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美国想让中国出兵乌克兰维和,中方当天就给出答复,欢迎阅读。
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前不久报道说,美方曾向欧洲提议,俄乌和谈之后,单靠欧洲无法阻止俄罗斯,可以让中国和巴西的维和部队参与俄乌进来,直接部署到停火线,充当一个 " 缓冲区 "。
俄媒就此事征询中方看法,很快中国外交部就有了回应,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不会对假设性的问题发表评论,中方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不变。
【美俄高层会议已经开始,传出了美国想要让中国派兵维和的消息】
可能美国的意图是,得是中国、巴西这样和俄罗斯关系密切的国家,让他们也参与到冲突的战后保障,才能让俄罗斯 " 投鼠忌器 ",也能给欧洲和乌克兰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更关键的是,有其他国家出兵维和,那么美国就不需要为此承担任何额外的安保义务,这也是一种 " 去责任化 "。
不过在我们看来,美国对欧洲的提议,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并不具备讨论的价值。因为这只是美国的一个初步的构想,还得在美俄高层会议上,征求俄罗斯那边的意见。
即便普京政府同意了,美俄还得回头来跟中国和巴西接触,但凡在任意一个环节掉链子,这个提议都不可能转化为现实。
【中方在当天就出兵维和的话题进行了回应】
有必要指出,俄乌冲突期间,俄罗斯一贯反对任何外国军队部署在乌克兰领土上,这个立场到现在也没有改变,特朗普能不能说服普京,还存在不小的悬念。
另外,欧盟和北约这几年,不是没有讨论过出兵乌克兰的可能性,但存在许多顾忌,他们也怕与俄罗斯产生正面冲突。有些国家巴不得把事情搞大,但有的却怕被拖下水,于是迟迟无法达成共识。
于是 " 出兵乌克兰 ",就成了一个徒具象征意义的口号,到现在也是一样。但随着美俄开启关系正常化进程,欧洲被排除在外,他们又想靠这个口号折腾出一点动静。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虽然承诺,到了真正和谈的时候,会让欧洲和乌克兰参与,也会充分照顾他们的关切。可在外界看来,这里的言外之意是,美国和俄罗斯负责把協定谈出来,欧洲和乌克兰只需要签字承认就行了。这很难不让欧盟感到焦虑。
【欧盟对美国的立场普遍感到焦虑】
就在美俄沙特会议开始前,法国总统马克龙特意召集欧洲国家领导人,开了一场长达三个小时的会议,到头来没有发表任何声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各方依旧无法在向乌克兰派兵一事上达成一致,只能等美国和俄罗斯那边谈出一个结果。
另外,我们还要分析美国的意图是什么,提出让欧洲以外的国家参与维和,真的是因为 " 欧洲无法阻止俄罗斯 " 吗?大概还是想把中国等全球南方国家,都拉入俄乌安全保障的框架中。
之所以要特意点名中国和巴西,无非还是中巴去年发表的俄乌和平 6 点建议,在全球南方范围内得到了较为积极的反馈,而且俄罗斯与中国和巴西都往来密切,一直就俄乌问题保持沟通,对中巴的六点意见,普京政府整体也是持肯定态度。
所以美国就自作主张地认为,让中国和巴西参与维和,俄罗斯与欧洲都没有理由反对。
【美国的立场变化,关键是特朗普,那么和平未必有长期保证】
此外,让中国和巴西的维和部队,在俄乌之间制造一道缓冲区,也是一道额外的保险。特朗普的意图很明确,他既要拿到推动俄乌和谈的政治成果,奠定自己 " 和平推手 " 的政治形象,但也不愿意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那么就需要最大程度地把美国的风险转嫁出去。
话又说回来,特朗普推动俄乌停火,力度可谓不小,但问题在于,即便最后达成了和平協定," 保质期 " 有多久?美国对乌克兰问题的立场,会不会再次出现变化?
不要忘记,拜登任期内,俄乌冲突爆发,特朗普上台后,开启美俄关系正常化进程,推动和谈。
那么谁又能保证,特朗普任期结束时,新上来的总统,对俄乌问题另有想法?要是他全盘推翻特朗普的和平政策,怂恿欧洲再度撕毁協定,到时候各方又该怎么办?
【欧洲维和部队让美俄都不放心】
这个问题,俄罗斯也想知道答案。普京政府之前已经在明斯克協定上吃过一次亏了,所以这一回,誓要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可俄罗斯的核心关切,特朗普也许没法回答,他只能保障自己任期内的这 4 年,至于 2028 年后的事情,没人说得清楚。
这个安全保障,欧洲提供不了,美国也提供不了,这是他们与俄罗斯浅薄的互信基础决定的。那么只有靠中国和巴西这些国家,让他们派遣维和部队,在停火线一带建立缓冲区,才能让两边都有所顾忌。
但即便如此,也是治标不治本,这也是美国对自己的停火方案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俄乌冲突能不能圆满收场,关键不是中国有没有部署维和部队,而是看美国和俄罗斯是否愿意为和平承担各自的义务。
我们这几年在做的,主要是劝和促谈,为政治解决凝聚共识。中国不需要派遣维和部队,彰显自己的影响力,但美国反而需要中国的影响力,帮助自己转嫁风险。所以回答这个假设性的问题,对中国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很容易被特朗普 " 下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