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8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4%,新能源汽车与汽车出口依然是亮点,欢迎阅读。
在促消费政策、车企降价优惠、新车型上市、暑期出游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消费者购车需求持续释放。延续 7 月的火热行情,8 月新能源车主流厂商交付量继续破万辆,多家品牌甚至创历史新高,为 " 金九银十 " 销售旺季备足马力。
日前,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2023 年 8 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57.5 万辆和 258.2 万辆,环比分别增长 7.2% 和 8.2%,同比分别增长 7.5% 和 8.4%。1-8 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822.5 万辆和 1821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7.4% 和 8%,生产增速较 1-7 月持平,销售增速较 1-7 月回落 0.1 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8 月是车市淡季向 " 金九银十 " 转换的月份。这个 8 月呈现出 " 淡季不淡 " 特点,汽车产销量 200 多万辆的成绩非常不错,说明当前车市在逐渐恢复。
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增长
8 月的新能源车市场颇不平静,价格战的阴霾会否卷土重来一度成为市场焦点。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企年销完成率均未超过 50%,下半年销售承压," 降价潮 " 来势汹汹。一汽 - 大众、特斯拉、零跑、小鹏等十多家车企以限时降价、现金优惠、调整权益、置换补贴、赠送积分、0 利息等方式降价,降幅最高超 7 万元,用 " 以价换量 " 抢跑 " 金九银十 " 销售旺季,也换来了 8 月车市淡季不淡的好成绩。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结合年初经验分析,相比于年初跟风式降价引发价格战,本轮降价比较理性,车企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灵活地进行价格调整,目前来看销量提升的效果比较突出。
中汽协数据显示,8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84.3 万辆和 84.6 万辆,环比分别增长 4.7% 和 8.5%,同比分别增长 22% 和 27%,市场占有率达到 32.8%。1-8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543.4 万和 537.4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6.9% 和 39.2%,市场占有率达到 29.5%。
得益于电动化的优势,8 月份依旧延续了近两年自主品牌高增长,豪华品牌微增长,合资品牌大幅下跌的局面。根据乘联会数据,其中 8 月自主品牌零售 100 万辆,同比增长 17%,环比增长 6%,国内零售份额为 52.1%,同比增长 6.1 个百分点;2023 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 50%,同比增长 4.7 个百分点。
8 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 65 万辆,同比下降 16%,环比增长 10%。8 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 20.1%,同比下降 1 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 16.7%,同比下降 4 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为 8.5%,同比下降 0.4 个百分点;8 月豪华车零售 28 万辆,同比增长 9%,环比增长 14%。
新能源表现方面,8 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 60.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 30.0%;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 5.2%。8 月新能源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比亚迪汽车 274086 辆、特斯拉中国 84159 辆、吉利汽车 47299 辆、广汽埃安 45029 辆、长安汽车 36919 辆、上汽通用五菱 35612 辆、理想汽车 34914 辆、上汽乘用车 26615 辆、长城汽车 26266 辆、蔚来汽车 19329 辆。除了特斯拉之外,清一色中国车企。
汽车出口依然是重头戏
近两年来,汽车出口已经成为我国车企的一大增长点,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也是逐步上升。中汽协数据显示,8 月我国汽车出口达 40.8 万辆,环比增长 3.9%,同比增长 32.1%。1 至 8 月,汽车出口 294.1 万辆,同比增长 61.9%。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 245.5 万辆,同比增长 69.8%;商用车出口 48.6 万辆,同比增长 31.1%。
其中 8 月纯电动汽车出口 8.3 万辆,环比下降 9.9%,同比增长 8.1%;插混汽车出口 0.7 万辆,环比下降 24%,同比增长 8.6%。1 至 8 月,纯电动汽车出口 66.5 万辆,同比增长 1.2 倍;插混汽车出口 6.2 万辆,同比增长 73.5%。
数据显示,8 月,在整车出口的前十位企业中,上汽出口量达 9.6 万辆,同比增长 5.2%,占总出口量的 23.5%。与上年同期相比,比亚迪出口增速最为显著,出口达 2.5 万辆,同比增长 3.7 倍。1 至 8 月,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从增速上来看,比亚迪出口 12.5 万辆,同比增长 6.5 倍;奇瑞出口 55.8 万辆,同比增长 1.2 倍;长城出口 18.2 万辆,同比增长 95.5%。
在今年举办的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上,来自中国的数十家新能源车企 " 集体出海 ",慕尼黑车展素有世界汽车工业 " 奥运会 " 之称,一直是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风向标。而今年参加慕尼黑车展的中国企业数量比上一届翻了一番,证明了中国的电动汽车十分受欢迎。本次车展,来参展的中国企业涉及整车、电池、人工智能等多个关键领網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表示,中国电动车企一部分的成本优势来自中国生产的成本要素,另外一部分的成本优势来自技术的创新。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到欧洲本土生产这个优势依然还是存在,相对于欧洲的传统车企,拥有大约 25% 左右的成本优势。
通过 8 月份的产销情况来看,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 " 金九银十 ",部分车企为扭转被动趋势,主动调整产品价格体系和营销策略,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持续体现。再加上目前汽车原材料价格下调也为新能源汽车创造了降价空间,相信未来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与汽车出口的高增长也会是中国车市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