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比亚迪王传福:智能不只是座舱和智驾,而是整车智能,欢迎阅读。
年销量超过 300 万辆的比亚迪,不仅蝉联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也成为中国汽车工业 70 年以来,首个进入全球销量前 10 的中国汽车品牌。
它的市场节奏牵动全行业,出海布局辐射六大洲 70 多个国家,产业模式成为行业的风向标。这家新能源车巨头未来将走向何处,战略思考是什么,都成为行业的关注重心。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梦想日发言
而在 1 月 16 日的比亚迪梦想日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一番发言,几乎描绘了这家公司未来 5-10 年的战略形态。
" 上半年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 "。这是王传福早年前对新能源汽车格局演变的一句箴言,如今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毫无疑问,比亚迪在 " 上半场电动化 " 的竞争中,已经脱颖而出。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发言:2023 年比亚迪的销量超过了 300 万台,同比增长超过 60%,同样在去年;比亚迪出口汽车 24.3 万台,同比增长了 337%,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最多的中国品牌,他们的第一支出海船队命名为 " 开拓者 ",已经驶向欧洲。
比亚迪电动化的制胜优势,源自前瞻性的新能源产业布局和长达 20 余年的行业积累。但是在进入 " 下半场智能化 " 的角逐中,比亚迪则似乎不再具有独有话语权。
特斯拉和国内的一众新造车公司,早已通过自研自制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抢过 " 智能化 " 大旗。
尤其在 2023 年,智能驾驶的开城大战更成为行业的一出大戏。而比亚迪却声量渐微,其城区智能驾驶领航功能至今未落地。外界对比亚迪 " 智能化 " 掉队的担忧,情绪渐浓。
对此,王传福也在发言中明确表示:比亚迪非常重视智能驾驶,构建了一套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研发体系,整个自驾团队共有 4000 多名工程师,其中有 1000 多人负责算法和硬體服务,还有 3000 多人负责軟體部分。在智能驾驶领網域里面,无论是团队的规模,还是研发的能力,都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而之所以比亚迪没有去拼抢 " 智能驾驶 " 的先发声量,是因为比亚迪要做出 " 以安全为核心的智能驾驶 "," 所以我们宁可走的稳一些,也要推出最安全最可靠的智能化产品。"
而进入 2024 年,比亚迪将在智能驾驶领網域发力,推出 10 余款配备激光雷达的高阶智能驾驶车型。未来,比亚迪也计划在 20 万元以上的车型提供高阶智能驾驶的选装服务,30 万以上的车型全面标配。
当然,造车 30 余年的王传福,对汽车智能的理解已经不限于 " 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 ",而是智能和电动融合的 " 整车智能 "。
比亚迪的整车智能
"我们认为智能化不只是智舱、智驾,智电融合的整车智能,才是智能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王传福放言。
2023 年,比亚迪推出了 " 易四方 " " 云辇 " 等重磅技术,这些都是电动化和智能化融合的产物,真正打通了车辆的感知、决策、执行。
目前比亚迪已经推出自主研发的整车智能构架 " 璇玑 "。而围绕整车智能,比亚迪未来还将投入 1000 亿元巨额资金。
王传福认为,要实现整车智能,必须站在企业战略层面进行布局,做到全栈资源垂直整合,才能让所有的系统联动融合," 而这一点,现在只有比亚迪能做到。"
以下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发言实录,略经编辑:
欢迎大家来到比亚迪梦想日!
比亚迪是一家以梦想而生的企业。我还记得在 2004 年的北京车展上,比亚迪推出了 ET 纯电动概念车。当时我们提出了用 4 个电机独立控制 4 个轮子,让车辆实现原地掉头的大胆的想法。这是我们 20 年前对未来电动车技术发展的构想。
2023 年,全球首个量产的 4 个独立电机控制技术 " 易四方 " 和大家见面了,并搭载在仰望首款车型 U8 上。
随着 U8 和方程豹 5 的交付,我们真正形成了能满足不同客户全场景需求的多品牌矩阵,并且在过去一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23 年比亚迪的销量超过了 300 万台,同比增长超过 60%。我们不仅蝉联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也成为中国汽车工业 70 年以来,首个进入全球销量前 10 的中国汽车品牌。同样在去年,比亚迪出口汽车 24.3 万台,同比增长了 337%,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最多的中国品牌。
在全球六大洲 70 多个国家,400 多个城市都能看到比亚迪汽车。我们的工厂也开到世界各地,泰国工厂、巴西工厂、匈牙利工厂都在建设中。不仅如此,我们自己的船队也陆续到位,首个命名为 " 开拓者一号 ",已经满载驶向欧洲。未来比亚迪将走进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在出口方面还有一些表现同样亮眼的品牌,比如像上汽、奇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3 年中国汽车出口第一次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国。我相信随着中国汽车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必将诞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的品牌。
能源问题长期困扰人类的发展。再过两个世纪,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将消耗殆尽。据预测,煤还能用 200 年,石油只能用 50 年。长远看,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一个答案,那就是新能源。
比亚迪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早在 2008 年,我们就完成了从能源的获取,存储到应用的全产业链的布局。2016 年,我们提出为全球降温 1 ℃的愿景,朝着绿色梦想的坚定前行。
因此,比亚迪打造了 "7+4+2" 的绿色大交通体系。
7 是代表七大常规领網域,私家车、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车、城市建筑物流车,还有环卫车。4 是代表特殊领網域,比如仓储、港口、矿山、机场。2 是代表两大轨道交通,即云巴与云轨,这一布局覆盖了各种主要的交通场景,用更优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助力人类绿色出行。
这段时间,关于智能化的讨论越来越多。比亚迪在行业最早提出了 " 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现在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上半场电动化,比亚迪起步最早,2006 年就研发出纯电动轿车 F3,2008 年推出全球首款插电混动车型 F3DM,2015 年推出了 800 伏高压平台,2020 年更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刀片电池。
电动化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基础,要想真正做好智能汽车,不是敲敲打代码就行。跟造房子一个道理,如果没有电动化的坚实基础,智能化就是危房,一推就倒。
下半场智能化,比亚迪也是最早布局,我们打造了当时行业唯一一个 100% 兼容手机生态的智能网联系统 Dilink。
在自动驾驶方面,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经常被混为一谈,实际上他们是两回事,完全不一样。我们以前曾经讲过,无人驾驶是忽悠,是因为现阶段,无人驾驶无论从法律法规还是技术的成熟度,都不具备落地的条件。
比亚迪最早提出 " 安全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 ",近两年在汽车行业被多次引用,也成为行业的共识。我认为在智能化的时代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宁可走的稳一些,也要推出最安全最可靠的智能化产品。
比亚迪非常重视智能驾驶,构建了一套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研发体系,整个自驾团队共有 4000 多名工程师,其中有 1000 多人负责算法和硬體服务,还有 3000 多人负责軟體部分。在智能驾驶领網域里面,无论是团队的规模,还是研发的能力,都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根据最新的统计,比亚迪 L2 的智能驾驶搭载量已经突破了 260 台,2023 年,比亚迪已售车型的智驾系统搭载率超过了 57%。
2024 年,比亚迪将推出 10 余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高阶智能驾驶车型。未来,我们计划在 20 万元以上的车型提供高阶智能驾驶的选装服务,30 万以上的车型全面标配,用更好的技术,更具有竞争力的成本。
比亚迪在智驾领網域领先的同时,也非常关注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智能化不只是智舱、智驾,智电融合的整车智能,才是智能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我们去年发布了 " 易四方 " " 云辇 " 等重磅技术,这些技术都是电动化和智能化融合的产物,真正打通了车辆的感知、决策、执行。
要实现整车智能,必须站在企业战略层面布局,要做到全栈资源垂直整合,才能让所有的系统联动融合。
这一点,现在只有比亚迪能做到。如果如果一台车动力系统是买来的,底盘系统也是买来的,智能系统还是买来的,连顺畅的交流都做不到,那他怎么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电融合、整车智能。
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构架 " 璇玑 ",让汽车拥有智能化的大腦,联动神经网络,打通了系统壁垒,实行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融合。" 璇玑 " 架构也是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构架,有了璇玑架构后,整车就像一个高级智慧的生命体,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的系统互動。
同时我们也积极拥抱 AI 技术。AI 当前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未来人工智能将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AI 的强大之处在于持续的学习,不断的进化,这种能力离不开大量的数据和高效率的自研。
在 AI 的加持下,智能汽车的感知、决策、执行等各方面都会有质的突破。比亚迪首创的多模态的大模型,赋予整车智能可持续进化的能力。
基于垂直整合的优势,比亚迪通过智能化的构架,打通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各个板块,产生 1+1>2 的效果。这就是由比亚迪率先定义并引领的整车智能战略。
比亚迪将投入 1000 个亿,沿着整车智能的技术路线引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带来更多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加速汽车工业的变革。
世界的发展的驱动力是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离不开心怀梦想的工程师,他们用技术改变世界,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
支撑比亚迪在追梦路上不断前行,是我们强大的工程师团队。30 年前,我是比亚迪第一名工程师,当时整个团队只有 20 几个人,今天的比亚迪拥有 11 大研究院,9 万多名工程师,是世界上研发人员最多的车企。
在全体工程师的努力下,比亚迪累计申请专利 4.5 万项。但真正让我们强大的不只是规模,更重要的是工程师对梦想的执着,最强大的研发能力就是脚踏实地,无论走多远,我们工程师对技术的追求始终不变。
在研发 " 易四方 " 时,我们提出通过四电机独立控制来降低高速爆胎的危险。第一次测试时,可想而知有很大的风险。但是由于许多工程师自告奋勇,如果没人上,这个技术永远成不了。
那一瞬间我又仿佛回到了 30 年前租来的小房子,当时没有好设备,工艺也是在摸索,就这二十几个人,所有人都亲自动手。在我们的眼里只有技术,我们用 30 年的时间,从租来的厂房起,做到了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企业。
这样的故事还发生在我们许多工程师身上,他们以推动技术革新为使命,始终坚持用技术去改变世界,没有这样的工程师文化,就不会有今天的比亚迪。
世界需要梦想,实现梦想需要脚踏实地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