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2024广州车展:智驾新宠“端到端”,欢迎阅读。
如果说,十年前车展的主角是 " 车 ",如今不断革新的智能驾驶则成为新主角。2024 广州车展上,相比暗自较劲的各路新车,小米集团董事长兼 CEO 雷军在介绍小米智驾定名 "HAD" 时将其误读为 "AHD",引发热议。而 " 雷布斯 " 紧张的小失误,也让小米 HAD 代表的 " 端到端 " 智驾成为热点。据统计,本届广州车展上,小鹏、理想、广汽传祺、极氪等众多车企集中发布 " 端到端 " 智驾系统。此前,一众车企比拼激光雷达装车方案,随着 " 端到端 " 成为新宠,视觉智驾方案的大比拼已然打响。
竞速 " 端到端 "
本届广州车展前夕,雷军通过直播展示了小米汽车的最新智能驾驶进展。直播中,雷军对小米汽车正在内测的 " 端到端 " 智能驾驶版本进行突击测试。本届广州车展上,雷军透露,今年 12 月小米 " 端到端 " 全场景智能驾驶将开启先锋版推送。
不仅小米汽车,车企布局 " 端到端 " 全智能场景应用的信号,已在广州车展全面释放。其中," 蔚小理 " 再次节奏统一对外公布智驾进展,理想汽车产品部高级副总裁范皓宇表示,基于 " 端到端 "+VLM 的 " 车位到车位 " 功能,理想汽车已开启全国门店的试驾车的推送,今年 11 月底全量 AD Max 用户都可以享受到 " 车位到车位 " 的有监督智能驾驶。同时,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宣布小鹏汽车将启动 " 车位到车位 " 智驾方案测试。据悉,小鹏汽车意在依托图灵 AI 智驾体系,打造基于端到端大模型实现车位到车位智驾技术。此外,蔚来第二品牌乐道首款产品 L60 上也搭载纯视觉方案。乐道汽车总裁艾铁透露:" 今年底将把现有功能进行迭代,明年与蔚来一样有新的智驾策略,一定会有一个真正的‘端到端’。"
不仅国内车企,本届广州车展前夕,梅赛德斯—奔驰首秀 L2++ 无图智驾。按照梅赛德斯—奔驰方面的表述,全新打造的 " 无图 "L2++ 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应用 " 端到端 " 大模型、数据驱动地标检测,可实现感知决策的一体化。
此外,东风日产联手自动驾驶公司 Momenta,打造基于 " 端到端 " 智驾大模型的高阶智驾方案。东风日产相关人士表示,除基于 " 端到端 " 大模型打造的高速领航 NOA、全场景泊车功能外,东风日产 N7 还将上车 " 城市记忆领航 NOA" 功能,不仅要做到全国都能开,而且保证全国都好开。
为何是 " 端到端 "
车企加速布局的同时,外界对于何为 " 端到端 " 的疑问也随之而来。
公开资料显示,自动驾驶有感知、规划与决策和控制三大模块,靠感知 " 看 " 靠决策 " 思考 " 如何开车,靠控制模块完成驾驶行为。小米汽车官方公众号发布的《什么是端到端大模型?小米端到端大模型有何不同?》文章中提到," 端到端 " 技术到来前,传统的智驾大体上都是一个个有规则的子模块连接而成,相当于一个个工作车间,对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加工,最后输出行驶指令。优点是分工明确,但也存在缺点。其中,对于 " 端到端 " 的解释为:" 端到端 " 相当于一端传感器输入信息,另一端直接输出行驶指令。将感知、预测、规划这些原本分开的流程,整合为统一的大模型并进行全部计算。去掉了信息在流水线上传递这一过程,误差和延迟都大大减少。同时,只需一个模型,就能把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收集到的感知信息,转换为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和角度、加速踏板的踩踏深度等具体的操作指令。小米汽车相关人士表示:" ‘端到端’大模型就像是人的大腦,眼睛看到红灯,大腦就立即告诉你要停车。‘端到端’大模型就是智能驾驶的‘机械大腦’。"
事实上,车企竞逐的 " 端到端 " 并非新概念。今年 3 月,特斯拉推出 FSD V12.3 版本,解决复杂场景能力大幅提升,在该版本 FSD 上,特斯拉应用 " 端到端 " 大模型。随着特斯拉 FSD 进入中国市场进入倒计时,使得 " 端到端 " 技术路线持续升温,今年 5 月,小鹏汽车发布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 " 端到端 " 大模型:神经网络 XNet+ 规控大模型 XPlanner+ 大语言模型 XBrain。
从去年开始,百度、华为、商汤等企业也开始切换路线推进 " 端到端 " 落地。此前,辰韬资本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的 2024 年度《端到端自动驾驶行业研究报告》显示," 端到端 " 的核心定义标准应为感知信息无损传递,可以实现自动驾驶系统的全局优化。在毫末智行 CEO 顾维灏看来,AI 大模型是自动驾驶真正实现的唯一路径," 端到端 " 会是未来很重要的技术方向,其不仅是模型端的优化,也需要数据的供给与算力的支持。
同时,业内认为 " 端到端 " 布局落地让车企智驾可从激光雷达转变为纯视觉,从而减少硬體依赖降低造车成本,并被认为是可以实现智驾平权的方案之一。对于成本问题,禾赛科技战略负责人施叶舟曾谈到,成本不仅包括硬體成本,还应考虑背后的研发服务和资源投入,包括算法、路测、云计算、数据标注、仿真训练和系统軟體等隐性成本。轻舟智航产品负责人许诺则认为,现阶段单纯依靠视觉方案,很难应对中国城市道路中的各类边缘场景。
不过,外界对 " 端到端 " 的应用仍存在争论。" ‘端到端’的缺点是无法与人工准则模型进行组装,尤其是涉及安全的准则模型,在运动规划算法中一味地强调‘丝滑’,而取消安全准则模型的算法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表示,另外还有数据要求质量高 + 数量大、算力难题、算法难题、可解释性难题、模型设计难题、上车难题等挑战。
北京商报记者 刘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