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湊個熱鬧,給胡錫進推薦幾只基金~,歡迎閲讀。
哈哈,熊市歡樂多。
老胡要來 A 股了,
想一起感受行情的起落漲跌,成為中國股市悲喜交錯的一部分,
也想賺點錢,客户經理説,逆勢入場,賺錢的概率更大一些。
李大霄及時給出回應:
胡總胡總,要循序漸進,先買基金再買股票。
先買貨币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指數基金、股票基金,畢業後才能買股票。
啥,你覺得大霄的觀點挺中肯?
那是沒刷到這條評論:
" 這麼低的位置進場明顯就是來撿錢的,先貨基、再債基,然後指數、主動權益、股票,保準最高點滿倉股票。"
哈哈哈,這哥們是個人才 ~
不過話説回來,老胡也給了我們啓發:
如果重新來過,回到幾年前,我們要怎麼買基金呢?
(1)不迷信明星基金經理
這應該是這幾年最深刻的教訓了,
甭管他過往收益多高,操作水平多厲害,可能都逃不過 " 均值回歸 " 的魔咒。
我們以 2019 年之前成立的百億主動基金為例,2021 年春節前風光無限,翻倍,甚至漲了 200%、300% 的基金都有。
但 2021 年春節後,大部分都沒保住收益,
看平均收益的話,
2021 年春節後,這些基金平均跌了 15.4%,雖然跑赢了滬深 300,但主要是因為部分基金重倉新能源,在 2021 年拉了一把。
看 2022 年以來收益的話更直觀,
這些基金平均跌了 23.5%,還跑輸滬深 300 指數 0.1 個點。
所以,哪有那麼多投資神話啊。
説到底,
基金收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貝塔收益,市場給的,靠天吃飯;另一部分是阿爾法收益,基金經理通過自己努力賺的,但這部分占比并不高。
所以最終就形成了這麼個結果:基金收益受市場漲跌影響很大,逆風期,很少有基金能走出獨立行情。
但不巧的是,大部分人是在基金經理的高光時刻買入,然後跟着一起經歷了谷底,又可能在重新站起來的過程中 " 保本出 ",留下一個 " 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 " 的遺憾 ...
(2)基金不會永遠漲
這點,牛市入場的小夥伴感受最深刻,
剛開始的時候,随便買只基金都能漲,即使跌了,過幾天也能漲回來,那持有體驗不要太好。
但這其實是搭了牛市的便車,熊市一來,一切都原形畢露了:原來基金也會跌,而且會跌那麼久、跌那麼深,有一種 " 深不見底 ",被按在地上反復摩擦的絕望感。
(3)大周期擇時 & 擇風格
基金經理不能平穩穿越牛熊,熊市又痛的讓人刻骨銘心,那基民怎麼辦呢?
讓我們深層次扒下去:
1)市場本身就是牛熊交替的,這點我們無法改變;
2)基金經理不能平穩穿越牛熊有兩個原因:
一是不擇時。
公募基金追求的是相對收益,基金經理還有排名壓力,即使知道當前行情火爆,潛在風險大,但因為不知道行情還能漲多久、還能漲多少,再加上還有排名壓力,這就導致基金經理明知有風險也很難做出減倉的決定。
二是能力圈限制。
這也是必須正視的一個現實,有些基金經理就是擅長成長,有些基金經理就是擅長價值,再加上大盤風格、小盤風格,這就決定了基金經理賺的主要是能力圈内的錢。
當持倉和市場風格适應時,基金漲的又快又穩;在持倉和市場風格不适應後,淨值又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所以,解決方法是這樣的:
首先,既然我們無法改變牛熊交替,那就去适應、去習慣市場的漲跌,而且只有做到這一點後才能算一位合格的基民,才算打開了基民賺錢的大門。
其次,基金經理不擇時,但我們可以自己擇時。在市場明顯高估,甚至泡沫化的時候及時離場,畢竟賺和虧都是自己的錢,寧願少賺,也不要承擔過多風險。
最後,基金經理受限于能力圈,但我們可以根據市場風格變化選擇不同類型的基金。比如,在成長風格漲到極致時,賣出成長風格的基金,在價值風格跌到谷底時,買入價值風格的基金。
概括起來其實就一句話,
公募基金追求的是相對收益,但我們不妨用絕對收益的思維去買基金,寧願少賺,也不要承擔過多的風險。
(4)不要重倉!不要重倉!!不要重倉!!!
當然,紀律不能忘:再看好一個行業,或一位基金經理,也不要下重倉。
這個也説過很多遍了,
未來永遠是充滿不确定性的,保不齊下一秒就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所以,雖然看了很多資料,但也不妨把自己至于一個 " 弱者 " 的定位,告訴自己:我對行業和基金經理的了解還不全面,還有很多看不到的地方 ...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上是理念的部分,接下來再説點實際的。
比如,重新來過的話,應該怎麼配置組合呢?
(1)方法:核心 + 衞星
首先要有底倉思維,行業通用的解決辦法是 " 核心 + 衞星 "。
核心倉位穩定,漲的時候能跟上,不至于踏空行情;跌的時候,因為倉位沒那麼高,能少跌一些,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
衞星倉位去打野,目的是增強收益,當然,做的不好的話,也可能減弱收益。
通過這套配置,可以讓自己的組合處于 " 進可攻、退可守 " 的狀态。
(2)适合打底倉(核心倉位)的基金
核心倉位是組合的壓艙石,所以對這部分基金的選擇就要 " 穩 " 一些,主要是這幾類:
1)寬基
比如滬深 300、中證 500 等的指數基金或指數增強基金,這類基金最大的好處是安心。
畢竟就像市場上流傳甚廣的那句 " 指數永遠不會死 ",買寬基,你知道下限在哪裏,沒有基金經理風格漂移的擔憂,也沒有基金經理選錯行業、選錯股票的擔憂,少了這些負面情緒的幹擾,也更容易拿得住。
2)分散、均衡配置的主動基金
這個之前統計過,
被毒打之後,才知道這類基金的好啊 ~
把它們和滬深 300、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作對比,2019、2020 年賽道行情崛起的時候,表現并不突出,同類平均水平罷了。
但 2021 年行情回調後,這些基金卻抗住了,2021 年漲了 18.1%,2022 年跌了 15.1%,今年漲了 0.6%,表現明顯好于市場平均水平。
這就是分散的好處,不在某一方向上暴露太多倉位,過濾掉市場風格、行業調整的風險,通過精選個股,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慢慢積累超額收益,拉長時間來看更容易取得好成績。
比如,我們看 2019 年以來收益、回撤的話,這些基金平均收益是 132.5%,平均最大回撤是 26.6%,均顯著好于滬深 300 和市場平均水平。
漲的時候能跟上,跌的時候能抗住,這些基金也蠻适合打底倉的。
(3)" 衞星 " 倉位的基金
這個就不展開了,
概括起來兩個思路:
一是看好 " 底倉 " 中的某只基金,也可以加一部分倉位作為衞星倉位,但要做嚴格的區分,事先明确底倉倉位是不能随便動的,只拿衞星倉位去做波段。
二是 " 底倉 " 以外的基金,這個就好處理了,該買的時候就買,該賣的時候就賣。
(4)偏債基金 & 純債基金
當然,還有債基,這種更适合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
我們之前也總結過幾位:
純債基金中,馬龍、劉萬鋒是比較優秀的存在。
馬龍管的 " 招商產業債 ",2016 年以來年化收益是 5.16%,最大回撤是 2.02%。
劉萬鋒管的 " 招商雙債增強 ",2016 年以來年化收益 5.21%,最大回撤是 2.17%。
當然,還有劉濤,他 2016 年 5 月才開始管基金,上次沒把他篩出來。
看業績的話,他表現也很好,2016 年以來,鵬華豐融年化收益是 6.78%,最大回撤是 2.93%。
權益倉位沒那麼重的偏債基金中,胡劍、歐陽凱、姜曉麗、王曉晨、吳劍毅、張翼飛、李君、譚昌傑等是比較穩的基金經理。
2016 年以來,年化收益 5% 左右,最大回撤基本也能控制在 5% 以内。
還有一些更高收益、更大回撤的偏債基金,
張芊、過鈞是老前輩了,做的也比較好,2014 年以來基金收益超過 10%,最大回撤也超過了 15%。
還有紀文靜、柳萬軍、李建、餘志勇等也做的比較好。
* 免責聲明:文章内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蛋卷 @雪球創作者中心 @今日話題 # 雪球星計劃公募達人 # # 尋找熱愛基金的你 #
$ 海富通改革驅動混合 ( F519133 ) $ $ 南方轉型增長混合 C ( F014499 ) $ $ 國富研究精選混合 ( F4500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