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漲價超7倍!多類電子元器件價格上漲,歡迎閱讀。
過去一年,受半導體周期性調整影響,電子元器件的庫存壓力越來越大。行業整體處于去庫存階段,真實需求仍有待恢復。不過,最新企業交期趨勢表明,電子元器件市場的好日子越來越近了。
以分立器件和被動元器件為例,據富昌電子數據,頭部企業的貨期大多表現為下降或持平态勢,行業庫存水平逐漸回落至健康水位,部分產品價格呈現上漲态勢。随着周期性拐點漸進,行業也将迎來新的挑戰與機會。
經過長時間的庫存調整和價格策略,行業整體銷售态勢是否有望實現強勁反彈?展望 2024 年,各類產品的價格走勢将呈現何種變化?哪些市場前景值得關注?今天,我們将結合 2024 中國被動元器件高峰論壇上透露的最新動态,來聊聊分立器件和被動元器件的市場發展趨勢。
01
被動元器件
核心 Tips
薄膜電容、厚膜電阻、薄膜電阻、電流檢測電阻等產品價格呈上漲态勢
村田 LQH 系列電感產品,價格上漲超 7 倍
部分 MLCC 價格有所上漲,但還在虧損
高容 MLCC 的供應短缺現象仍然存在
" 訂單保衛戰 " 或将成為 2024 年 MLCC 主旋律
針對被動元器件類别,芯師爺共統計 33 個品牌、117 款產品交期。其中貨期呈穩定狀态有 77 款產品,占比 63.6%,呈下降狀态的有 35 款產品,占比 28.9%;價格呈穩定狀态的有 105 款,占比 86.7%。
相較于年初,2023 年被動元器件的貨期持續縮短,部分電阻器、濾波器的交貨時間有所延長,不同品牌的同類產品貨期有所差異。
價格方面,被動元器件整體保持穩定;部分產品價格呈上漲态勢,如薄膜電容、厚膜電阻、薄膜電阻、電流檢測電阻等,交期最長達 52 周,涉及 CDE、Paktron Capacitors、羅姆、TT Electronics - IRC、Vishay 等品牌。
滑動查看長圖;數據來源:富昌電子,制圖:芯師爺
聚焦具體產品品類,電感器和陶瓷電容器備受關注。其中,電感器的交貨時間趨于穩定,整體為 12-20 周,部分品牌如 Sumida、Würth Elektronik 交期最高達 40 周;陶瓷電容器貨期整體處于 8-20 周,TDK、TDK EPCOS 的汽車級產品貨期最長達 42 周。
電感產品近期迎來了一陣搶購潮,據業内人士透露,村田的電感產品 LQH 系列漲幅驚人,價格上漲超 7 倍," 除了 LQH 系列,DLW 系列也在缺貨 "。此前芯師爺也曾報道《MLCC 龍頭緊急通知:停工近半年!》,受 1 月日本地震影響,MLCC 龍頭廠村田宣布穴水村田制作所将繼續停工,并預計 5 月中旬之前都将無法恢復生產,其產品也因此受到市場追捧。
展望電感器的未來趨勢,國巨磁性元件事業群顧問、奇力新集團項目負責人顧文濤提出,VR/MR、新能源汽車、AI 計算将成為電感行業未來的重要增長點,面對應用端的高效率、低損耗等要求,行業将需要很多高階的功能電感和共模電感。
而在陶瓷電容器領網域,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市場規模占比約 93%,是全球用量最大的被動電子元件之一,被喻為 " 電子工業大米 "。該行業自 2021 年 Q2 進入下行周期,價格持續走跌,消費級 MLCC 價格幾乎全線倒挂,相關廠商庫存水位也不斷升高,紛紛開啟去庫存計劃。
2023 年下半年開始,随着大部分企業完成去庫存,MLCC 市場逐漸回暖,價格基本趨于平穩。此外,随着需求的逐步回升,個别物料出現供需失衡現象,多家廠商發布漲價通知。一時間,行業周期的拐點似乎将要到來。
然而,對去庫存中起到重要緩衝、洩壓作用的經銷商而言,行業下行态勢尚未終結。明利威董事長鍾源輝坦言,過去兩年間,MLCC 價格倒挂現象的确存在。盡管 2023 年底至 2024 年 1 月,部分產品價格有所上漲,漲價集中在 106 系列和 104 系列,但實際上,多數 MLCC 代理商仍在承受虧損。不過長期來看,2024 年 MLCC 行業整體看漲。
圖源:2024 中國被動元器件高峰論壇
而在上遊原廠看來,低迷的行情并未影響行業增長。三環集團事業部副總經理孫鵬表示,盡管這兩年 MLCC 行業低迷,但是通訊、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等領網域的發展促進了需求提升。過去四年裡,MLCC 全球市場規模持續增長,中國市場約占 50%。
調研機構的觀點與之一致。TrendForce 認為,2023-2024 年 MLCC 市場需求進入低速成長期,產業成長空間有限,2023 全年 MLCC 需求量預估約 41,930 億顆,年增率僅約 3%,主要應用市場是智能手機、車用、PC 等。
圖源:TrendForce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 MLCC 的整體市場狀況趨于穩定,但高容 MLCC 的供應短缺現象仍然存在。
孫鵬指出,此現象的主要成因可分為兩點:一是高端 MLCC 供應鏈的垂直整合難度較大,行業壁壘較高,以疊層技術為例,行業龍頭村田可實現 1600 層,韓系廠商約為 1200 層,而我國廠商僅能達到 1000 層;二是高容產品的生產周期較長,相較于中低容產品,高容產品在流延膜片長度、印刷膜帶長度、疊層時間等方面存在近 10 倍的差距。
圖源:DIGITIMES
作為從 2022 年開始增速最快的細分市場,高容 MLCC 備受國内外廠商的高度關注。高容市場的代表正是汽車應用,據村田測算,随着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加速滲透,未來五年高容 MLCC 用有望實現接近翻倍的增長,高可靠性的 MLCC 用量則會有近 3 倍的提升。
除了高容化,微型化、高可靠度、高頻化、高壓化都是 MLCC 公認的發展方向,包括村田、TDK、太陽誘電、三星等頭部的日韓廠商,以及三環集團、風華高科、微容科技、宇陽科技等國内廠商均圍繞這一趨勢積極布局。
針對未來發展趨勢,鍾源輝提出,過去行情低迷時,汽車和網通市場表現相對較好,2024 年下半年消費類可能起量;而長遠來看,汽車產業是 MLCC 目前最确定的下一個增長點。随着汽車產業的更新,車規級 MLCC 的需求量将持續上升。從頭部廠商的產業布局來看,諸如村田、三星、國巨等企業紛紛加大車用 MLCC 產能擴張力度,以拓展全球車用市場業務。
展望 2024 年," 訂單保衛戰 " 或将成為 MLCC 行業主旋律。TrendForce 預測,2024 年在 MLCC 產業仍是低速成長的預期下,将更考驗各家供應商的產品應用廣度和财務運營韌性。
其中,村田計劃從 2024 年第一季議價活動,以主打高容、耐高溫、耐高壓產品的積極競價,為 2024 年訂單保衛戰做出表态;而三星、國巨為确保訂單,也大幅降價消費級 10u~47u X5R-X6S 等高端 MLCC 產品價格。不過,有產業人士也表示,2024 年不會有大規模的價格戰,僅有個别國產品牌和海外品牌下半年可能會出現短期價格戰。
02
分立器件
核心 Tips
IGBT、寬帶隙 MOSFET、高壓 MOSFET 等貨期最高 50 周
小信号器件或将出現供應短缺
MOSFET 的競争會更加 " 卷 "
功率器件價格仍将繼續下行
真實市場需求有望提升至 80%
在分立器件類别中,芯師爺共統計 25 個品牌、114 款產品交期,因產品種類多,產品貨期差異比較大,落在 4-54 周之間。其中貨期呈穩定狀态有 64 款產品,占比 53.3%,呈下降狀态的有 47 款產品,占比 39.1%;價格呈穩定狀态或依市場調整的有 110 款,占比 91.6%。
與 2022 年相比,2023 年分立器件的貨期整體實現大幅下降,且產品的交貨時間仍在縮短,價格上整體保持穩定。
不過,部分產品的貨期最高仍在 50 周以上,如 IGBT、寬帶隙 MOSFET、高壓 MOSFET 等,庫存去化仍将持續進行。
滑動查看長圖;數據來源:富昌電子,制圖:芯師爺
依據功率和電流指标劃分,分立器件可分為小信号器件(<1A 以下)、二極管橋(≥1A)和功率器件,三者在生產工藝(芯片尺寸和封裝尺寸)、產品應用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與主流的芯片產品不同,由于技術難度和門檻較低,小信号器件的未來競争将取決于規模大小以及封測產線的先進程度,因此,後建封測產線的廠商反而會更具優勢。
" 在過去幾年供應緊張的時期,小信号器件亦未見大量擴產行動。因此,在正常市場行情下,預測可能在明年或市場反彈之際出現供應短缺。" 業内人士向芯師爺透露,這類產品的封測產能遠大于市場真實需求,但 wafer 的結構性短缺或須警惕。
晶導微集團銷售總經理彭傑認為,二極管橋技術的發展主流趨勢為 IDM 模式,只有實現規模化生產,才能确保企業具備持續競争力。根據對當前頭部廠商產能利用率的分析,預計到 2024 年,此類產品市場供應仍将大于需求,且未來供應成本相對穩定。
圖源:攝圖網
在功率器件領網域,IDM 策略能夠為廠商帶來持續的技術和成本競争優勢,使其成為核心元器件的供應商。而非 IDM 廠商則具備靈活性優勢,能在產品覆蓋範圍上實現更廣泛的布局。
展望 2024 年,功率器件產品供應将保持相對穩定,其中 MOSFET 仍擁有大量額外產能,因此在這一領網域的競争會更加 " 卷 "。
對于時下熱門的第三代半導體,有產業人士表示,當前階段,僅專注于第三代半導體產品的企業無一盈利,皆需其他產品線的造血支持。
" 我已經觀察到許多此類企業,無論是芯片設計公司還是芯片制造商,都面臨着巨大的挑戰,甚至有一些已瀕臨破產。" 因此,此類企業的整體經營能力或将成為關鍵評估因素,而僅專注于第三代半導體領網域的公司,大部分可能會面臨嚴重的經營壓力。
圖源:攝圖網
在 2024 中國被動元器件高峰論壇上,多位業内人士均指出,2023 年下半年,分立器件的市場行情和價格壓力得到了顯著緩解。此外,2023 年第四季度的相關訂單量和需求量均出現了明顯回升。
談及分立器件 2024 年的行情趨勢,行業人士表示總體需求将呈現上升态勢。但也強調,這并非源于市場需求或特定行業的變動,更多來自庫存去化後所釋放出的真實需求。" 若将 2023 年的真實市場需求視為 50%,那麼 2024 年有望提升至 80%。"
價格方面,彭傑表示,2024 年分立器件整體價格預計保持穩定,不會出現上漲。他認為,小信号和二極管橋產品價格已基本觸底,因此建議供應鏈通過調整品牌和渠道策略,以實現成本降低的目标。不過,由于大量額外產能的釋放,功率器件價格仍将繼續下行。
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路徑,彭傑判斷,分立器件将聚焦兩條路線:一是規模化路線,主要針對通用的、可替代性強的產品,通過 5-10 倍的規模化生產,提升滲透率、客戶粘性和產品能力;二是差異化路線,通過優化企業模式和增強研發能力,打造差異化競争優勢。
03
結 語
總的來看,伴随着手機、新能源汽車、家電等終端需求的回暖,電子元器件行業有望在 2024 年實現觸底反彈,但復蘇仍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鍾源輝建議,所有的從業者秉持四個堅持:堅持等待行業需求的重啟、堅持等待競争對手的退出、堅持提升產品性價比、堅持提升行業高效率。
同時,他也在 2024 中國被動元器件高峰論壇上呼籲,得益于國内廠商的持續創新,國產品牌正逐步縮小與海外品牌的差距,供應鏈方面應積極推動國產化進程,為國内被動元器件品牌創造替代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