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不“擦边”的椰树,你还会买吗?,欢迎阅读。
告别 " 擦边 ",椰树的机遇和挑战
在中国饮料行业,椰树称得上是业界神话。作为有着 30 多年历史的传统国货品牌,椰树因为 " 土味营销 "、" 擦边 " 等在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热度,这在年轻品牌喷发、饮品市场品类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下,实非易事。
最近,在 2025 年新春好采頭大会上,椰树集团 2024 年的经营数据也新鲜出炉,再次备受业界关注。
01 2024 年增长放缓,喜忧参半
据椰树公开数据,其去年其产值达 50.06 亿元,比 2023 年增长 0.12%;税金上缴 6.91 亿元,比 2023 年增长 1.32%。今年 1 月实现好采頭,销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从这些数据来看,虽然 2024 年依然有一定的增长,但也能看出来椰树的发展在 2024 年遇到了挑战:一方面,这次数据椰树并没有公布 2024 年全年销售额;另一方面,看似数据在增长,但和 2023 年全年销售总额 50 亿元,销量同比增长 10.26%,上缴税金同比增长 15.39% 的成绩相比,2024 年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近乎原地踏步。
纳食认为,背后是椰树流量营销失效的传导效应。2024 年椰树在营销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擦边营销少了导致增长乏力,其对流量营销的依赖之深可见一斑。
02 不 " 擦边 " 无椰树?
事实上,椰树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椰树此前连续 " 销量暴涨 " 与 " 擦边式 " 直播密不可分。
回顾椰树近 10 年的营收,自 2013 年起便一直徘徊在 40 亿元左右,直到 2021 年才迎来了 " 突飞猛进 " 式的增长。2021-2023 年,椰树营收分别为 46.16 亿元、47.19 亿元、50.99 亿元。从增速上看,2021 年销量比 2020 年增长 16.82%,比 2019 年增长 7.71%;2022 年销量在 2021 年同期增长两位数的基础上再增长 5%,2023 年更是首次突破 50 亿元大关,这也是其近几年来最为辉煌的三年。
但也正是在 2021 年,椰树开始让 " 男人有男人味,女人有女人味 " 的模特们拍摄广告短视频。
在椰树的努力下,短视频平台上关于椰树的词条和段子也越来越多。任谁看了都要说一句,椰树未来可期。
然而,2024 年,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2024 年 5 月,因使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商业营销,并使用 " 用椰子擦乳 "" 南太平洋美女很少‘飞机场’ " 等违背公序良俗的广告语,椰树集团被罚款 40 万元。但是,椰树集团也选择了 " 硬刚 " 发表了 " 一担心 " 和 " 两不服 ":
此后,椰树的营销动作戛然而止:抖音账号停更、直播间热度消退、模特形象 " 去性感化 "。从椰树的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也能明显看到区别:广告画风突变,紧身模特纷纷换装,穿上了防晒衣和牛仔长裤,曾经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一去不复返。直播间里,舞蹈健身等擦边内容也被全部撤下,变得规规矩矩。
当擦边营销消失,消费者的热情也随之减退,市场销量也受到严重冲击,椰树也再次需要重新找到增长动力。
03 告别 " 擦边 ",椰树的机遇和挑战
在椰汁市场,椰树集团曾经是绝对的王者。1999 年,椰树椰汁市占率高达 75% ,但到了 2019 年,市占率下滑至 26.3% ,到了 2024 年,虽然具体数据没有公布,但从整体增长态势和市场表现来看,日子并不好过。
如今,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特种兵、欢乐家等品牌不断发力,在各个细分领網域抢占市场份额,比如菲诺、可可满分等新锐品牌通过 NFC 椰子水(非浓缩还原技术)、椰子 + 胶原蛋白等功能性产品,在高端市场快速崛起,而椰树现有产品结构中,经典款占比仍高达 82%,面临品类老化危机。
此外,在消费层方面,椰树品牌年轻化转型压力加剧。一组数据显示,椰树 35 岁以上消费者贡献 62% 营收,而新兴品牌通过元宇宙营销(如可可满分数字藏品)、轻养生概念(椰子知道 " 熬夜水 " 系列)抢夺年轻市场。
但这并不意味着椰树毫无机会。
在产品方面,椰树需要摆脱对单一椰汁产品的依赖,加大对菊花茶、冬瓜茶等非椰汁产品的推广力度,这些产品在 2023 年已经有 20% 的增长,潜力不小;此外还可以通过场景拓展,构建 " 椰子 +" 生态圈,如开发功能性椰子饮品等,瞄准接听餐饮场景,推出椰子鸡火锅底料等新产品。
在营销上,不能再走擦边的老路,要寻找合规又有记忆点的营销方式,比如和健康饮食、国潮文化等元素结合,重塑品牌形象。
在渠道方面,椰树商超铺货率从 2019 年的 78% 降至 2024 年的 53%,被区網域品牌替代。海南本土市场贡献比仍超 40%,全国化拓展受阻。在电商上的布局同样不足,因此椰树在持续巩固线下渠道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布局线上渠道,提升品牌铺货率和市场覆盖率。
总的来说,椰树在传统渠道和品牌认知上的优势仍显著,但需在产品矩阵、营销、渠道等多个维度实现突破,方能在 2025 年取得亮眼成绩,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