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涨价超7倍!多类电子元器件价格上涨,欢迎阅读。
过去一年,受半导体周期性调整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库存压力越来越大。行业整体处于去库存阶段,真实需求仍有待恢复。不过,最新企业交期趋势表明,电子元器件市场的好日子越来越近了。
以分立器件和被动元器件为例,据富昌电子数据,头部企业的货期大多表现为下降或持平态势,行业库存水平逐渐回落至健康水位,部分产品价格呈现上涨态势。随着周期性拐点渐进,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挑战与机会。
经过长时间的库存调整和价格策略,行业整体销售态势是否有望实现强劲反弹?展望 2024 年,各类产品的价格走势将呈现何种变化?哪些市场前景值得关注?今天,我们将结合 2024 中国被动元器件高峰论坛上透露的最新动态,来聊聊分立器件和被动元器件的市场发展趋势。
01
被动元器件
核心 Tips
薄膜电容、厚膜电阻、薄膜电阻、电流检测电阻等产品价格呈上涨态势
村田 LQH 系列电感产品,价格上涨超 7 倍
部分 MLCC 价格有所上涨,但还在亏损
高容 MLCC 的供应短缺现象仍然存在
" 订单保卫战 " 或将成为 2024 年 MLCC 主旋律
针对被动元器件类别,芯师爷共统计 33 个品牌、117 款产品交期。其中货期呈稳定状态有 77 款产品,占比 63.6%,呈下降状态的有 35 款产品,占比 28.9%;价格呈稳定状态的有 105 款,占比 86.7%。
相较于年初,2023 年被动元器件的货期持续缩短,部分电阻器、滤波器的交货时间有所延长,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货期有所差异。
价格方面,被动元器件整体保持稳定;部分产品价格呈上涨态势,如薄膜电容、厚膜电阻、薄膜电阻、电流检测电阻等,交期最长达 52 周,涉及 CDE、Paktron Capacitors、罗姆、TT Electronics - IRC、Vishay 等品牌。
滑动查看长图;数据来源:富昌电子,制图:芯师爷
聚焦具体产品品类,电感器和陶瓷电容器备受关注。其中,电感器的交货时间趋于稳定,整体为 12-20 周,部分品牌如 Sumida、Würth Elektronik 交期最高达 40 周;陶瓷电容器货期整体处于 8-20 周,TDK、TDK EPCOS 的汽车级产品货期最长达 42 周。
电感产品近期迎来了一阵抢购潮,据业内人士透露,村田的电感产品 LQH 系列涨幅惊人,价格上涨超 7 倍," 除了 LQH 系列,DLW 系列也在缺货 "。此前芯师爷也曾报道《MLCC 龙头紧急通知:停工近半年!》,受 1 月日本地震影响,MLCC 龙头厂村田宣布穴水村田制作所将继续停工,并预计 5 月中旬之前都将无法恢复生产,其产品也因此受到市场追捧。
展望电感器的未来趋势,国巨磁性元件事业群顾问、奇力新集团项目负责人顾文涛提出,VR/MR、新能源汽车、AI 计算将成为电感行业未来的重要增长点,面对应用端的高效率、低损耗等要求,行业将需要很多高阶的功能电感和共模电感。
而在陶瓷电容器领網域,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市场规模占比约 93%,是全球用量最大的被动电子元件之一,被喻为 " 电子工业大米 "。该行业自 2021 年 Q2 进入下行周期,价格持续走跌,消费级 MLCC 价格几乎全线倒挂,相关厂商库存水位也不断升高,纷纷开启去库存计划。
2023 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大部分企业完成去库存,MLCC 市场逐渐回暖,价格基本趋于平稳。此外,随着需求的逐步回升,个别物料出现供需失衡现象,多家厂商发布涨价通知。一时间,行业周期的拐点似乎将要到来。
然而,对去库存中起到重要缓冲、泄压作用的经销商而言,行业下行态势尚未终结。明利威董事长钟源辉坦言,过去两年间,MLCC 价格倒挂现象的确存在。尽管 2023 年底至 2024 年 1 月,部分产品价格有所上涨,涨价集中在 106 系列和 104 系列,但实际上,多数 MLCC 代理商仍在承受亏损。不过长期来看,2024 年 MLCC 行业整体看涨。
图源:2024 中国被动元器件高峰论坛
而在上游原厂看来,低迷的行情并未影响行业增长。三环集团事业部副总经理孙鹏表示,尽管这两年 MLCC 行业低迷,但是通讯、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领網域的发展促进了需求提升。过去四年里,MLCC 全球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市场约占 50%。
调研机构的观点与之一致。TrendForce 认为,2023-2024 年 MLCC 市场需求进入低速成长期,产业成长空间有限,2023 全年 MLCC 需求量预估约 41,930 亿颗,年增率仅约 3%,主要应用市场是智能手机、车用、PC 等。
图源:TrendForce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MLCC 的整体市场状况趋于稳定,但高容 MLCC 的供应短缺现象仍然存在。
孙鹏指出,此现象的主要成因可分为两点:一是高端 MLCC 供应链的垂直整合难度较大,行业壁垒较高,以叠层技术为例,行业龙头村田可实现 1600 层,韩系厂商约为 1200 层,而我国厂商仅能达到 1000 层;二是高容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相较于中低容产品,高容产品在流延膜片长度、印刷膜带长度、叠层时间等方面存在近 10 倍的差距。
图源:DIGITIMES
作为从 2022 年开始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高容 MLCC 备受国内外厂商的高度关注。高容市场的代表正是汽车应用,据村田测算,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加速渗透,未来五年高容 MLCC 用有望实现接近翻倍的增长,高可靠性的 MLCC 用量则会有近 3 倍的提升。
除了高容化,微型化、高可靠度、高频化、高压化都是 MLCC 公认的发展方向,包括村田、TDK、太阳诱电、三星等头部的日韩厂商,以及三环集团、风华高科、微容科技、宇阳科技等国内厂商均围绕这一趋势积极布局。
针对未来发展趋势,钟源辉提出,过去行情低迷时,汽车和网通市场表现相对较好,2024 年下半年消费类可能起量;而长远来看,汽车产业是 MLCC 目前最确定的下一个增长点。随着汽车产业的更新,车规级 MLCC 的需求量将持续上升。从头部厂商的产业布局来看,诸如村田、三星、国巨等企业纷纷加大车用 MLCC 产能扩张力度,以拓展全球车用市场业务。
展望 2024 年," 订单保卫战 " 或将成为 MLCC 行业主旋律。TrendForce 预测,2024 年在 MLCC 产业仍是低速成长的预期下,将更考验各家供应商的产品应用广度和财务运营韧性。
其中,村田计划从 2024 年第一季议价活动,以主打高容、耐高温、耐高压产品的积极竞价,为 2024 年订单保卫战做出表态;而三星、国巨为确保订单,也大幅降价消费级 10u~47u X5R-X6S 等高端 MLCC 产品价格。不过,有产业人士也表示,2024 年不会有大规模的价格战,仅有个别国产品牌和海外品牌下半年可能会出现短期价格战。
02
分立器件
核心 Tips
IGBT、宽带隙 MOSFET、高压 MOSFET 等货期最高 50 周
小信号器件或将出现供应短缺
MOSFET 的竞争会更加 " 卷 "
功率器件价格仍将继续下行
真实市场需求有望提升至 80%
在分立器件类别中,芯师爷共统计 25 个品牌、114 款产品交期,因产品种类多,产品货期差异比较大,落在 4-54 周之间。其中货期呈稳定状态有 64 款产品,占比 53.3%,呈下降状态的有 47 款产品,占比 39.1%;价格呈稳定状态或依市场调整的有 110 款,占比 91.6%。
与 2022 年相比,2023 年分立器件的货期整体实现大幅下降,且产品的交货时间仍在缩短,价格上整体保持稳定。
不过,部分产品的货期最高仍在 50 周以上,如 IGBT、宽带隙 MOSFET、高压 MOSFET 等,库存去化仍将持续进行。
滑动查看长图;数据来源:富昌电子,制图:芯师爷
依据功率和电流指标划分,分立器件可分为小信号器件(<1A 以下)、二极管桥(≥1A)和功率器件,三者在生产工艺(芯片尺寸和封装尺寸)、产品应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与主流的芯片产品不同,由于技术难度和门槛较低,小信号器件的未来竞争将取决于规模大小以及封测产线的先进程度,因此,后建封测产线的厂商反而会更具优势。
" 在过去几年供应紧张的时期,小信号器件亦未见大量扩产行动。因此,在正常市场行情下,预测可能在明年或市场反弹之际出现供应短缺。" 业内人士向芯师爷透露,这类产品的封测产能远大于市场真实需求,但 wafer 的结构性短缺或须警惕。
晶导微集团销售总经理彭杰认为,二极管桥技术的发展主流趋势为 IDM 模式,只有实现规模化生产,才能确保企业具备持续竞争力。根据对当前头部厂商产能利用率的分析,预计到 2024 年,此类产品市场供应仍将大于需求,且未来供应成本相对稳定。
图源:摄图网
在功率器件领網域,IDM 策略能够为厂商带来持续的技术和成本竞争优势,使其成为核心元器件的供应商。而非 IDM 厂商则具备灵活性优势,能在产品覆盖范围上实现更广泛的布局。
展望 2024 年,功率器件产品供应将保持相对稳定,其中 MOSFET 仍拥有大量额外产能,因此在这一领網域的竞争会更加 " 卷 "。
对于时下热门的第三代半导体,有产业人士表示,当前阶段,仅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产品的企业无一盈利,皆需其他产品线的造血支持。
" 我已经观察到许多此类企业,无论是芯片设计公司还是芯片制造商,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甚至有一些已濒临破产。" 因此,此类企业的整体经营能力或将成为关键评估因素,而仅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领網域的公司,大部分可能会面临严重的经营压力。
图源:摄图网
在 2024 中国被动元器件高峰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均指出,2023 年下半年,分立器件的市场行情和价格压力得到了显著缓解。此外,2023 年第四季度的相关订单量和需求量均出现了明显回升。
谈及分立器件 2024 年的行情趋势,行业人士表示总体需求将呈现上升态势。但也强调,这并非源于市场需求或特定行业的变动,更多来自库存去化后所释放出的真实需求。" 若将 2023 年的真实市场需求视为 50%,那么 2024 年有望提升至 80%。"
价格方面,彭杰表示,2024 年分立器件整体价格预计保持稳定,不会出现上涨。他认为,小信号和二极管桥产品价格已基本触底,因此建议供应链通过调整品牌和渠道策略,以实现成本降低的目标。不过,由于大量额外产能的释放,功率器件价格仍将继续下行。
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路径,彭杰判断,分立器件将聚焦两条路线:一是规模化路线,主要针对通用的、可替代性强的产品,通过 5-10 倍的规模化生产,提升渗透率、客户粘性和产品能力;二是差异化路线,通过优化企业模式和增强研发能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03
结 语
总的来看,伴随着手机、新能源汽车、家电等终端需求的回暖,电子元器件行业有望在 2024 年实现触底反弹,但复苏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钟源辉建议,所有的从业者秉持四个坚持:坚持等待行业需求的重启、坚持等待竞争对手的退出、坚持提升产品性价比、坚持提升行业高效率。
同时,他也在 2024 中国被动元器件高峰论坛上呼吁,得益于国内厂商的持续创新,国产品牌正逐步缩小与海外品牌的差距,供应链方面应积极推动国产化进程,为国内被动元器件品牌创造替代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