求,可以选购下方配有固定三角架迷你延长杆,市面上还有一种折叠 + 三角架的自拍杆,这绝对是一个智商税,因为在转轴处的阻尼过大,每次调整角度都需要费力搬动,而且配件自身体积过大并不方便携带。
图注:GoPro 出的这种折叠三脚架并不好用
那种 5 米长 " 钓鱼竿 " 然能拍爽,但使用它真的需要一点 " 社交牛逼症 ",它真的太显眼了。这种配件在外人看来有一定的危险性,不仅投给你异样眼神,还会在心想这人绝对有什么大病,另外由于配件本身过长,所以在抻开之后它的稳定性较差,画面的抖动比较严重。
图注:这样的自拍杆就算了,你是在抢戏
图注:如果去游乐园建议直接选择腕带,角度更灵活
而且目前很多公共环境已经禁止携带自拍杆,因此找一副 " 平替 " 就很关键。在之前文章中我就使用了 Osmo Action 360 ° 腕带,这确实是个非常好的配件,只需要捆绑在手上,就可以非常灵活地拍摄。而且因为是捆绑在手上,所以在灵活性上要比自拍杆自由不少,比如在游乐园乘坐项目时候就可以直接伸手拍摄,角度要更加灵活;而在攀岩时候,也能以 " 真第一视角 " 展示出攀爬路径,这要比头带更有沉浸感,毕竟手带可以展示出腾空到抓取攀爬岩石的全部动作。
唯一不足是因为手会在拍摄时候来回晃,因此对运动相机防抖性能就有了极高要求。
图注:攀岩和室内单人运动场景,建议最好选择头戴配件,这样就能解放双手
图注:当然你也可以像我一样,佩戴运动头绑带来当 " 第三只眼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前边被挡住了
但如果要记录 " 速度 ",就不建议使用腕带了,因为依旧有在高速运动下脱手风险,这时大疆推出来的 Osmo Action 骑行胸带就派上用场了。对于这件像 " 跨栏背心 " 的配件效果不用再撰述,穿戴在身上不仅稳定,沉浸也强。
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骑摩托驾驶时,身体是整体往前倾的,如果穿上架起来运动相机,就只能拍到车把,在一定程度上会让画面受阻;此外虽然在之前文章中演示了主视角运动环境,这样较为繁琐且有体积的设备绑身上,并不适合身体接触,会有误伤风险,它只适合单人非身体接触项目,比如骑行、跳伞等开阔场景。
图注:胸带视角会更沉浸
而对于部分喜欢潜水类运动的玩家,建议一定要购买漂浮搖桿。一方面能方便握持,另一方面是假如不小心脱手,相机就能立马借助浮力浮起来,黄色机身也有辨识度,我现在依旧记得我爸在得知我浮潜不小心把运动相机弄丢后,哭爹喊娘的表情。
除此以外,防水壳,手戴蓝牙控制器,这类配件设备,选择原厂兼容性是其他第三方品牌无可比拟的,毕竟下水需要气密性,蓝牙遥控则需要兼容性。
总结:
网上已经有不少运动相机配件的文章,但我发现分享的文章中,十篇有八篇都是买完配件后吐槽之后继续买继续折腾,如此往复。
能从这些玩家字里行间看到他们也能够乐此不疲,沉浸其中,但这也从侧面说明,网上对于配件介绍并不详细,比如我发现很多品牌在自家配件宣传页远不如产品来的详细,材质、重量、使用方法只字不提,只有效果展示图对于用户而言也远远不够,此外配件到手后,缺少详细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也是目前运动配件出现的最大问题,比如我就遇到了拿到一款配件后,因为没有佩戴说明而又返回网上问客服这样的经历。
图注:这里我列出来了大疆官方出的一些比较好用的配件,推荐给大家
再者,这些配件单价并不贵,但如果想要获得最好的体验,就需要不断购入,最终这些配件加起来的价格,就相当于一部运动相机,看着这琳琅满目的配件,其实反而会无形中给自己一个压力,出门拍摄 vlog 是带短自拍杆好,还是长一些的好?是带手带好,还是 " 跨栏背心 " 好?
这就导致在这些配件上花费了无用时间,这反而违背了运动相机追求便携的要义。
而运动相机老手最终可能发现,什么都不带,手持运动相机反而是最直观方便的拍摄方式,它比自拍杆更自由,不受公众环境新禁令限制;比手带更灵活,有着最宽泛的拍摄角度;当然也不能否定这些配件一无是处,毕竟在双手无法握持场景下,这些配件就充当 " 第三只手 ",更好的辅助我们拍摄
让用户更沉浸与项目本身,才是这些大大小小配件的核心功能。不被这些配件 " 奴役 ",直到真正驾驭他们,物尽其用,才能避免 " 智商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