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健康经验:只有会生活的人,才懂低盐饮食的含金量,欢迎阅读。
自古以来,盐是我们每天必需的调味品,可你是否知道长期高盐也会危害生命?在食物丰富、菜肴繁多的今天,一天吃了多少盐你知道吗?
2021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不良饮食与全球 10.6% 的死亡有关,其中高钠摄入是影响最大的饮食风险因素。而我国居民人均食用盐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也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值上限。
充足科学研究证明,长期高盐饮食所致的高血压、腦卒中、胃癌等疾病,每年导致许多人过早死亡;如今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 27.5%,心血管疾病已位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而解决这个问题,最简便有效的措施就是减少食盐摄入。
© 视觉中国
《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 年)》中号召大家到 2030 年要人均至少减少 20% 盐的摄入量。
为落实健康中国行动,中国营养学会特别倡议:行动起来,合理膳食,健康从减盐开始,口味淡一点,健康多一点。
老话说:百味盐为先。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的推荐:每天摄入盐的量应该小于 5g,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成人每天的盐摄入量也应该控制在 5g 以内。
制图:时尚健康
就是简单的三顿饭,既没去撸串夜宵,也没吃零食,盐的摄入量就已经达到 10.5g 了,接近于我们国家推荐量小于 "5g" 的 2 倍。
不仅仅如此,有些人喜欢吃饭时加一些配菜,例如火腿肠、豆腐乳、泡菜,还有人喜欢吃零食,例如话梅、辣条、薯片,这些都是含盐食物。所以,很多人一天盐的摄入量达到 13 —— 15g 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所以,目前我们中国人的盐摄入量普遍超标。根据《202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国成年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盐摄入量为 9.3 克。
从地理分布上看,农村居民食盐摄入量比城市多,北方居民比南方居民多。调查显示,约 50% 的高血压和 33% 的腦卒中与高盐饮食有关。世卫组织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卫生助理总干事 Oleg Chestnov 博士说过," 如果到 2025 年全球能够实现减盐 30% 这一目标,就可将数百万人从心脏病、中风和相关病症中拯救过来 "。
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对食盐的需要量也不同。
制图:时尚健康 图片:图虫 @Mars
有人觉得,盐吃多了,多喝水就完事了,有什么好担心的!然而,实际情况是,吃盐太多不仅毁掉健康、身体,还会影响容貌。
盐摄入过多,容易养成重口味的饮食习惯,而往往不健康的食物在口味上都比较重,长期摄入这样的膳食,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盐摄入过多还会加重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统的负担,容易引起血压的升高,进而心梗、腦梗的风险也会增加。
盐摄入过多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不仅影响身体的正常新陈代谢还容易导致肾结石等肾脏疾病。
盐摄入过多还容易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主要是因为盐的摄入量增加会加剧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而大家都知道,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的常见诱发因素。
盐摄入过多还容易导致体内水分丢失,如果长期高盐饮食,皮肤也会相应的丢失更多水分,造成皮肤松弛,皱纹增加,失去弹性,让人容易衰老。
说到盐的摄入,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做菜时放盐的动作,认为只要经常在家吃饭,或者在外面吃饭时叮嘱少放盐就可以了。其实不然,除了日需烹饪的食用盐之外,还有一类我们看不见的隐形盐,它们无时无刻不阻碍着我们的控盐步伐,接下来就让它们现出原形。
这类的隐形盐主要有 4 种存在形式:
隐藏在调味品当中
盐,本身就是调味品,还有很多调味品虽然不是盐但是含有盐。例如:豆腐乳、椒盐、番茄酱、橄榄菜、各式酱油、豆瓣酱黄酱、浓汤宝、辣酱、调料包等都含有不少盐。我们在烹饪食物放调味品的时候,一定要对使用的调味品充分了解,以免造成盐过量。
隐藏在零食当中
零食中的盐含量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例如苏打饼干、风味坚果、辣条、各类薯片、运动饮料、话梅、冰激凌等等这些平时吃的零食中,都含有不少的盐。经常吃零食很容易形成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平时应该尽量选择健康零食,例如酸奶、原味坚果、新鲜水果等。
隐藏在腌制食物中
中国家庭喜欢吃的各种传统腌制食物中也含有大量隐形盐,例如咸鸭蛋、酱牛肉、咸菜、老板菜、火腿肠、腌肉腊肉、风干鸡、腊肠香肠、腌鱼等食物,都是含盐大户。
隐藏在方便食品中
有很多方便食品,甚至是主食类的食物,其中也含有不少的隐形盐,例如大家经常当成早餐吃的切片面包、方便面,还有很多家庭必备的挂面,含盐量都很多。
常见的含有大量隐形盐的食物,供大家参考,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鉴别:
制图:时尚健康
有些人听了关于低盐和健康饮食的建议,往往想要放弃,因为觉得要改变的地方太多,而且也太难了,简直是与日常生活的习惯相背离,告别了 " 美好的 " 生活。其实,饮食偏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要习惯吃含盐量低得多的食物大约需要 6~8 周。淡口味习惯一旦形成,身体就会拒绝很咸的食物,因为吃的时候会觉得 " 苦 " 或者不舒服。
我们推荐了养成淡口味的 8 条建议,大家不妨一周尝试做一条,日积月累,或许某一天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低盐饮食的好习惯:
咸味的汤只喝一碗
外出吃饭,每餐如果喝 2 碗汤(500ml),两顿正餐,光从汤里,就能轻轻松松突破一天的 80% 的用盐量。
控制数量,每餐只喝一小碗,比如 200ml,哺乳期的女性可以略微增加。如果是自己煮的汤,盐要在出锅前才加。太早放盐,盐分容易被食材吸收,汤里尝不出咸味,会不自觉的额外多加很多盐。
如果汤里使用了干贝、火腿、咸肉、笋干、虾皮榨菜等咸味的食材,需要限制盐的用量。
如果汤里加了鸡精味精,也要减少用盐。2g 鸡精与 1g 盐要同等换算。
不要用菜汤、酱汁、咖喱汁拌饭或者蘸馒头烧饼等主食吃
菜肴的盐分在 1% 左右,汤的盐分在 0.5%,而卤汁的盐分更是高达 5~8%。吃外卖或者去餐馆,盐分含量往往翻倍。戒掉用这些酱汁或汤汁拌主食的习惯,一顿饭能轻轻松松减少 1~2g 盐。
少吃咸味的主食
我们并不会因为吃有味道的主食而减少了菜里面的盐分,所以要少吃成味的主食,比如咸面包、炒饭炒面、烙饼、花卷,有助于减少盐分摄入。
减少 " 盐上加盐 " 的做法
吃火锅或者热菜的时候,对于本来就是咸味的锅底或者食物,尽量少蘸口味重的酱料或者椒盐。比如吃猪肚鸡的锅底,就尽量不要再蘸酱油、XO 酱这种咸味酱料;吃乳鸽,不要再蘸椒盐调料。
© 视觉中国
类似的食品,买钠含量最低的品牌或者品种
比如同一品牌的两款猪肉脯,在其他营养成分差不多的情况下,芝麻味比原味的多 44% 的盐分,建议选择盐分更少的原味口味。
有些甜味食物其实很咸
话梅和蜜饯,这种又甜又咸的零食,比吃单纯的咸味零食更容易吃更多盐,因为甜味和咸味会互相掩盖。再比如,番茄酱的含盐量达到 2.5%,比我们日常吃的菜咸 2.5 倍,但是我们往往不会觉得很咸或者很甜。少吃这些酸甜口味的菜肴,既能控糖又能控盐。
连锁快餐厅,可以上网查一下食物的钠含量
快餐厅一直是高盐分的重灾区,点菜时,可以要求去掉额外的盐或者特别咸的调料来减少盐分的摄入。比如买薯条要求不加盐,吃的时候也少蘸番茄酱。
喝饮料前先看营养标签
我们往往忽略了饮料中也有不少的盐分。一瓶饮料的容量约为 500~600ml,即使本身含盐量不高,但是由于喝的量大,这部分的量也不容易小觑。比如一款盐汽水,一瓶 600ml,喝一瓶,相当于吃 1.8g 盐。选购饮料的时候看看营养成分表。虽然夏天出汗量变大,但是由于大部分人群本身吃的已经很咸了,盐的摄入量超过推荐值的一倍,完全没有必要从饮料中补充盐分。
晚放盐胜过早放盐
舌头味蕾上有咸味感受器,它与食物表面附着的钠离子发生作用,才能感知到咸味。如果晚放盐,或者少放些盐、起锅前加少量酱油增味,盐分尚未深入到食品内部,但舌头上照样感觉到咸味。如此,就可以在同样的咸度下减少盐的用量。
多放醋,少放糖,适当加鲜香
味道之间有着奇妙的相互作用,比如放一勺糖会减轻菜的咸味。所以需要控制盐分的人,最好避免吃放糖的菜肴,包括糖醋菜和甜咸菜,这样会无形中增加盐的摄入。反之,酸味却可以强化咸味,多放醋就感觉不到放盐少。因此经常在菜里面放点醋可以减少盐的用量。做菜时加些番茄酱、柠檬汁,也有一样的效果。
做饭选用新鲜的肉类
新鲜的牛肉、鸡肉或猪肉含有天然钠,但其含量远低于咸肉或火腿等产品在制作过程中添加的钠。
餐桌上常有淡味菜肴
某些菜肴不需要咸味,仍然新鲜美味,例如蒸南瓜、生黄瓜条、西红柿。也有一些菜肴只需要极淡的调味,例如一份嫩嫩的煎鸡蛋,只需要挤上一点柠檬汁,再加几滴酱油,便十分美味可口。一些海鲜和活鱼,清蒸或白灼之后,只需用醋、料酒、青芥和少量酱油蘸食,味道就足够美好。淡味菜肴对原料的品质要求极高,因此更能凸显食物的高級感觉。
尽量少选速冻食品
罐装和冷冻水果蔬菜大部分钠含量不高,但是做成速冻食品制品后,盐分上升 N 倍。购买冷冻蔬菜时,选择不含添加调味料或调味汁的蔬菜。
使用不含钠的香料或调味料
比如选择大蒜或者蒜粉,而不是蒜盐;选用孜然粉而不是孜然烤肉调味料。
文字 | 于良(注册营养师)& 马晓洁(注册营养师)
视觉 | April
图片 | 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