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郭有才全国巡演,复出仍是顶流,欢迎阅读。
对于 " 郭有才们 ",我们在期待什么?
封面 I 郭有才受访图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一个颇为无奈的现象,2024 年的网络场,流量来的如潮水般猛烈,被推举到顶峰的浪花摔得同样惨烈。
从猫一杯、郭有才,到如今的姜萍,这些凭借不同方式破圈的现象级人物,一次次站在聚光灯下,但又不可避免的陷入各自的泥沼中。
几天前,我写了关于猫一杯再次试水、渴求复出的文章,时过境迁,不少读者都贡献了关于这起事件的新看法。
最近,另外一位全民热议网红—— " 菏泽树哥 " 郭有才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开启了全国巡演模式,各大热门景区再次响彻起了难言的歌声。
对于郭有才,舆论场已经贡献了太多的观点,相比于猫一杯的 " 自讨苦吃 ",他算得上流量时代下小人物成功逆袭的典范。
只是在各种声音的拉扯下,贴在郭有才身上的标签变得支离破碎,关于他的评价体系总是与互联网的阴暗面关联在一起。
但这样一个顶流网红,他投射出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错与对,更像是一个快节奏时代下某种情绪堆积的迸发。
一个扯着嗓子独自歌唱的小人物,毫无预料的被扯进了赛博流量世界,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可在巨大的流量喷泉下,郭有才被冲刷的体无完肤,悻悻然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中,并表示 " 自己很快会回来 "" 请大家期待一个不一样的有才。"
事实上,他从未真正放得下 " 泼天的流量 ",曾在 6 月 1 号 3 号这两天短暂上播与粉丝互动,停播期间持续更新着短视频。
直到 6 月 16 日,热度与舆论讨论度逐渐冷却后,郭有才开始每天直播,相较于其他顶流素人较短的花期,郭有才成功稳住了旧有的流量,甚至以火爆的势头继续涨粉。
在新榜推出的抖音涨粉周榜(6 月 17 日到 6 月 23 日)显示,郭有才一周涨粉 97 万,排名涨粉榜第二。
很显然,一个月前制造的 " 菏泽树哥 " 神话还在散发着余温。
摆脱流量裹挟的这段日子里,郭有才成立了团队,慢慢的消化着有关他的一切,即便有一些早已脱离了 " 郭有才 " 这个符号。
之后,他给出了与 " 菏泽南站 " 相似的解题手法,开始在各地景区启动了全国巡演模式。
6 月 21 日 -22 日,郭有才在国家 4A 级景区凤凰古城直播,杂糅了各地传统艺术表演,演出内容丰富有看头,现场围观群众依旧是人挤人。
图源:抖音 @郭有才(菏泽树哥)
观看直播时,仍旧体会到了一种错愕感,似乎郭有才并未受到此前舆论的影响,在凤凰古城的两场直播直播间人数爆满,飘屏的点赞与弹幕从未停歇。
图源:抖音 @郭有才(菏泽树哥)
据悉,其他地区文旅局有意向郭有才发出邀约,未来其将进一步把全国巡演的计划执行下去,从而完成其回归后的完美跳跃。
这也说明了,郭有才及其爆火的逻辑,在当下的互联网中仍旧是受用的。
不论是过度神话,亦或是执着污名化郭有才,很难不承认一个事实是:" 郭有才们 " 的出现与存在是由其特定缘由的。
如同郭有才的这般故事,咱们不是第一次听,但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听。
有人说,郭有才的爆火是一场偶然,一个算法工具下、流量盛宴中,猎奇到的一种人生拟态场景。
独具一格的歌声,恰好对齐了部分人群情绪的颗粒度,仅此而已。
不过在我看来,郭有才的出现更像是一种必然,它有外力因素的催生,但离不开内生因素的破壳,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每个时代都有具象化的 " 郭有才 " 破土而出。
正如他能够在一段时间的蛰伏期后重回公众视野,并且重新收获巨大的流量与关注度,背后的原因恐怕不能仅仅用一句 " 这世界癫了,看直播的都是疯子 " 来解释。
事实上,从他爆火出圈的那一刻起,郭有才就已经成功的跃升为一个互联网符号,不同人群的解读也只是根据自我需要索取不同价值罢了。
有人抨击他火得莫名其妙,为其冠以直播界 " 毒瘤 " 的响亮称号,将一段时间以来对于直播的抵触情绪集中释放。
有人打着他的旗号,重走流量路,趁着热度高涨时拼命掘金,即便被骂 " 妖魔化 " 也蛮不在乎。
有媒体按照惯例将其捧上流量的王座,吃干抹净后扔到一旁,埋头继续寻找着下一个 " 郭有才 "。
这是流量时代下的诅咒,同样也是快节奏生活里人们的反抗与顺从一种无奈之举。
事实上,郭有才的出现更像是某种情绪集中的堆叠迸发,有媒体评论,郭有才的出现,是因为我们进入了漫长的偶像空窗期,我深以为然。
别急着反驳,仔细想想如今能够跨越圈层壁垒,被全民熟知的人多吗?有一些你所喜爱的人,出了微博出了小红书就已没人买账了,甚至拐过这个村头就已经不重要了。
所以郭有才能够持续火,一定是他切中了大部分人的某一块情绪,哪怕是反胃的哪一种,也算是别样的唏嘘与倾注。
因此他还能火,这并不新鲜,按照以往的惯例,往后的日子里还会有新的流量之子来取代他,当他所代表的这种情绪过失,咱们迫切需要新的替代品时,郭有才自然会 " 沉下水面 "。
与其偏执郭有才的 " 红与黑 ",不如探讨他折射出的互联网现象。
最近一段时间,持续发酵的姜萍事件让我再次对如今的网上舆论场有了深刻感知,一言以蔽之就是荒诞。
郭有才和姜萍实在算得上毫无交界线,可作为两起网络事件来看,二者还是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从普通人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 " 名人 ",在流量顶峰时遭受毁誉参半的攻讦,TA 俩的遭遇足以被载入今年的互联网大事件中。
二者的爆火逻辑同样值得考究,草根的逆袭剧本足够吸引人,如同一盏灯迅速照亮了互联网每一个角落。
可正如郭有才没有躲过的各种网络舆情撕扯,姜萍同样被困在一个个猜忌与质疑中难以回归其原本的模样。
这不单单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下造神与毁神的两端,而是面对一件足够逾越层面的群体性事件,我们似乎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各类媒体,不论主流或是小众,第一驱动向似乎只会是流量,几乎每一次事件中的人与事都会脱离本身而存在,只是顺从着被变换成不同样貌示人。
而民间舆论场的声音更为割裂,一种趋于极端的风气无节制的形成并肆虐,把水搅浑成了这些网民们看待问题的惯例。
这一点,从有关郭有才与姜萍层出不穷的热搜词条可见一斑。
而以上这些风气,也并非一日形成,还记得前些日子饱受质疑的美国登月事件,关于登与否每类群体有其自己的意见,但当主流媒体发表言论时所遭受的攻击性同样不弱。
说到底,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人们对待一件事物的观点也不再变得多元与宽松,而是简单的扣上对于错的帽子,这是如今的网络环境丧失活力的重要原因。
而其背后映射出的年轻化趋势,让人深深为之担忧,我想这些正是网络时代的 " 蜜糖与砒霜 "。
此情此景,你还相信《黑客帝国》中的担忧只是多虑吗,或许只是以何种形式存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