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2023年,内娱的六大关键词是……,欢迎阅读。
春夏秋冬又一年,过得太快了我的朋友们。
前两年,为了避免刚总结完就出爆炸新闻的窘况,我都开始得比较晚,且都以综艺开端。但今年的综艺市场,实在不值得我拿出一整篇来总结,所以换个思路,我们今年的内娱年终总结第一弹,先以全年格外突出的不同于往年的几个关键词来概览。
这总不至于翻车了吧。
精挑细选,我选出了六大关键词,以前做过细致阐释的就少说几句,没有详聊过的就多写一些。
Go!
1
清库存
经过三年的一言难尽,2023 年的电影市场,任谁都觉得会一派繁荣向好。
单看票房表现,似乎也能支持这个预测。春节档两部 40 亿 +,暑期档两部 35 亿 +、一部 20 亿 +、数部 10 亿上下。
这些傑出人士生确实算得上五年内最高水准,与中国电影票房巅峰年 2019 相比也不遑多让。
但纵观全年票房总数,却有着 100 多亿的显著差额。而除了轰轰烈烈的春节档与暑期档,2023 年电影大盘很难能认定为全面复苏。
格外突出的傑出人士生,仔细端详,不少都是延期二三四五六七年在今年集中释放的。
老钉子户《封神》系列
19 年起年年狼来了的《坚如磐石》
三四年终于见天日的《涉过愤怒的海》
去年遭遇各种特殊原因撤档或延期挪到今年集中上的《孤注一掷》《长空之王》《保你平安》等等。
而令人担忧的另一个事实是,三年里开机数的锐减,令国产电影消耗远远大于生产,在普遍认为应该恢复常态甚至出现井喷的 2023,行业生产端也并没有迎来什么报复性增长。我随机拎一个八月份,来比较这五年来故事长片电影备案数(不含动画电影)来比较,2023 年 8 月的备案数与 2020、2021 都无本质差别,只比最严峻的 2022 年显著高企,与 2019 年仍有大量级差异。
也就是说,一方面集中开闸也没能让 2023 年的电影市场回到三年前的水平,一方面上游的疲软让库存没能得到及时的补充。
剧集市场,虽然在消费端没有像电影市场一样饱受摧残,但在上游生产端也有同样的状况。三年开机数逐年递减,今年年初经历短暂回暖后,又再次掉落到去年的水平。究其原因:热钱退场,降本增效。
不需要看清字,一张图直观感受【横店在拍剧组数量】:
左边是 2023 年 10 月某周,且一半为微短剧;
右边是 2021 年 10 月某周,且三分之二为长剧
总之,清库存为内娱带来的到底是新时代新气象还是风光不再,很快就能得到验证。
2
饭圈化
饭圈化一直是内娱的大趋势,今年这股风吹到了电影市场。
在总结春节档时,我曾经很细致解释了,而这一切又在暑期档的《封神》上得到了验证。
已经聊过的就不再赘述了。这里仍要强调的是:判定一个群体饭圈化的关键,在于这个群体全体奉行饭圈思维;而饭圈思维的要义,则在于 " 二极管思维 " 和 " 对立思维 "。
对内容的评价:要么黑,要么白,没有中间地带。
对閱聽人的评价:要么粉,要么黑,没有路人与观众。
饭圈化的另一大外化特征,则是极强的攻击性。
大家不见得能因为志同道合的爱走在一起,却一定可以因为志同道合的恨走在一起。
再叠加这几年在饭圈屡试不爽驾轻就熟的价值观武器,恐怕电影市场的从业者,也要逐渐熟悉并努力适应这种乌烟瘴气了。
3
全民宣 " 发 "
2023 年,核心娱乐閱聽人越来越习惯于对内娱宣传工作指指点点。
尽管绝大多数人都还分不清宣传、发行和营销之间的差异,但已经可以言必称 " 宣发垃圾 ",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路过的蚂蚁都要对贵圈宣传发表些真知灼见。
仔细分辨腔调,大概分三种。
一种是出于对作品的喜爱,而延伸出对当前成绩的恨铁不成钢。大有一种我行我上,在我指挥下 " 电影能今天破 10 明天 20 后天内地影史留名 "、" 剧能今天破万明天爆人后天集均 5000 万 " 的架势。
这一类呢,别看骂得狠,但好歹还是人民内部矛盾,骂出自于心疼、不甘,出自 " 孩子本来能考清华北大奈何猪队友考场外鸣喇叭 ",恨不得大扫把赶走所有虾兵蟹将自己把守考场。
另一种呢,则恰恰相反,是出于对作品、作品主创的厌恶,而延伸出的 " 你丫别想骗到我 "。
不能否认,持类似心态的閱聽人,不少都是曾经的诈骗营销受害者,君不见几年前《地球最后的夜晚》还能骗人入场,如今《燃冬》再玩这一招已经万众唾弃。
君不见几年前甜甜的剪辑高能的片段尺度大的 cut 都还骗人去看剧,如今你在哪个平台骗我,我就在哪个平台刷完所有精华,买会员增加播放量?不存在的。
但也同样不能否认,也有不少閱聽人出于固有憎恶的心态,宣传做成什么样,都会 成为 ta 们谩骂的抓手。" 没看不能骂内容,我骂营销总没错吧?"
当然还有一类指指点点不出于对作品的好恶,而是从纯粹的看热闹心态转化而来。大家仿佛在玩一款娱乐圈经营游戏,在预测、入股、评判、复盘中,享受操盘的快感,过去这只是一小撮人的快乐,如今已经连抖人都尝到了甜头。
反正无论出于什么心态," 宣传工作狗都能干 "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望周知。
4
上桌与掀桌
如果有人抓取整个 2023 年所有社交平台的娱乐圈关键词,大概率 " 桌 " 这个看起来与娱乐圈毫不相干的字眼,却偏偏从年头一直被热议到年尾。
最典型的战场在剧集市场,从《长月烬明》到《人间烟火》,从《云之羽》到《以爱为营》,再到《宁安如梦》和《一念关山》。
电影市场也有零星体现,孙阳的爆火与争议,也是一时的热门新闻。
啥是桌?怎么叫上桌?又是掀桌?
这些现象、概念和其背后的成因,年中我在里,其实都阐释得较为详细了。
桌之争,其实就是主配角之争、资本力捧与民选之争、剧组话语权之争、营销与真实反馈之争。
在 B 端,它是权力博弈的可控与不可控。
在 C 端,它是观众对 " 吃点好的 " 这种最朴素最基本的娱乐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生出的最原始的叛逆心态。
但观众在责怪剧组恶霸、资本喂屎时,也不妨想想,屎不是第一天喂的,被掀翻的流量们也曾经是某种意义上的 " 民选 "。集中在今年爆发的 " 桌之争 ",是资本越来越不像话了,还是观众标准终于提高了,抑或只是喜新厌旧的常规迭代呢?
如果不论桌的高低,只兴奋于掀桌与上桌的热闹,那其实是某种程度的换汤不换药。
只有把桌子垫高,才能吃得更好。
5
辱追
过去呢,如果你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对明星破口大骂的评论,那不是被作品伤害到的观众,就是有恩怨的黑粉。
2023 年,如果你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对明星侮辱性极强、伤害性极大的怒骂,还有另一种可能。
是粉丝。
虽然过往我也知道,粉丝内部吐槽明星其实比路人更狠,一旦脱粉回踩,无论是抖搂黑料还是单纯谩骂,都能比黑更命中靶心戳中要害。
但那毕竟是 " 内部 " 或 " 脱粉后 ",如今这种辱骂直接搬到台面上,一边粉一边黑,一边辱一边追,如此精神分裂般的行为,却在今年逐渐壮大为娱乐閱聽人中一支不容小觑的有生力量。
究其心理,一方面是 208w 所代表的阶层性,越来越刺伤粉丝群体,让明星的閱聽人们越来越 " 崇拜者心态 " 萎缩、" 消费者心态 " 抬头。
另一方面,正如前面 " 全民宣发 " 所说,娱乐核心閱聽人对整个产业链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评判眼光自然也越来越专业;而就算这些评判限于一知半解,也不妨碍閱聽人以指点江山的高姿态挑剔明星的所有选择与表现。简而言之,我专业,所以我是爹,爹骂儿女,不仅应该,且都是带着爱。
辱追的出现与壮大,到底是娱乐閱聽人心态的大转变,还是饭圈的新一代诡计多端,目前还有待观察。
但无论如何,不把明星奉为神明,总归是一种进步吧。
6
薛定谔的塌房
塌房年年有,但今年的塌房,也过于薛定谔了吧?
谁能告诉我,蔡徐坤现在是什么风险级别?
宋祖儿呢?她的剧到底能播不能播?
折腰将改名播出的传闻突然甚嚣尘上
那蒋依依呢?说是没事,怎么资源又掉了?
AB 呢?看了个疯马秀,回来资源掉光,还能再出现吗?
跟她一起的张嘉倪,剧倒是播完了,人还能回来吗?
陈牧驰呢?女明星看个疯马秀就 404 了,他闹出这么大一出戏,剧也勉强播了,到底是个啥状态呢?
芒果最近在《声生不息》里给那英打码,又是因为啥?这又是个什么信号?
不光明星,谁给我讲讲笑果现在的状态?旗下艺人还可以上节目做演出,它无了?
今年不打算写塌房盘点,除了懒,主要是因为上述问题,我都回答不了。
还是如今年一文中所说,艺人一旦塌房,粉丝哀嚎,团队崩殂,片方晴天霹雳,品牌灰头土脸。尤其影视项目一旦因艺人塌房而 404,无论是无法抬上还是被迫下架,几百、几千号人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的职业经历就付诸东流,履历和职业生命都狠狠受损。
如果塌房这种事确需需监管手段介入干预,那么,不建立界定清晰、尺度适宜的惩处规则,只能令行业人人自危,这种巨大的多发的不确定性风险,能轻易击垮行业乃至潜在投资者的安全感,动摇整个行业的信心。
其实 2023 年内娱的精彩度,远不止这几个关键词可以全盘概括,也欢迎大家在留言里补充与探讨。
选择时,我不得不舍弃了那些代表几年来大趋势并不在今年格外突出的词,比如消费降级。也不得不舍弃那些万变不离其宗的吹牛新话术,比如配享太庙、整顿内娱,等等。选择的核心思路,是想用这些关键词折射一些变化。
六个关键词里,第一个属于 B 端行业,最后一个属于 G 端监管,中间四个,都属于 C 端消费者。
不难看出,研究娱乐閱聽人心态,仍然是我的兴趣所在。
关于时代浪潮的势头,关于大众观念的变化,关于时代情绪的转折,娱乐閱聽人的反馈未必是最快的,但一定是最容易被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