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大汉赋》,谁敢演,欢迎阅读。
作者 | 谢明宏
编辑 | 李春晖
好消息,历史剧巨饼《大汉赋 · 武帝篇》正式备案了。坏消息,主演阵容还未定,历史粉已经在战斗的路上。
微博博主 " 青墟月 " 开启抽奖,名额一百七,奖池两万一,转发过五千,加码谢瑞麟 18K 金项链,转发过一万,再加千足金手链。不过抽奖资格有点小要求:" 未侮辱贬低过卫青 "、" 未诋毁污蔑过卫青粉 "。
想起当年说过卫青是泥腿子,硬糖君默默放下了抽奖的手。据我们曾经的田野调查,汉武圈是历史粉里最腥风血雨的(《历史粉在战斗》)。偶像林立,CP 乱嗑。门规森严,禁忌众多。包括但不限于:
武帝政绩粉和秦始皇、李二凤撕战力比武德;后妃粉专门撕武帝到底最爱谁,陈皇后粉说武帝凤凰男,卫子夫粉说陈皇后是废后;卫青粉和姐姐粉的恩怨很有小农家庭宅斗既视感,主要争到底是姐姐带来了嫁妆卫青,还是卫青为姐姐带来了皇后之位;李广粉则和卫霍粉是世仇,主要矛盾是李广老爹爹不能封侯赖谁;更疯魔的是君臣基情党,坚信武帝与霍去病是 " 朕与将军解战袍 ",后妃属逢场作戏;迁延到戾太子和昭帝粉、宣帝粉,又在吵谁是正统……
选角固然重要,照顾历史粉的情绪可能也重要。《赢天下》和《霍去病传奇》怎么黄的还记得吧?《大汉贤后卫子夫》怎么改名《卫子夫》的,也不算一桩悬案(盲猜陈皇后粉举报的)。
但出品方既然是央视、爱奇艺,硬糖君深感也不能把他们给惯坏了。央妈还是应该高瞻远瞩关心下 " 古代史的当代化 " ——今天的人们怎样看待汉武帝,又需要什么样的汉武帝?
90 生的饼来了!
相较于只有十年演绎空间的张居正(《张居正就该这样拍》),在位五十多年的汉武帝更适合 " 青中老 " 三个代际分开选角。上回我们说的 " 少年张晚意,中年辛柏青,老年王劲松 " 好像还可以拿来再填一次空。
不过,根据陈道明和陈宝国独自饰演帝王中年及老年的成功经验,央妈可能会选择单个演员来纵贯武帝一生,少年时期就用年轻演员一笔带过。无论如何,绝不能让三四十的演员扮嫩,重现张鲁一在《大秦赋》里梳着刘海说 " 我要跟你浪迹天涯 " 的惨剧。
陈宝国演《汉武大帝》时 48 岁,陈道明拍《康熙王朝》时 45 岁,考虑到当下年轻化、市场化的需求,80 生正当年,90 生也颇可争取。营销号说参加试镜的有胡歌、肖战、陈晓、张晚意、于适、成毅。不能当真,但确实代表大家第一反应就想到这些人。
其实,应该把胡歌、王凯、黄晓明、陈坤、陆毅放一起讨论。鉴于黄晓明演过《大汉天子》,再演《大汉赋》应该是不错的宇宙联动。胡歌感觉更适合梅长苏那样的谋臣,东方朔和主父偃可以优先考虑他,演好了不比刘彻的人物弧光差。
陈晓(《云中歌》演过汉宣帝)和陈坤的问题在于,权谋里少了几许阳谋味道,也许林平之和厂花的形象让硬糖君误解了他俩爱玩阴的。事实上,武帝从登基到中年打匈奴晚年玩巫蛊,阳谋和阴谋兼具,用林俊杰的歌来说就是 " 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的摸 "。
陆毅和王凯实是守成君主的长相,特别适合谥号 " 文 "、" 德 "、" 仁 ",离 " 武 " 字尚欠火候。现在的小年轻,没看过唐国强老师的诸葛亮,便把《新三国》奉为童年佳作。唐国强一摇羽扇那是难知阴阳的谋略,陆毅一摇羽扇那是他真觉得热了。
90 生里,肖战接到再大的饼硬糖君也不觉奇怪了,毕竟徐克都接上了。《玉骨遥》里的黑化戏份,让人感觉他是可以挖掘人物阴暗面的。作为一个不受景帝待见的皇子(毕竟随随便便起了个名字叫彘,历史粉起外号 " 野猪 "),他的登基之路本就不会是个完完全全的明朗少年。可能有点像王晶魔改《倚天屠龙记》的张无忌性格,看起来阳光正义,实则谋算人心步步为营。
成毅再年轻五岁,硬糖君力荐他演霍去病,那种看起来一推就倒的书生样却把匈奴杀得屁滚尿流的反差感谁懂?现在的话,吴磊和于适都挺适合。考虑到爱奇艺参与出品,桃太子陈哲远应得一个角色,丞磊亦有机会。看丞磊老成持重,卫青是适配的。陈哲远看着还是太嫩,可以演年纪小一些的霍光,后期崛起为辅政大臣。
如何认识汉武帝?
总览从古至今的武帝评价,会发现历史粉所迷恋的武德功绩颇有立不住脚的地方。这与每个时代的历史书写有关,也与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人们需要的历史面貌有关。
首先,司马迁对武帝的评价就比较含蓄。《匈奴列传》里说:" 将率席中国广大,气奋,人主因以决策,是以建功不深。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 说的很含蓄,治国打仗的关键在于用人,用人不好就会 " 建功不深 "。谁不会用人,谁建功不深,春秋笔法可见一斑。
其次,宋代更是武帝形象的大翻车时代。诗人王十朋写过一首《武帝》,诗云:" 武帝英雄类始皇,甘心黩武国几亡。晚年赖有知人术,解把婴儿付霍光。"
这个评价可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老王认为武帝其实跟秦始皇差不多,只是没有把国家玩脱。晚年仗着识人之术,把昭帝托付给了有才干的霍光。这可能与宋代主流武德枯竭、文官当道有关,毕竟宋代官家喜欢年轻人去啃书里的黄金屋,太祖舞刀弄枪得来江山对武道也就颇怀忌惮。
对于爱打仗的汉武帝,司马光同样不感冒。"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无异于秦始皇几矣。"
北京大学的辛德勇老师前几年有部巨作《制造汉武帝》,旨在厘清《资治通鉴》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产生偏差的原因。他认为由于武帝没有按照司马光所期望的政治路线进行转变,故而采取了部分有问题的史料加以建构,以满足自己的政治理论图景。
最后,近代的史学大家也不爱汉武帝。吕思勉算的是经济账,老彻你的仗是打热闹了,但是不经济不实惠。"(他)汉武帝所作的事情,譬如事四夷、开漕渠、徙贫民,原也是做得的事。然而应当花一个钱的事,他做起来总得花到十个八个。而且绝不考察事情的轻重缓急……文景以前七十年的积蓄,到此就扫地以尽。"
钱穆也是算钱,但看到的是宏观制度层面的问题。他认为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政策,并未真正解决汉初以降的经济问题,反而将社会财富聚集于朝廷,埋下隐患。" 汉武帝虽有雄才大略,亦自飘转于时代潮流之鼓荡中,而有其所不自知。"
费正清更是把昭宣时代的烂摊子,溯源到了武帝头上。祖上债,子孙偿。" 汉武帝留下的可怜的烂摊子还是靠儿子收拾,所以汉书昭帝本纪里面,到处都是罢这个、罢那个。撤销强令养马的政策、撤销盐铁、酒类专卖,与民生息。"
吕钱费三人的观点,应该和近代中国凋敝的经济环境有关,频仍的战争让百姓和社会经济来不及休息,让人对汉武帝时期人民生活之艰难有更多共情。
变动中的汉武帝形象
但到了本世纪初的大众文化中,开疆拓土的汉武帝似乎又变得金光闪闪了。从黄晓明的《大汉天子》到陈宝国的《汉武大帝》,影视剧中的汉武帝完成了从少年意气到中年雄主的形象构建。着眼于汉武帝这两个极具生命力的阶段,与本世纪初改开的红利期紧密相关。充满了接纳新鲜事物的勇气,也充满了踏入改革深水区的迷思。
2002 年的《大汉天子》由香港导演梁本熙执导,该剧不仅青春气息十足,还给女性角色提供了一个任意驰骋野蛮生长的空间,堪称红粉政治史。
剧中,贾静雯饰演的才女念奴娇面对少年天子的追求不为所动,选择和陈道明的东方朔过闲云野鹤的生活。这对幼年的硬糖君产生了强大的心理冲击:为什么不要帅气的晓明哥选择长胡子的糟老头啊?现在看,是硬糖君冒昧了。我是念奴娇,也选叔味正浓的道明,不要眉飞色舞尚待去油的晓明。
陈紫函饰演的平阳公主,看似在为弟弟奔走,但流露出的权欲和野心不容小觑。淮南王刘安之女刘陵更是让人感到惊艳,她像是一朵带刺曼陀罗,周游在各个政治势力之间。即便失败也不怨天尤人,坚持女性应该活出想要的人生。这种精神状态,在近年的古装剧里早就被阉割了。
2005 年的《汉武大帝》则是关注意识形态战的先驱,剧集通过汉武时期黄老思想向儒家思想的转型路线,讲述了一个极具现代启示的故事。即如何在内忧外患的时代,知常达变、冲破藩篱,完成一代人的理想。
剧集开篇便展现了窦太后与景帝母子,黄老思想的 " 同 " 中之 " 异 "。景帝想采纳晁错的意见削藩,而窦太后固执黄老,坚决反对变革。在一片 " 诛晁错,清君侧 " 的呼声里,杀不杀晁错成为了两人的分界点。
刘彻被立为太子后,太后与景帝的思想缠斗还在继续。景帝用心良苦给刘彻挑选了太子太傅,要求对方讲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窦太后则请了汲黯担任太子洗马,让他为刘彻讲黄老之道。
布拉德雷认为 " 把兴趣集中在内心斗争上面是更伟大的戏剧 ",毫无疑问《汉武大帝》做到了。剧中汉武帝即位之后羽翼未丰,表面上仍然给窦太后请安,谎称读了老子的五千言取悦祖母,在被跟踪监视、强行赐婚等事情上均表示服从。但实际上,他并未放弃儒家之道下的锐意改革,在上林苑练兵韬光养晦。敷衍式的服帖背后,是人物内心的对峙。
汉武帝从来就是一个变动的形象,他可以是挥斥方遒的少年,也可以是隐忍蛰伏的腹黑君主,更可以是巫蛊之祸后孤独寂寞的老人。甚至他与戾太子的关系,都可以好好发掘在荧幕上重构。
用嗲子文学来套刘据," 身为太子嫡长子,我从来没有勇气和父亲坐在一起喝一杯酒。我怕看见父亲深邃的眼睛,那是整个大汉朝男人这辈子最恐惧的东西。但同样,父亲的称赞也是我这一生触摸不到的星光。"
变动中的汉武帝,凝聚了每个时代的社会共识。没有作业可抄的《大汉赋》,需要交出一份全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