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最新判决!比亚迪,获赔201万元,欢迎阅读。
12 月 27 日,比亚迪法务部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昨天 ( 12 月 26 日 ) ,就比亚迪起诉自媒体 " 龙猪 - 集车 " 及相关账号名誉权纠纷一案,比亚迪已收到法院判决。
根据法院判决认定:被告长期针对比亚迪发表侮辱、诋毁的言论,并且存在严重歪曲事实的行为,构成对比亚迪名誉权的侵害。判令被告:删除侵权言论、赔礼道歉,并赔偿比亚迪经济损失等共计 201.87 万元。
比亚迪表示,始终尊重并接受社会各界的建议和监督,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以任何形式的侮辱、造谣、抹黑等侵权行为,我们将持续以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不会武功的武功李云飞)在微博评论表示:对于黑公关和黑媒体,为了黑而黑,长期针对比亚迪,诋毁比亚迪,我们绝不容忍,将一追到底,绝不姑息!
此外,比亚迪法务部还公布了 " 悬赏打假 " 的办法,上述微博中提到,若网友掌握其他涉嫌侵权,甚至涉嫌收受他人利益侵害比亚迪及比亚迪用户权益的信息,可向 @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提供线索。凡经查证属实并得到相关司法机关认可的,比亚迪将依据价值给予 5 万元至 500 万元不等的人民币作为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网络造谣和恶意传播等现象,越来越多的车企 " 法务部 " 上岗营业。近两年,除比亚迪外,蔚来、小鹏汽车、特斯拉、理想汽车等已将法务部推向前台,以更为主动、强硬的姿态迎击网络上的恶意抹黑信息。
对于车企纷纷开通法务部官微,有观点认为,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信息透明化,作为传递信息的一个官方渠道,有助于和消费者以及公众进行沟通;二是提升品牌形象,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三是对部分 " 造谣者 "" 故意抹黑者 " 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但也有观点认为,当舆论博弈进入司法对峙,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不平等,普通个体很难与大公司的法务团队长期抗衡。而车企法务资源的介入,或许可以给品牌当下的发展营造 " 温床 ",但也可能阻碍用户反馈的传导链路。
事实上,规范 " 自媒体 " 成长已有更多监管措施。2023 年,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 " 自媒体 " 管理的通知》,明确网站平台应当及时发现并严格处置 " 自媒体 " 违规行为,对制作发布谣言、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矩阵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 " 自媒体 ",一律予以关闭,纳入平台黑名单账号数据库并上报网信部门。
另据央视新闻此前消息,公安部 2023 年 7 月 21 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成效情况。针对一些自媒体人员在 " 流量经济 " 的驱动下,为了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流量,不惜以身试法,编造网络谣言的违法行为,公安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不仅要追究违法人员的责任,也要严肃追究网络谣言发布传播的相关方责任。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李彤介绍称,一些自媒体人员在 " 流量经济 " 的驱动下,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流量,不惜以身试法,利用公众的焦虑、宣泄、同情弱者、围观猎奇等心理,搬运加工、二次创作、东拼西凑、张冠李戴甚至直接造谣,挑动网民情绪、撕裂社会共识、污染网络生态,必须坚决依法打击。
对于 " 网络水军 " 问题,据介绍,当前 " 网络水军 " 造谣传谣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部分 " 网络水军 " 团伙公司化运作,运营大量自媒体账号,通过批量编造发布各类虚假文章、视频吸引眼球,引流牟利;
二是部分 " 网络水军 " 团伙在热点舆情事件中,编造传播虚假信息 " 蹭热点 " 收割流量,甚至 " 造热点 ",裹挟舆论,误导公众;
三是一些不法分子开设假冒媒体网站和自媒体账号,打着 " 舆论监督 " 等旗号,以编发炒作虚假的负面信息相要挟,实施敲诈勒索,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编辑|何小桃 杜宇 杜波 杜恒峰
校对 |卢祥勇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公开资料、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董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