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集采后押注“减肥神药”仿制药,年赚1亿的九源基因冲刺港交所,欢迎阅读。
文|胡香赟
编辑|海若镜
乘着 GLP-1" 减重神药 " 的东风,沉寂 1 年多的医药 IPO 市场可能终于要有新鲜血液注入了。
近日,杭州九源基因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华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公司主营业务覆盖骨科、肿瘤、血液、代谢多个领網域,已有多款成熟产品上市销售多年,也是这两年递表的医药公司中,少有的实现稳定、正向盈利的企业。
不过,其实相较于内部的其他产品管线,代谢并不算九源基因最强势的业务领網域。相反,据招股书,公司最重视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产品尚处在临床研发之中,距离真正销售还有一定不确定性。
但在司美格鲁肽火爆全球,而医药市场上少有其他鲜明的概念时,GLP-1 注定是全场最吸引人眼球的那一个。
只是,九源基因准备怎么把这个新故事讲精彩?
与华东医药深度绑定,有望拿下 " 司美 " 首仿
招股书中,九源基因用了不少篇幅描述自己在 GLP-1 靶点上的深耕经历。
据介绍,2005 时九源基因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技术布局,比如基于公司旗下多肽药物技术平台而开发的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后以超 8000 万元的价格授权给了华东医药子公司中美华东进行合作开发。2023 年 3 月,这款产品正式以 " 利鲁平 " 的商品名获批,成为首个上市的国产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用于治疗糖尿病;后于当年 6 月再度获批减重适应症。
这是一款 GLP-1 经典产品,据诺和诺德财报,2022 年,原研利拉鲁肽的全球销售额超过 120 亿元;中国市场收入也有 15 亿元左右。
双方之所以能达成这样的合作,还是从九源基因的 " 身世 " 开始说起。1993 年,在前华东医药董事长李邦良的带领下,中美华东、临安福士等 4 方合作出资成立九源基因,从事基因工程相关研究。经过数年间多轮股转、增资,华东医药如今通过中美华东持有九源基因 21.06% 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而九源基因当前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傅航,同样是华东医药出身。此外,公司多位高管和中美华东也都有着,或曾有身份上的联系。
业务上,九源基因和华东医药关系同样密切。招股书也显示,华东医药及相关附属公司长期以来既是九源基因的大客户,也扮演着主要供应商的角色。2021 年、2022 年及 2023 年前 9 个月,华东医药为九源基因带来的收入分别为 9697 万元、9115 万元和 1.01 亿元,占总收入比例逐渐由 7% 增至 10%,对前者的 " 依赖 " 逐渐加深。
供应方面,九源基因对华东医药的采购额在过去 3 年间的占比则分别为 2.9%、2.7% 和 2.5%。
去年年底,在这款拉鲁肽首仿药当时的销售合作方,诚泽医药举办的那场颇受争议的产品推介活动上,九源基因董事长兼总经理傅航还和李邦良一道出席了大会现场。着急 " 卖货 " 的情绪不难理解,毕竟 GLP-1 在当下减重市场上的风头正盛。
此外,据招股书介绍,九源基因还在同步开发另一个 GLP-1" 爆款 " 司美格鲁肽的生物类似药 JY29-2。凭借着马斯克 " 带货 " 掀起的使用风潮,司美格鲁肽在国内外的市场前景更甚于利拉鲁肽。2023 年前三季度,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就已突破 140 亿美元,预计全年有望突破 200 亿美元。
但在国内,原研司美格鲁肽的减重适应症上市申报刚刚在去年 6 月获得受理,叠加 2026 年即将到期的专利期,如九源基因这样的仿制厂商早已坐不住了。
目前,九源基因正在同步开发 JY29-2 的糖尿病和肥胖适应症,前者预计于今年上半年递交 NDA,后者也计划在近期开展 3 期临床病人入组。公司在招股书中格外提到,JY29-2 或许有望成为首个在国内上市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
如果这样看,凭借着司美格鲁肽原研药的品牌溢价、仿制品的低成本,以及先于其他生物类似药上市的时间优势,JY29-2 的商业化前景或许十分乐观。
国内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布局情况(图源国海证券)
但问题在于,至少在产品真正获批之前,不确定性仍然很大。据国海证券研报统计,在传统的糖尿病适应症上,当前除九源基因之外,在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上布局,且产品进入 3 期临床的厂商并不在少数,如宸安生物、丽珠集团、联邦制药等,竞争者众多;而减重适应症上,联邦制药的生物类似药已经获批临床,九源基因的进展虽然靠前,但也不是最快的。
未来,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的竞速赛中,谁能拿下第一,或许才是竞争的关键。
传统业务面临集采 " 危机 ",急需寻找新增长点
成立近 30 年,九源基因其实早已搭建了骨科、肿瘤、血液 3 大类成熟业务板块,共 8 款产品上市。2021 年、2022 年及 2023 年前三个季度,这 3 块业务贡献的收入总占比分别达 87.7%、93.9% 和 92.6%,基本处于增长态势。
在传统业务仍贡献着大头收入的情况下,公司为什么急着把还未真正走向商业化的 GLP-1 概念提出来?
如果更细致地去看收入数字,或许能够窥见一丝端倪:从总营收看,九源基因近 3 年收入依次为 13.07 亿元、11.25 亿元和 10.23 亿元,净利润 1.19 亿元、0.6 亿元和 1.11 亿元,并不算稳定。
具体到产品上,国家药品集采(" 国采 ")导致肿瘤业务线销售额下降是直接原因之一,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镇吐药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 " 吉欧停 "。肿瘤化疗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是非常常见的不良反应,由此支撑起国内超 70 亿的镇吐止吐药市场。但随国采逐步将主流镇吐药纳入,市场规模不断被削减。据招股书," 吉欧停 " 的两个规格分别得標第五、第七批国采后,收入由 2021 年的 2.46 亿元降为 2022 年的 0.68 亿元;对比季度收入,2022 年和 2023 年前三季度各自为 0.57 亿元和 0.14 亿元,销售额缩水严重。
此外,2023 年,九源基因的亿诺肝素仿制药 " 亿喏佳 " 和乳腺癌治疗药物 " 吉芙惟 " 也分别得標第八和第九批国采,不过由于执行时间较短,目前为止销售下滑情况并不像 " 吉欧停 " 那样明显。
整体影响下,九源基因的肿瘤、血液条线业务销售金额和占比都在直线下滑。其中肿瘤品类收入在 2021 年、2022 年和 2023 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分别为 4.89 亿元、3.28 亿元和 1.95 亿元,收入占比由 37.4% 降至 19.1%。
相较而言,骨科产品较为稳定,主要得益于一款创新骨修复材料 " 骨优导 ",也是国内批准的首款含 rhBMP-2 骨修复材料。按收益来算,2022 年时九源基因已排在了国内所有骨修复材料制造商的第 2 位,市场占比约为 17.2%;去年前 9 个月," 骨优导 " 收入 5.58 亿元,占公司同期收入一半以上。
九源基因 3 大业务收入情况(图源招股书)
在刚刚结束的人工晶体及运动医学类高值耗材集采中," 骨优导 " 所属的 BMP 骨修复材料虽未被正式纳入,但在初始的申报檔案中也曾提及可自愿参与。不排除未来会被正式划入集采的可能。
这种情况下,九源基因寻找能够绕过政策影响的新品类,从而带动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几乎是毫无疑问的行为。而经历了一轮强势 " 市场教育 ",具备一定消费属性的 GLP-1 产品,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更何况,当前 GLP-1 靶点的适应症扩容带来的潜在市场,更是让产品开发的故事变得无比性感。除糖尿病和减重之外,司美格鲁肽的潜力已逐步拓展至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慢性肾炎、心血管疾病预防,甚至是至今无药可治的阿尔兹海默症。去年 10 月,诺和诺德因疗效优异提前终止了司美格鲁肽针对慢性肾病的 3 期临床实验的案例在前,无疑又给 " 追随者们 " 增添了几分信心。
如今,方向已经定好了,余下的就要看 JY29-2 什么时候能获批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