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最新判決!比亞迪,獲賠201萬元,歡迎閱讀。
12 月 27 日,比亞迪法務部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昨天 ( 12 月 26 日 ) ,就比亞迪起訴自媒體 " 龍豬 - 集車 " 及相關賬号名譽權糾紛一案,比亞迪已收到法院判決。
根據法院判決認定:被告長期針對比亞迪發表侮辱、诋毀的言論,并且存在嚴重歪曲事實的行為,構成對比亞迪名譽權的侵害。判令被告:删除侵權言論、賠禮道歉,并賠償比亞迪經濟損失等共計 201.87 萬元。
比亞迪表示,始終尊重并接受社會各界的建議和監督,但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對以任何形式的侮辱、造謠、抹黑等侵權行為,我們将持續以法律手段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不會武功的武功李雲飛)在微博評論表示:對于黑公關和黑媒體,為了黑而黑,長期針對比亞迪,诋毀比亞迪,我們絕不容忍,将一追到底,絕不姑息!
此外,比亞迪法務部還公布了 " 懸賞打假 " 的辦法,上述微博中提到,若網友掌握其他涉嫌侵權,甚至涉嫌收受他人利益侵害比亞迪及比亞迪用戶權益的信息,可向 @比亞迪新聞打假辦公室提供線索。凡經查證屬實并得到相關司法機關認可的,比亞迪将依據價值給予 5 萬元至 500 萬元不等的人民币作為獎勵。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網絡造謠和惡意傳播等現象,越來越多的車企 " 法務部 " 上崗營業。近兩年,除比亞迪外,蔚來、小鵬汽車、特斯拉、理想汽車等已将法務部推向前台,以更為主動、強硬的姿态迎擊網絡上的惡意抹黑信息。
對于車企紛紛開通法務部官微,有觀點認為,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信息透明化,作為傳遞信息的一個官方渠道,有助于和消費者以及公眾進行溝通;二是提升品牌形象,有利于提高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度;三是對部分 " 造謠者 "" 故意抹黑者 " 具有一定的威懾作用。
但也有觀點認為,當輿論博弈進入司法對峙,面臨着巨大的資源不平等,普通個體很難與大公司的法務團隊長期抗衡。而車企法務資源的介入,或許可以給品牌當下的發展營造 " 溫床 ",但也可能阻礙用戶反饋的傳導鏈路。
事實上,規範 " 自媒體 " 成長已有更多監管措施。2023 年,中央網信辦發布《關于加強 " 自媒體 " 管理的通知》,明确網站平台應當及時發現并嚴格處置 " 自媒體 " 違規行為,對制作發布謠言、蹭炒社會熱點事件或矩陣式發布傳播違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惡劣影響的 " 自媒體 ",一律予以關閉,納入平台黑名單賬号數據庫并上報網信部門。
另據央視新聞此前消息,公安部 2023 年 7 月 21 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網絡謠言打擊整治專項行動成效情況。針對一些自媒體人員在 " 流量經濟 " 的驅動下,為了短時間内獲得巨大流量,不惜以身試法,編造網絡謠言的違法行為,公安部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不僅要追究違法人員的責任,也要嚴肅追究網絡謠言發布傳播的相關方責任。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李彤介紹稱,一些自媒體人員在 " 流量經濟 " 的驅動下,為了在短時間内獲得巨大流量,不惜以身試法,利用公眾的焦慮、宣洩、同情弱者、圍觀獵奇等心理,搬運加工、二次創作、東拼西湊、張冠李戴甚至直接造謠,挑動網民情緒、撕裂社會共識、污染網絡生态,必須堅決依法打擊。
對于 " 網絡水軍 " 問題,據介紹,當前 " 網絡水軍 " 造謠傳謠違法行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部分 " 網絡水軍 " 團夥公司化運作,運營大量自媒體賬号,通過批量編造發布各類虛假文章、視頻吸引眼球,引流牟利;
二是部分 " 網絡水軍 " 團夥在熱點輿情事件中,編造傳播虛假信息 " 蹭熱點 " 收割流量,甚至 " 造熱點 ",裹挾輿論,誤導公眾;
三是一些不法分子開設假冒媒體網站和自媒體賬号,打着 " 輿論監督 " 等旗号,以編發炒作虛假的負面信息相要挾,實施敲詐勒索,嚴重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編輯|何小桃 杜宇 杜波 杜恒峰
校對 |盧祥勇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公開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董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