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2023年,内娛的六大關鍵詞是……,歡迎閲讀。
春夏秋冬又一年,過得太快了我的朋友們。
前兩年,為了避免剛總結完就出爆炸新聞的窘況,我都開始得比較晚,且都以綜藝開端。但今年的綜藝市場,實在不值得我拿出一整篇來總結,所以換個思路,我們今年的内娛年終總結第一彈,先以全年格外突出的不同于往年的幾個關鍵詞來概覽。
這總不至于翻車了吧。
精挑細選,我選出了六大關鍵詞,以前做過細致闡釋的就少説幾句,沒有詳聊過的就多寫一些。
Go!
1
清庫存
經過三年的一言難盡,2023 年的電影市場,任誰都覺得會一派繁榮向好。
單看票房表現,似乎也能支持這個預測。春節檔兩部 40 億 +,暑期檔兩部 35 億 +、一部 20 億 +、數部 10 億上下。
這些傑出人士生确實算得上五年内最高水準,與中國電影票房巅峰年 2019 相比也不遑多讓。
但縱觀全年票房總數,卻有着 100 多億的顯著差額。而除了轟轟烈烈的春節檔與暑期檔,2023 年電影大盤很難能認定為全面復蘇。
格外突出的傑出人士生,仔細端詳,不少都是延期二三四五六七年在今年集中釋放的。
老釘子户《封神》系列
19 年起年年狼來了的《堅如磐石》
三四年終于見天日的《涉過憤怒的海》
去年遭遇各種特殊原因撤檔或延期挪到今年集中上的《孤注一擲》《長空之王》《保你平安》等等。
而令人擔憂的另一個事實是,三年裏開機數的鋭減,令國產電影消耗遠遠大于生產,在普遍認為應該恢復常态甚至出現井噴的 2023,行業生產端也并沒有迎來什麼報復性增長。我随機拎一個八月份,來比較這五年來故事長片電影備案數(不含動畫電影)來比較,2023 年 8 月的備案數與 2020、2021 都無本質差别,只比最嚴峻的 2022 年顯著高企,與 2019 年仍有大量級差異。
也就是説,一方面集中開閘也沒能讓 2023 年的電影市場回到三年前的水平,一方面上遊的疲軟讓庫存沒能得到及時的補充。
劇集市場,雖然在消費端沒有像電影市場一樣飽受摧殘,但在上遊生產端也有同樣的狀況。三年開機數逐年遞減,今年年初經歷短暫回暖後,又再次掉落到去年的水平。究其原因:熱錢退場,降本增效。
不需要看清字,一張圖直觀感受【橫店在拍劇組數量】:
左邊是 2023 年 10 月某周,且一半為微短劇;
右邊是 2021 年 10 月某周,且三分之二為長劇
總之,清庫存為内娛帶來的到底是新時代新氣象還是風光不再,很快就能得到驗證。
2
飯圈化
飯圈化一直是内娛的大趨勢,今年這股風吹到了電影市場。
在總結春節檔時,我曾經很細致解釋了,而這一切又在暑期檔的《封神》上得到了驗證。
已經聊過的就不再贅述了。這裏仍要強調的是:判定一個群體飯圈化的關鍵,在于這個群體全體奉行飯圈思維;而飯圈思維的要義,則在于 " 二極管思維 " 和 " 對立思維 "。
對内容的評價:要麼黑,要麼白,沒有中間地帶。
對閱聽人的評價:要麼粉,要麼黑,沒有路人與觀眾。
飯圈化的另一大外化特征,則是極強的攻擊性。
大家不見得能因為志同道合的愛走在一起,卻一定可以因為志同道合的恨走在一起。
再疊加這幾年在飯圈屢試不爽駕輕就熟的價值觀武器,恐怕電影市場的從業者,也要逐漸熟悉并努力适應這種烏煙瘴氣了。
3
全民宣 " 發 "
2023 年,核心娛樂閱聽人越來越習慣于對内娛宣傳工作指指點點。
盡管絕大多數人都還分不清宣傳、發行和營銷之間的差異,但已經可以言必稱 " 宣發垃圾 ",指點江山激昂文字,路過的螞蟻都要對貴圈宣傳發表些真知灼見。
仔細分辨腔調,大概分三種。
一種是出于對作品的喜愛,而延伸出對當前成績的恨鐵不成鋼。大有一種我行我上,在我指揮下 " 電影能今天破 10 明天 20 後天内地影史留名 "、" 劇能今天破萬明天爆人後天集均 5000 萬 " 的架勢。
這一類呢,别看罵得狠,但好歹還是人民内部矛盾,罵出自于心疼、不甘,出自 " 孩子本來能考清華北大奈何豬隊友考場外鳴喇叭 ",恨不得大掃把趕走所有蝦兵蟹将自己把守考場。
另一種呢,則恰恰相反,是出于對作品、作品主創的厭惡,而延伸出的 " 你丫别想騙到我 "。
不能否認,持類似心态的閱聽人,不少都是曾經的詐騙營銷受害者,君不見幾年前《地球最後的夜晚》還能騙人入場,如今《燃冬》再玩這一招已經萬眾唾棄。
君不見幾年前甜甜的剪輯高能的片段尺度大的 cut 都還騙人去看劇,如今你在哪個平台騙我,我就在哪個平台刷完所有精華,買會員增加播放量?不存在的。
但也同樣不能否認,也有不少閱聽人出于固有憎惡的心态,宣傳做成什麼樣,都會 成為 ta 們謾罵的抓手。" 沒看不能罵内容,我罵營銷總沒錯吧?"
當然還有一類指指點點不出于對作品的好惡,而是從純粹的看熱鬧心态轉化而來。大家仿佛在玩一款娛樂圈經營遊戲,在預測、入股、評判、復盤中,享受操盤的快感,過去這只是一小撮人的快樂,如今已經連抖人都嘗到了甜頭。
反正無論出于什麼心态," 宣傳工作狗都能幹 " 已經是不争的事實了,望周知。
4
上桌與掀桌
如果有人抓取整個 2023 年所有社交平台的娛樂圈關鍵詞,大概率 " 桌 " 這個看起來與娛樂圈毫不相幹的字眼,卻偏偏從年頭一直被熱議到年尾。
最典型的戰場在劇集市場,從《長月燼明》到《人間煙火》,從《雲之羽》到《以愛為營》,再到《寧安如夢》和《一念關山》。
電影市場也有零星體現,孫陽的爆火與争議,也是一時的熱門新聞。
啥是桌?怎麼叫上桌?又是掀桌?
這些現象、概念和其背後的成因,年中我在裏,其實都闡釋得較為詳細了。
桌之争,其實就是主配角之争、資本力捧與民選之争、劇組話語權之争、營銷與真實反饋之争。
在 B 端,它是權力博弈的可控與不可控。
在 C 端,它是觀眾對 " 吃點好的 " 這種最樸素最基本的娛樂需求得不到滿足時,生出的最原始的叛逆心态。
但觀眾在責怪劇組惡霸、資本喂屎時,也不妨想想,屎不是第一天喂的,被掀翻的流量們也曾經是某種意義上的 " 民選 "。集中在今年爆發的 " 桌之争 ",是資本越來越不像話了,還是觀眾标準終于提高了,抑或只是喜新厭舊的常規迭代呢?
如果不論桌的高低,只興奮于掀桌與上桌的熱鬧,那其實是某種程度的換湯不換藥。
只有把桌子墊高,才能吃得更好。
5
辱追
過去呢,如果你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對明星破口大罵的評論,那不是被作品傷害到的觀眾,就是有恩怨的黑粉。
2023 年,如果你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對明星侮辱性極強、傷害性極大的怒罵,還有另一種可能。
是粉絲。
雖然過往我也知道,粉絲内部吐槽明星其實比路人更狠,一旦脱粉回踩,無論是抖摟黑料還是單純謾罵,都能比黑更命中靶心戳中要害。
但那畢竟是 " 内部 " 或 " 脱粉後 ",如今這種辱罵直接搬到台面上,一邊粉一邊黑,一邊辱一邊追,如此精神分裂般的行為,卻在今年逐漸壯大為娛樂閱聽人中一支不容小觑的有生力量。
究其心理,一方面是 208w 所代表的階層性,越來越刺傷粉絲群體,讓明星的閱聽人們越來越 " 崇拜者心态 " 萎縮、" 消費者心态 " 抬頭。
另一方面,正如前面 " 全民宣發 " 所説,娛樂核心閱聽人對整個產業鏈了解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評判眼光自然也越來越專業;而就算這些評判限于一知半解,也不妨礙閱聽人以指點江山的高姿态挑剔明星的所有選擇與表現。簡而言之,我專業,所以我是爹,爹罵兒女,不僅應該,且都是帶着愛。
辱追的出現與壯大,到底是娛樂閱聽人心态的大轉變,還是飯圈的新一代詭計多端,目前還有待觀察。
但無論如何,不把明星奉為神明,總歸是一種進步吧。
6
薛定谔的塌房
塌房年年有,但今年的塌房,也過于薛定谔了吧?
誰能告訴我,蔡徐坤現在是什麼風險級别?
宋祖兒呢?她的劇到底能播不能播?
折腰将改名播出的傳聞突然甚嚣塵上
那蔣依依呢?説是沒事,怎麼資源又掉了?
AB 呢?看了個瘋馬秀,回來資源掉光,還能再出現嗎?
跟她一起的張嘉倪,劇倒是播完了,人還能回來嗎?
陳牧馳呢?女明星看個瘋馬秀就 404 了,他鬧出這麼大一出戲,劇也勉強播了,到底是個啥狀态呢?
芒果最近在《聲生不息》裏給那英打碼,又是因為啥?這又是個什麼信号?
不光明星,誰給我講講笑果現在的狀态?旗下藝人還可以上節目做演出,它無了?
今年不打算寫塌房盤點,除了懶,主要是因為上述問題,我都回答不了。
還是如今年一文中所説,藝人一旦塌房,粉絲哀嚎,團隊崩殂,片方晴天霹靂,品牌灰頭土臉。尤其影視項目一旦因藝人塌房而 404,無論是無法抬上還是被迫下架,幾百、幾千号人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的職業經歷就付諸東流,履歷和職業生命都狠狠受損。
如果塌房這種事确需需監管手段介入幹預,那麼,不建立界定清晰、尺度适宜的懲處規則,只能令行業人人自危,這種巨大的多發的不确定性風險,能輕易擊垮行業乃至潛在投資者的安全感,動搖整個行業的信心。
其實 2023 年内娛的精彩度,遠不止這幾個關鍵詞可以全盤概括,也歡迎大家在留言裏補充與探讨。
選擇時,我不得不舍棄了那些代表幾年來大趨勢并不在今年格外突出的詞,比如消費降級。也不得不舍棄那些萬變不離其宗的吹牛新話術,比如配享太廟、整頓内娛,等等。選擇的核心思路,是想用這些關鍵詞折射一些變化。
六個關鍵詞裏,第一個屬于 B 端行業,最後一個屬于 G 端監管,中間四個,都屬于 C 端消費者。
不難看出,研究娛樂閱聽人心态,仍然是我的興趣所在。
關于時代浪潮的勢頭,關于大眾觀念的變化,關于時代情緒的轉折,娛樂閱聽人的反饋未必是最快的,但一定是最容易被察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