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游戏+AI”的故事,“三七互娱们”还能讲多久?,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锌刻度,作者|陈邓新,编辑|高智
AI,成为游戏的重要一环。
当 AIGC 大潮起,各行各业都面临竞争力重塑,游戏行业也不例外,大大小小的游戏企业纷纷加码,渴望抢占技术高地。
反映到资本市场,则是游戏板块的估值得到修复。
这其中,被誉为 " 游戏 +AI" 龙头的三七互娱表现得尤为抢眼,月 K 线呈现七连阳的势态,比行业 " 双寡头 " 更为抢眼。
问题在于,AI 真能挽救三七互娱平淡的业绩?三七互娱喊出精品化多年,怎么还是依赖买量?三七互娱的全球化减速,背后是何缘由?
" 游戏 +AI",产业逆风翻盘?
游戏行业,迎来了大变局。
随着游戏红利慢慢消退以及市场竞争逐步更新,行业从拼增量走向抢存量,可存量竞争既激烈又残酷。
据《2023 中国游戏产业趋势及潜力分析报告》显示,2022 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 2658.8 亿元,同比下滑 10.3%,为 2013 年来首次收缩。
而据东方财富 Choice 的数据显示,A 股 21 家涉足游戏的上市公司中,营业收入累计为 651 亿元,净利润累计为 -6.28 亿元;有 9 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为负数,有 11 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滑。
此背景下,游戏行业亟需新故事。
巧的是,AI 革命进入突破性时代,赋能千行百业已不在话下,而游戏行业正是 AI 天然的适用场景。
巨人网络创始人史玉柱日前表示:" 未来游戏行业出路在哪?我们内部研究下来,同时也是我们团队现在在筹备的,第一个就是‘游戏 +AI ’。"
如此一来,拥抱 " 游戏 +AI" 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王者荣耀》成为腾讯 AI 的重要抓手;米哈游的新游《崩坏:星穹铁道》已探索在 NPC 的行为模式中加入了 AI;网易在剧情生成、美术场景等方面研究 AI 落地……
而三七互娱也未旁观,在一站式推广平台 " 量子 "、美术设计中台 " 天工 "、游戏分析运营体系 " 天机 "、游戏情报系统 " 易览 " 等融入了 AI 技术。
对此,三七互娱集团高级技术总监王传鹏表示:" 对于 2D 原画的生成,以前是按周来统计,现在都是按天来产出原画。"
于是乎,三七互娱站上了 " 风口 "。
尽管如此,AI 能否重塑三七互娱,依然值得商榷,毕竟故事的尽头是业绩。
2023 年第一季度,三七互娱的营业收入为 37.65 亿元,同比下滑 7.94%;净利润为 7.75 亿元,同比增长 1.92%;同期,股价涨幅高达 57.18%。
近年来营收不断下滑
从这个角度来看,AI 对三七互娱的业绩帮助似乎并不大。
一名私募人士告诉锌刻度:" 短期来看,AI 成为抱团资金的高地,业绩好坏并不重要,但利润长久不能体现 AI 的影响,故事就会变成事故。"
买量不是长久之计,却难以割舍
其实,抛开 AI 不谈,买量才是三七互娱的文化烙印。
三七互娱是从页游起家的,而页游与端游、手游不同,技术门槛更低,各路玩家蜂拥而至,令流量运营成为页游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依赖买量,三七互娱才杀出重围,并逐步成长为 A 股第一大游戏公司,也成功跻身 " 买量王者 " 的序列。
关于此,从财报也可一窥究竟。
据同花顺的数据显示,三七互娱的销售费用主要用于买量,2017 年至 2022 年分别为 19.08 亿元、33.47 亿元、77.37 亿元、82.13 亿元、91.25 亿元、87.33 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 30.83%、43.85%、58.49%、57.04%、56.27%、53.23%。
而 2023 年第一季度,三七互娱的销售费用为 19.18 亿元,竟是净利润的 2.47 倍。
一名互联网观察人士告诉锌刻度:" 三七互娱的陷入‘买量→积累付费用户→再买量’的怪圈,进一步推高了获客成本不说,效率也会越来越低。"
毕竟,买量不是手游的核心竞争力。
陷入净利润增长瓶颈
" 真的,以后大家不要跟我说什么买量的故事,我已经不信这个了。" 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兼 CEO 马化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如此定性买量。
事实上,三七互娱早早意识到买量不是长久之计。
三七互娱董事长李逸飞在 2018 年接受采访时表态:"三七互娱要做一个长远的公司,就不是短期赚一些快钱,要花时间沉淀下来,做成一个真正长线运营的东西,这其实跟跑马拉松很像。"
然而,三七互娱没有放弃赚快钱的机会。
之所以如此,与游戏行业的生存状态有莫大的关系。
一方面,资本浮躁。
从端游到页游再到手游,精品化一直是行业的高频词,也是 "三七互娱们 " 夙愿,但在利益与理想之间做好平衡却难上加难。
圈一波钱就走,远比打造下一个《原神》更容易。
据 " 市值观察 " 报道,2020 年 4 月份三七互娱在投资者大会上提到的重点产品《末日沙城》《代号荣耀》《代号 NB》《代号 DL》《代号魔幻》《代号永恒》《代号攻城》《代号英雄》《代号 SLG》到现在已经在应用商店中难以搜到。
另外一方面,新品扎堆。
随着版号资源的放开,2023 年游戏市场新游 " 扎堆 " 在所难免,如何吸引玩家、争夺玩家、留住玩家成为关键。
虽然买量被诟病,但不可否这个打法真的有用且好用,因而三七互娱对买量独有情钟也是可以理解的。
海外市场,从红海走向血海
更为关键的是,三七互娱的精品化似乎 " 雷声大雨点小 "。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 精品化离不开大手笔的研发投入,一旦成为爆款就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原神》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过,三七互娱对研发投入的热情并不高。
三七互娱2022 年的研发费用为 9.05 亿元,同比下滑 27.64%;研发费用率为 5.52%,而 2021 年为 7.7%,这意味着研发费用率不升反降。
研发投入打折,精品化战略的执行自然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也会成为其出海的软肋。
多年以来,三七互娱对全球化抱以厚望。
2019 年至 2022 年,三七互娱在境外市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10.49 亿元、21.43 亿元、47.77 亿元、59.94 亿元,增速分别为 104.29%、122.91%、25.48%。
全球化成为重要支柱
全球化步伐放慢,肉眼可见。
究其原因,国内大大小小的游戏公司纷纷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再叠加海外本土企业为了生存也在加码,从而推动市场竞争升温、从红海走向血海。
这么一来,对游戏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游戏品质恰恰与研发投入正相关,一旦研发投入跟不上,品质也就是无根之萍。
需要注意的是,三七互娱对自身短板心知肚明,采取战略入股的方式曲线加码研发。
譬如三七互娱战略入股了专注全球化 SLG 游戏研发的易娱网络,后者的《Puzzles & Survival》风靡全球市场,截至 2023 年 1 月底海外累计收入突破 10 亿美元,海外收入排名仅次于《原神》。
总而言之,风头正盛的三七互娱,正在积极拥抱 AI,但研发似乎并未跟上,成为精品化与全球化的绊脚石。
毕竟,买量的标签撕不下," 赚快钱 " 的刻板印象就难以颠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