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歷史轉捩點上的阿裡,歡迎閱讀。
等了三年以後,處于歷史轉捩點上的阿裡,還能繼續狂飙嗎?
作者 | 王曉玲 羅立璇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阿裡巴巴把此次中概股的 AI 行情引入高潮。
2024 年四季度财報(财年 2025 年三季度)發布後,阿裡巴巴美股盤前大漲 9.58%,跳空高開高走,最高上漲 14.59%,到 144.14 美元,市場反應迅猛。周五港股收盤時,阿裡的股價為 138.5 港元,大漲 14.56%,市值 2.63 萬億,熱度還在維持。
和過去數年常見的對于公司經營狀況以及競争情況的拷問不同,在财報會上,分析師們一改口徑,只關心阿裡的未來,或者具體說是阿裡 AI 的未來,讓人仿佛回到了 5 年前。
相比從未打完過一次仗的百度,阿裡終于等來了堅持的紅利。阿裡的股價又迎來一次大漲,這還是在過去一個月已經上漲了超過 50% 的基礎上。
我的一位朋友,猶豫是否要清掉手頭的港股基金,畢竟這是等了三年的機會。或者說,處于歷史轉捩點上的阿裡,還能繼續狂飙嗎?
歷史會記得這一晚的雄心
" 我們認為,阿裡巴巴集團可能是在亞洲市場具備幾個關鍵要素的、最重要的 AI 領網域玩家之一 ",阿裡巴巴集團 CEO 吳泳銘在财報會中作出了非常有野心的宣言。
可以說,阿裡這樣舍我其誰的發言,很多年沒有見過了。
首先明确的是,阿裡認為 AI 是幾十年一遇的行業變革。阿裡巴巴在 AI 戰略裡的首要目标是,必須追求 AGI(通用人工智能)。
AGI 在阿裡口中,不再是一個遙遠的理想,而是這家上市公司能分拆實現的業績目标。
阿裡為 AI 的市場規模提出了一個新的估算思路,或者說畫了一個超級大餅。
吳泳銘說未來 AGI 的目标是能夠影響 / 替代 80% 的人力,而現在全球的 GDP 有一半是人力支出,那麼 AGI 的目标市場規模應該是,全球 GDPx50%x80%,有可能替代全球 50% 左右的 GDP 構成。
在這次财報會中,吳泳銘罕見地詳細說明了阿裡對于 AI 的規劃路徑。從基建到生态,從模型到應用,都有涉及。
為此,未來 3 年,阿裡巴巴在雲和 AI 的基礎設施投入的預期,将會超過過去十年的總額。
這是多少錢呢?
有人簡單測算,阿裡過去 10 年投了 3800 億左右。未來 3 年達到這個規模,那麼每年至少投 1200 億。
阿裡本季度的資本支出為 318 億元,同比增長約 260%,環比增長 80%,主要由于雲基礎設施支出增加。
市場的預期本來只有 154.6 億,說明阿裡确實在加大投入。
不過,比起亞馬遜号稱要在 2025 年對 AI 進行 1000 億美元的支出,阿裡還遠遠稱不上大手大腳。
但吳泳銘和貝索斯應該都能同意,AGI 本身的重要性超過任何一個應用場景。" 我們認為智能能力的提升,是這一輪 AI 技術生產力變革的核心主軸 ",吳泳銘總結。其它應用場景,都只是 " 過程中的機會 "。
吳泳銘還透露,阿裡會在近期發布基于 Qwen2.5-Max 的深度推理模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開源模型之一,這給了分析師們非常不錯的預期。
聚焦到當下,至少對于阿裡雲而言,行業機會是擺在明面上的。
各家大模型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這點反而比較有利于雲計算公司。不管是開源還是閉源大模型,都需要在雲上托管," 雲計算就會成為現在的電網 "," 也是我們樂于見到開源生态繁榮的原因之一 "。
當然,阿裡這次的基本面并不差,這也是分析師能夠專注提問 AI 的基礎。本季度營收達到 2801.5 億元,同比增長 8%;利潤更是亮眼,淨利潤為人民币 464.34 億元,同比增長 333%。
細分來看,之前的降本增效起了作用,除了業務重組的菜鳥,幾乎每個細分業務都在增長。
阿裡雲實現營收 317.42 億元,同比增長 13%,EBITA 利潤率為 9.89%,同比上升約 1.5%。這也得益于推理需求爆發,據阿裡管理層透露,現在六到七成的新增需求來自推理需求。
扛大旗的依然是電商業務,收入 1360.9 億,增速 5%,已經是過去幾個季度的最快增速。值得注意的是,淘天集團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 9%,GMV 和 take rate 都提升,說明平台在規模變大的同時,商家也願意投放,平台能賺到更多錢,價格戰的激烈程度在放緩。
總的來說,阿裡終于穩住了頹勢,并且終于夯實了自己的 AI 故事,讓市場產生了全新的希望,這是非常重要的。
阿裡們終于迎來新叙事
阿裡去年已經宣布 all in AI,與業務的結合早已開始。但市場對阿裡新事業的信心,直到今年初才真正确立。
阿裡的 AI 叙事如今看來,分為兩部分,一個是明面上的阿裡已有的 AI 基建、平台入口——短期來看,阿裡的最大想象空間在于 AI 基礎設施提供商;一個則是前所未有 AI 投資可能帶來的,通往 AGI 路上出現的颠覆性的機會。
就像阿裡 CEO 吳泳銘指出的,目前仍看不清基座大模型的商業模式,但雲計算網絡就像電力時代的電網,是 AI 時代的基礎設施,商業回報确定," 未來 90% 的 token(字元)将在雲計算網絡上生成和輸出。"
阿裡其他内部業務,生活消費入口(淘天、餓了麼、飛豬等)的 AI 技術改造,能夠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促進交易效率,提升用戶價值。
對于單獨的 AI 產品,誇克和通義千問,支持 AI 搜索、生產力創作。還有兩個產品被認為能通過 AI 來實現很大的提升,一個是 toB 的釘釘,另一個是 DAU1.7 億的高德導航。
2 月 21 日,阿裡财報會第二天,港股阿裡股價大漲 14.56%,全天成交額 444.58 億港元,創歷史天量。短期内已經出現過熱趨勢。
香港恒生指數及恒生科技指數 2025 年 2 月 21 日分别彈升 4% 及 6.5%。阿裡在已經十分樂觀的 AI 投資預期上,又添了一把火。
在這輪反彈之前,阿裡巴巴估值在 10 倍 PE 左右,相當于傳統零售企業了。有分析師甚至表示,市場對阿裡的估值中,電商業務利潤給 10 倍 PE,雲和 AI 幾乎沒有計入估值。
而現在,阿裡成了所有重估中國資產的投資者最關注的當紅炸子雞。
摩根大通将阿裡巴巴目标價格從 125 美元上調至 170 美元。匯豐将阿裡巴巴目标價從 125 港元上調至 156 港元,表示 AI 驅動轉捩點已至。
德意志銀行亞太區公司研究主管馬力勤(Peter Milliken)在其發布的中國股市研究策略報告中表示:
2025 年将成為全球投資界重新認知中國國際競争力的關鍵一年。中國企業在高端制造與服務領網域持續構建全球性價比與質量的雙重優勢,中國的颠覆性創新力正重塑產業競争格局,預計中國股票的 " 估值折價 " 将逐漸消失。
大摩調高 2025 年底恒生指數目标至 24000 點。
而市場之所以關注阿裡的資本開支,一方面是消費者對推理需求的增長直接跟雲業務挂鉤,一方面則是因為關系着產業鏈的業績。高盛認為,作為中國頂級的兩家超大規模雲服務提供商之一,阿裡的 AI 和雲計算戰略對整個數據中心行業產生了積極影響。
據大摩梳理的 AI 產業交易鏈路,市場對 AI 的投資分為 4 個階段:
階段 1 [ 超大規模計算提供商 ] :提供大規模雲計算技術的公司。
階段 2 [ 數據中心計算與基礎設施 ] :生產數據中心所需硬體(芯片)和電氣設備等組件的公司。
階段 3 [ 電力和傳輸 ] :為數據中心提供和傳輸電力的公司。
階段 4 [ 跨行業受益者 ] :将 AI 融入業務以提高生產力并增強收益的公司。
阿裡幾乎全部覆蓋。而阿裡引領的 AI 行情,也會外溢至其他板塊。正如此前在美股發生過的情形。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周君芝認為,AI 浪潮對全球資產定價的影響,主要有投資增長和流動性定價兩條機制。據此測算,AI 軟體硬體投資直接拉動 2025 年美國經濟增長 0.15%,拉動 2028 年美國經濟增長 0.24%。
如果疊加對汽車、手機、電腦、機器人四個重點產行業間接拉動,最終能夠拉動美國 GDP 增長 0.24%(2025 年)、0.38%(2028 年)。
在這個大背景下,其他影響暫時被市場忽視。
到 2 月 20 日,特朗普已經上任一個月,他所推出的包括關稅在内的各種政策,在全球股市沒有掀起什麼波瀾。港股反而一路上漲,一個月間漲幅高達 15%。
過去一周,南向資金加速流入港股,僅周二就大幅流入 224.2 億港币。而本周流入阿裡的南向資金達到 173 億港币,占全周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的三分之一。
在每一個新興產業崛起時,無論是出于對于長期行情的樂觀,還是情緒驅動,都會帶來一輪暴漲。這會讓人格外糾結,選擇謹慎還是樂觀,都缺乏足夠的判斷基礎,仍然處于資本開支階段的個股,也很難估值。
天風證券認為,這是獨屬于講故事環節才會有的朦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