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理财经验:凑个热闹,给胡锡进推荐几只基金~,欢迎阅读。
哈哈,熊市欢乐多。
老胡要来 A 股了,
想一起感受行情的起落涨跌,成为中国股市悲喜交错的一部分,
也想赚点钱,客户经理说,逆势入场,赚钱的概率更大一些。
李大霄及时给出回应:
胡总胡总,要循序渐进,先买基金再买股票。
先买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指数基金、股票基金,毕业后才能买股票。
啥,你觉得大霄的观点挺中肯?
那是没刷到这条评论:
" 这么低的位置进场明显就是来捡钱的,先货基、再债基,然后指数、主动权益、股票,保准最高点满仓股票。"
哈哈哈,这哥们是个人才 ~
不过话说回来,老胡也给了我们启发:
如果重新来过,回到几年前,我们要怎么买基金呢?
(1)不迷信明星基金经理
这应该是这几年最深刻的教训了,
甭管他过往收益多高,操作水平多厉害,可能都逃不过 " 均值回归 " 的魔咒。
我们以 2019 年之前成立的百亿主动基金为例,2021 年春节前风光无限,翻倍,甚至涨了 200%、300% 的基金都有。
但 2021 年春节后,大部分都没保住收益,
看平均收益的话,
2021 年春节后,这些基金平均跌了 15.4%,虽然跑赢了沪深 300,但主要是因为部分基金重仓新能源,在 2021 年拉了一把。
看 2022 年以来收益的话更直观,
这些基金平均跌了 23.5%,还跑输沪深 300 指数 0.1 个点。
所以,哪有那么多投资神话啊。
说到底,
基金收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贝塔收益,市场给的,靠天吃饭;另一部分是阿尔法收益,基金经理通过自己努力赚的,但这部分占比并不高。
所以最终就形成了这么个结果:基金收益受市场涨跌影响很大,逆风期,很少有基金能走出独立行情。
但不巧的是,大部分人是在基金经理的高光时刻买入,然后跟着一起经历了谷底,又可能在重新站起来的过程中 " 保本出 ",留下一个 "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 的遗憾 ...
(2)基金不会永远涨
这点,牛市入场的小伙伴感受最深刻,
刚开始的时候,随便买只基金都能涨,即使跌了,过几天也能涨回来,那持有体验不要太好。
但这其实是搭了牛市的便车,熊市一来,一切都原形毕露了:原来基金也会跌,而且会跌那么久、跌那么深,有一种 " 深不见底 ",被按在地上反复摩擦的绝望感。
(3)大周期择时 & 择风格
基金经理不能平稳穿越牛熊,熊市又痛的让人刻骨铭心,那基民怎么办呢?
让我们深层次扒下去:
1)市场本身就是牛熊交替的,这点我们无法改变;
2)基金经理不能平稳穿越牛熊有两个原因:
一是不择时。
公募基金追求的是相对收益,基金经理还有排名压力,即使知道当前行情火爆,潜在风险大,但因为不知道行情还能涨多久、还能涨多少,再加上还有排名压力,这就导致基金经理明知有风险也很难做出减仓的决定。
二是能力圈限制。
这也是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有些基金经理就是擅长成长,有些基金经理就是擅长价值,再加上大盘风格、小盘风格,这就决定了基金经理赚的主要是能力圈内的钱。
当持仓和市场风格适应时,基金涨的又快又稳;在持仓和市场风格不适应后,净值又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所以,解决方法是这样的:
首先,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牛熊交替,那就去适应、去习惯市场的涨跌,而且只有做到这一点后才能算一位合格的基民,才算打开了基民赚钱的大门。
其次,基金经理不择时,但我们可以自己择时。在市场明显高估,甚至泡沫化的时候及时离场,毕竟赚和亏都是自己的钱,宁愿少赚,也不要承担过多风险。
最后,基金经理受限于能力圈,但我们可以根据市场风格变化选择不同类型的基金。比如,在成长风格涨到极致时,卖出成长风格的基金,在价值风格跌到谷底时,买入价值风格的基金。
概括起来其实就一句话,
公募基金追求的是相对收益,但我们不妨用绝对收益的思维去买基金,宁愿少赚,也不要承担过多的风险。
(4)不要重仓!不要重仓!!不要重仓!!!
当然,纪律不能忘:再看好一个行业,或一位基金经理,也不要下重仓。
这个也说过很多遍了,
未来永远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保不齐下一秒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所以,虽然看了很多资料,但也不妨把自己至于一个 " 弱者 " 的定位,告诉自己:我对行业和基金经理的了解还不全面,还有很多看不到的地方 ...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上是理念的部分,接下来再说点实际的。
比如,重新来过的话,应该怎么配置组合呢?
(1)方法:核心 + 卫星
首先要有底仓思维,行业通用的解决办法是 " 核心 + 卫星 "。
核心仓位稳定,涨的时候能跟上,不至于踏空行情;跌的时候,因为仓位没那么高,能少跌一些,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
卫星仓位去打野,目的是增强收益,当然,做的不好的话,也可能减弱收益。
通过这套配置,可以让自己的组合处于 " 进可攻、退可守 " 的状态。
(2)适合打底仓(核心仓位)的基金
核心仓位是组合的压舱石,所以对这部分基金的选择就要 " 稳 " 一些,主要是这几类:
1)宽基
比如沪深 300、中证 500 等的指数基金或指数增强基金,这类基金最大的好处是安心。
毕竟就像市场上流传甚广的那句 " 指数永远不会死 ",买宽基,你知道下限在哪里,没有基金经理风格漂移的担忧,也没有基金经理选错行业、选错股票的担忧,少了这些负面情绪的干扰,也更容易拿得住。
2)分散、均衡配置的主动基金
这个之前统计过,
被毒打之后,才知道这类基金的好啊 ~
把它们和沪深 300、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作对比,2019、2020 年赛道行情崛起的时候,表现并不突出,同类平均水平罢了。
但 2021 年行情回调后,这些基金却抗住了,2021 年涨了 18.1%,2022 年跌了 15.1%,今年涨了 0.6%,表现明显好于市场平均水平。
这就是分散的好处,不在某一方向上暴露太多仓位,过滤掉市场风格、行业调整的风险,通过精选个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积累超额收益,拉长时间来看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比如,我们看 2019 年以来收益、回撤的话,这些基金平均收益是 132.5%,平均最大回撤是 26.6%,均显著好于沪深 300 和市场平均水平。
涨的时候能跟上,跌的时候能抗住,这些基金也蛮适合打底仓的。
(3)" 卫星 " 仓位的基金
这个就不展开了,
概括起来两个思路:
一是看好 " 底仓 " 中的某只基金,也可以加一部分仓位作为卫星仓位,但要做严格的区分,事先明确底仓仓位是不能随便动的,只拿卫星仓位去做波段。
二是 " 底仓 " 以外的基金,这个就好处理了,该买的时候就买,该卖的时候就卖。
(4)偏债基金 & 纯债基金
当然,还有债基,这种更适合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我们之前也总结过几位:
纯债基金中,马龙、刘万锋是比较优秀的存在。
马龙管的 " 招商产业债 ",2016 年以来年化收益是 5.16%,最大回撤是 2.02%。
刘万锋管的 " 招商双债增强 ",2016 年以来年化收益 5.21%,最大回撤是 2.17%。
当然,还有刘涛,他 2016 年 5 月才开始管基金,上次没把他筛出来。
看业绩的话,他表现也很好,2016 年以来,鹏华丰融年化收益是 6.78%,最大回撤是 2.93%。
权益仓位没那么重的偏债基金中,胡剑、欧阳凯、姜晓丽、王晓晨、吴剑毅、张翼飞、李君、谭昌杰等是比较稳的基金经理。
2016 年以来,年化收益 5% 左右,最大回撤基本也能控制在 5% 以内。
还有一些更高收益、更大回撤的偏债基金,
张芊、过钧是老前辈了,做的也比较好,2014 年以来基金收益超过 10%,最大回撤也超过了 15%。
还有纪文静、柳万军、李建、余志勇等也做的比较好。
*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蛋卷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 # 寻找热爱基金的你 #
$ 海富通改革驱动混合 ( F519133 ) $ $ 南方转型增长混合 C ( F014499 ) $ $ 国富研究精选混合 ( F4500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