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運動相機配件,真的是“智商稅”嗎,歡迎閱讀。
眼瞅着 2023 就快過去,又到了年底復(摸)盤(魚)這一年工作的時間了,翻看着這一年文章,發現年寫得最順滑、最開心的,就是各類運動相機選題,總共 5 篇,如果想詳細了解今年主流運動相機產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鏈接查看:
适合年輕人的第一款運動相機:《大疆 Osmo Action 3 能作為戶外愛好者第一款運動相機嗎?》
第一款翻轉屏 + 可拆卸運動相機:《環球影城的恐龍差點 " 吃 " 了我的運動相機》
一文看懂大疆 Osmo Action 4:《體育生可不止出現在成都大運會》
主流運動相機如何選:《GoPro HERO 12 Black 發布了,但這兩個品牌或許更适合你》
AI 加持的運動相機:《剪輯師失業了!這是一款加入 AI 剪輯的運動相機》
復盤後我發現,在撰寫這些運動相機產品前,錄制素材時,絕大多數場景我都是直接手持錄制,只有在雙手被占滿或者拿不住情況下(比如在騎摩托車),才選擇固定配件設備拍攝,所以在這些文章中,鮮少能看到對于運動相機配件的詳細解讀。
一方面是受限于篇幅;而另一方面,我始終覺得選購運動相機配件要比運動相機更難。一是運動相機的配件種類繁多,除品牌本身外還有很多第三方配件可選,但質量參差不齊,挑選起來眼花缭亂,再加上很多老配件也可以适配新運動相機,用戶需要在官網查看兼容性,折騰起來稍顯繁瑣。
此外運動相機在銷售時往往會進行 " 打包 " 銷售,這些看似為消費者創造使用場景的配件,往往因為在買後因為 "3 分鍾熱度 " 而失去了使用價值,久而久之,也就放在角落中吃灰。
那麼問題來了,運動相機配件真的是 " 智商稅 " 嗎?我認為使用起來方便、能實際增加效率的配件就不是 " 智商稅 "。
比如我選購運動相機配件的邏輯其實非常簡單,首先考慮拍什麼,之後再想能否 " 拿得住 "。
需要事先注意的是,不論是步行手持拍攝還是架在有一定速度的摩托車車把上,我建議都搭配 " 兔籠 " 來用,目前市面上可以選擇的兔籠種類不少,但從長時間使用兼容性和穩定性來看,官方出品的 " 兔籠 " 最實用。
圖注:官配兔籠足夠用,不建議換第三方
比如大疆官配的 Osmo Action 橫豎拍保護框我建議外出就裝上,雖然為塑料材質,但重量可以直接忽略,拆卸也比較方便,只需要頂部的開關扣緊即可。在側面還有豎置拍攝卡扣,直接接上快拆套件就能用,唯一缺點是全開放的設計對于像我這樣手不穩的用戶不太友好,掉到地上機身依舊有被劃傷的風險。
不少極限運動玩家推薦金屬保護殼,比塑料更耐噪,但有些品牌的殼内部缺少邊角保護,有可能劃傷機器,雖說能通過海綿墊片解決,但操作起來過于麻煩不适合新手。
接下來就進入到實際場景應用環節,而這,也是最容易踩坑的。
不管是對于新手還是老手,使用頻率最高,且最好用的配件一定是自拍杆。
如果你像我一樣,平時出差需要跟蹤報道,同時也兼顧一些旅遊 vlog,直接選購伸縮自拍杆即可,它能夠滿足絕大多數拍攝場景。如果有固定角度拍攝需求,可以選購下方配有固定三角架迷你延長杆,市面上還有一種折疊 + 三角架的自拍杆,這絕對是一個智商稅,因為在轉軸處的阻尼過大,每次調整角度都需要費力搬動,而且配件自身體積過大并不方便攜帶。
圖注:GoPro 出的這種折疊三腳架并不好用
那種 5 米長 " 釣魚竿 " 然能拍爽,但使用它真的需要一點 " 社交牛逼症 ",它真的太顯眼了。這種配件在外人看來有一定的危險性,不僅投給你異樣眼神,還會在心想這人絕對有什麼大病,另外由于配件本身過長,所以在抻開之後它的穩定性較差,畫面的抖動比較嚴重。
圖注:這樣的自拍杆就算了,你是在搶戲
圖注:如果去遊樂園建議直接選擇腕帶,角度更靈活
而且目前很多公共環境已經禁止攜帶自拍杆,因此找一副 " 平替 " 就很關鍵。在之前文章中我就使用了 Osmo Action 360 ° 腕帶,這确實是個非常好的配件,只需要捆綁在手上,就可以非常靈活地拍攝。而且因為是捆綁在手上,所以在靈活性上要比自拍杆自由不少,比如在遊樂園乘坐項目時候就可以直接伸手拍攝,角度要更加靈活;而在攀岩時候,也能以 " 真第一視角 " 展示出攀爬路徑,這要比頭帶更有沉浸感,畢竟手帶可以展示出騰空到抓取攀爬岩石的全部動作。
唯一不足是因為手會在拍攝時候來回晃,因此對運動相機防抖性能就有了極高要求。
圖注:攀岩和室内單人運動場景,建議最好選擇頭戴配件,這樣就能解放雙手
圖注:當然你也可以像我一樣,佩戴運動頭綁帶來當 " 第三只眼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前邊被擋住了
但如果要記錄 " 速度 ",就不建議使用腕帶了,因為依舊有在高速運動下脫手風險,這時大疆推出來的 Osmo Action 騎行胸帶就派上用場了。對于這件像 " 跨欄背心 " 的配件效果不用再撰述,穿戴在身上不僅穩定,沉浸也強。
但在使用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騎摩托駕駛時,身體是整體往前傾的,如果穿上架起來運動相機,就只能拍到車把,在一定程度上會讓畫面受阻;此外雖然在之前文章中演示了主視角運動環境,這樣較為繁瑣且有體積的設備綁身上,并不适合身體接觸,會有誤傷風險,它只适合單人非身體接觸項目,比如騎行、跳傘等開闊場景。
圖注:胸帶視角會更沉浸
而對于部分喜歡潛水類運動的玩家,建議一定要購買漂浮搖桿。一方面能方便握持,另一方面是假如不小心脫手,相機就能立馬借助浮力浮起來,黃色機身也有辨識度,我現在依舊記得我爸在得知我浮潛不小心把運動相機弄丢後,哭爹喊娘的表情。
除此以外,防水殼,手戴藍牙控制器,這類配件設備,選擇原廠兼容性是其他第三方品牌無可比拟的,畢竟下水需要氣密性,藍牙遙控則需要兼容性。
總結:
網上已經有不少運動相機配件的文章,但我發現分享的文章中,十篇有八篇都是買完配件後吐槽之後繼續買繼續折騰,如此往復。
能從這些玩家字裡行間看到他們也能夠樂此不疲,沉浸其中,但這也從側面說明,網上對于配件介紹并不詳細,比如我發現很多品牌在自家配件宣傳頁遠不如產品來的詳細,材質、重量、使用方法只字不提,只有效果展示圖對于用戶而言也遠遠不夠,此外配件到手後,缺少詳細的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也是目前運動配件出現的最大問題,比如我就遇到了拿到一款配件後,因為沒有佩戴說明而又返回網上問客服這樣的經歷。
圖注:這裡我列出來了大疆官方出的一些比較好用的配件,推薦給大家
再者,這些配件單價并不貴,但如果想要獲得最好的體驗,就需要不斷購入,最終這些配件加起來的價格,就相當于一部運動相機,看着這琳琅滿目的配件,其實反而會無形中給自己一個壓力,出門拍攝 vlog 是帶短自拍杆好,還是長一些的好?是帶手帶好,還是 " 跨欄背心 " 好?
這就導致在這些配件上花費了無用時間,這反而違背了運動相機追求便攜的要義。
而運動相機老手最終可能發現,什麼都不帶,手持運動相機反而是最直觀方便的拍攝方式,它比自拍杆更自由,不受公眾環境新禁令限制;比手帶更靈活,有着最寬泛的拍攝角度;當然也不能否定這些配件一無是處,畢竟在雙手無法握持場景下,這些配件就充當 " 第三只手 ",更好的輔助我們拍攝
讓用戶更沉浸與項目本身,才是這些大大小小配件的核心功能。不被這些配件 " 奴役 ",直到真正駕馭他們,物盡其用,才能避免 " 智商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