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推理综艺的黄金时代:《明星大侦探》与追随者们,欢迎阅读。
2025 年了,《大侦探 · 拾光季》还在玩认亲,精神状态感人。
不过和以往不同的是,如今《大侦探》的弹幕热闹多了,有从《女推》看过来的,有讨论《名学》的,甚至还有提到《开推》的 ……
这点倒挺有意思,今天我想来给大家讲讲小众、烧腦又神奇的迷综赛道。
迷综赛道,推理密室济济一堂
迷综赛道有多挤?盘一盘节目还挺多。
个人觉得较早期秀明星智商的,还得是鹅家的《腦力男人时代》,估计是借着《最强大腦》的东风抬上来的,主要内容就是答题和玩小游戏,还找来男神冯德伦压阵,可惜没啥水花。
而 2016 年开播的《明星大侦探》,给自己在海外的 title 是 " 中国首档明星推理综艺秀 "。
节目也算有点 " 生得逢时 ",那会儿芒果台已经觉得《超女》不太行了,做《花少》的廖珂和更早前做《爸哪》的谢涤葵已出走,需要新血续上,小盒子提了个做推理综艺的想法,一开始领导觉得太小众,倒是芒果 TV 的领导看好这个项目,决定给年轻团队一个机会。
就这样,源自韩国《犯罪现场》的推理节目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变成《明星大侦探》,开始打响芒果 TV 品牌综艺的第一枪——节目播出后,市面上掀起了 " 剧本杀 " 风潮。
来源:澎 · 湃新闻
有了剧本杀,坊间原本就流行的密室逃脱,芒果也不想放过。 2018 年 1 月弄了个丧尸追逐的《重返地球》,4 月又加码了《暗夜古宅》,场地布置成本不低,但阵容没什么流量存在感不高。
《暗夜古宅》融合了《疯狂的麦咭》的游戏,也算是《密逃》的前身了
在这期间《明侦》同班底还抬了个《我是大侦探》上星,当时网友讨论得最热闹的却是 " 明侦有鸥我侦竟然请来了幂 "?
台播节目不能死人不好开车,大家玩得束手束脚,《我侦》只播一季就没下文了,《明侦》继续网播,深耕迷综领網域。
倒是有争议的杨幂加上 DL,通过《我侦》的试炼后被 pick 到了 2019 年的《密室大逃脱》里——和《明侦》相似,这个节目也是买韩国版权,原作是很出圈的《大逃脱》。
一开始阵容就有点争议加上第一期明星解题慢,对比之下试玩的大神版竟然走红了,也才有了后来给《明侦》选助理的衍生节目《名侦探学院》,这类节目我给归类到 " 专薅会员项目 " 里。
不过后来《密逃》也靠 " 拖幂 " 名场面出圈了 ↓
2019 这一年,《明侦》已经播到第五季了,隔壁平台也没闲着,爱奇艺端上了《萌探探探案》,全员出 COS,和《明侦》的 " 烧腦 " 相反,主打 " 解压探案 "。
不久之后爱奇艺的 " 迷雾剧场 " 火了,继续做了《奇异剧本鲨》和《最后的赢家》,打出 " 迷综季 " 的概念,但播放率没有《萌探》高,三大节目最终只留下《萌探》系列。
鹅起步比较晚,到小盒子离开芒果后,才开发了《登录圆鱼洲》和《开始推理吧》,去年酷也插一脚了,有了《盒子里的猫》,据说今年要出第二部。
而芒果在迷综赛道上大有要包揽全局的野心,除了《女子推理社》,去年还弄了个新的博弈游戏叫《魔術方塊新世界》,有衍生节目《魔術方塊新世界训练营版》,加上《森林进化论》和做到第八季的《名侦探学院》,主打迷综 " 全年无休 ",编剧肝到头秃。
就连鹅另辟蹊径搞的旅游 + 推理综艺,叫《小镇的假期》,芒也不放过,前不久才搞了个大侦探团综《名侦探的假期》,也试过单独拿寻宝游戏出来做节目《忙忙碌碌巡宝藏》,在迷综这方面,钮钴禄 · 芒有一种 " 老娘谁也不让 " 的气势。
综上,迷综赛道的概况如下:
问题来了:相比其他真人秀,迷综类很难有什么吃瓜名场面诞生,精彩的推理也不是一两个卡段能讲明白,破圈不易,为什么还总有人要往这条赛道挤呢?
当我们看迷综的时候,我们在看些什么?
先回到迷综赛道的 " 起跑点 " 说起。
《大侦探》是高阶玩法了,按初级模式,第一季的《明星大侦探》和《开始推理吧》《萌探探探案》更适合放在同一起点来讲。
早期的《明侦》内容不复杂,个人觉得节目最讨喜的一点,是它打开了许多人的新世界:
1、原来娱乐圈不全是九漏鱼,明星也有智商在线的;
2、综艺可以有 " 剧本 ",但游戏结果没有剧本,指错凶手也没关系;
3、剧本总是紧密结合时事,在此之前也没想到一个综艺可以融那么多 " 梗 "。
这种模式,其实是把桌面游戏 " 实体化 "了,有棚有道具,大家玩起来更有感觉,不过本质还是得靠故事线和人物动机、逻辑来推理,所以过了新手期,玩家们推理的速度越来越快,剧本也就越来越 " 烧腦 " 了。
最终就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熟人局 " 非常有默契,新手难融入,新观众也不容易一下子看明白," 烧腦 " 对很多人而言,并不解压。
但有情怀
这个问题,韩版也出现过,导演给的回答是 " 无解 "。
而《萌探探探案》找到了另一种解法:放弃烧腦探案,构建 IP 宇宙,以角色扮演和玩游戏为主,对新手相当友好。
一开始我不太理解这种玩法,直到后来去某个景区玩了 " 大型剧本杀 ",才 get 到这种玩法的快乐——你有一个简单的身份,可以领一些任务,通过做任务可以解锁某些剧情或者指向某种结果,集体玩起来非常有成就感。
所以三个推理节目里桃留下《萌探》也可以理解,这种大型欢乐机制本可以无限加人,符合吴彤一贯爱加一堆大明星的风格,玩嗨了大家忘了偶像包袱,也的确能玩出有 " 活人感 " 的效果。
唯一的问题,是玩家觉得游戏好玩,观众未必能完全有代入感,《萌探 2024》里黄子韬和徐艺洋给玩成了两个人的恋综,就劝退了很多人。
《开始推理吧》似乎是在这两种类型的节目之间找平衡。
大型的实体建筑、机关,处处显出 " 烧钱 " 的味道,对喜欢看推理又喜欢看解密室的人来说就是双重快乐,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机关能更直观地协助玩家还原案发现场,通过推测和验证很容易走向正确的思路。
这样的" 社会派推理 " 式引导,观众看起来也不会有太烧腦的负担,跟着节奏走就行了。第二季的节奏比第一季更好," 案发 " 后的搜证用纸质线索卡代替节省时间,后期给足空间让大家盘作案动线,"X" 身份的加入还多了一层狼人杀的玩法,游戏感更强一些。
和《开推》在形式上有一丢丢相似的,其实是《女子推理社》。
也是新手本 + 新手玩家,讲的都是同一个空间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用沉浸式的实体置景去帮助玩家推理还原案件。不同的是,《女推》玩的是刑侦本,玩家全员侦探,凶手在出现的 NPC 人物里,投凶其实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通过推理还原出故事真相。
第一季就因为母亲帮女儿报仇的案子过于感人,打动了许多人,刑侦本变情感本大出圈。
到第二季更加强了对社会热点的链接,取材非常大胆,比如卫生巾质量问题,人体器官买卖等,甚至有一段还 cos 了《周处除三害》的唱歌名场面。
全女本的优势,也在这一环扣一环,抽丝剥茧的案子里透出来,女孩子天然的敏感细腻情绪,能共情到很多角色做的事情,给出理性视角之外不一样的反馈,只要玩家看进去了,一定会被打动。
唯一的问题,就看你喜不喜欢刑侦本了,在剧本杀里刑侦本偏小众,凶手不在玩家里,多少还是会削弱一些刺激感。
至于目前来说烧腦程度 NO.1 的《大侦探》,已经玩成一个侦探宇宙了,问就是连续剧。比较让人惊喜的一点,是节目做到第十季,还能有新变化。
融入了类似《女推》的沉浸式玩法,减少了说教上价值,但取材依然大胆,第二案讲薅羊毛,惊得网友大呼 " 这么敢写节目是干完这季不想干了吗 "…… 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最大的亮点。
一个节目做到十季,最好看的是 "熟人局" 玩家之间的超级默契,没有接不住的梗也没有盘不出的逻辑,魏晨的抗推越来越强,大老师也能推理了,成为本季最强 " 养成系 ",一样的配方更新的味道,稳稳的让人很安心。
我当然希望《大侦探》能做 100 季,但花园里百花齐放,选择多了,不更香么?竞争多了,结局就是大家都越来越 " 卷 ",有人卷内容有人卷创意,对观众来说是好事,但要 " 卷 " 对方向,也不容易。
" 卷 " 到飞起的迷综,也有困境
回到前面的问题,迷综怎么玩都算小众,为什么各平台还要往这条赛道挤?
回顾起来,在一开始爱优腾齐行的世界里,芒只是个备胎的奇迹嬛嬛,《超女》《爸哪》TV 端爆火但网端差些,《明侦》出现后,大家也会好奇每一案的真相是什么,追看下来会 get 到 " 双北 " 等艺人的推理魅力,自然会忍不住追看。
早期一边看一边盘还充会员的粉丝,就成了节目的忠实观众——把推理节目作为芒果 TV 初创期的拉会员第一炮,这个决策还是做对了。接下来就是想办法 把 " 月充 " 扩展成 " 年充 ",疯狂扩宽赛道。
就连《名学》,一开始也只是无心插柳,想配合政策给《明侦》搭素人助理而已,没想到节目在小圈子范围内悄悄走红,也是拿捏到了贵圈 " 学霸 " 过于稀缺的 bug 了。
除此之外,迷综通道打好,还能联动线上线下,后来芒果还做了剧本杀实体店及各种周边,每年的《侦心侦意》演唱会还能创收,简直是 IP 包养老系列。
对此,其他平台也不会放过这块能吸会员的 " 香饽饽 ",桃配合 " 迷雾剧场 " 打造了 " 迷综季 ",鹅的《开推》系列也联动拍摄地打通了线下的文旅宣传通道——
迷综虽然圈子小,但閱聽人粘性强,饼大。
只是这块大饼,谁能啃好还说不准,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困境。
《大侦探》像一艘大船,承载着 " 高玩 " 粉丝的期望,却也越来越难容纳新玩家嘉宾和新观众,这季节奏变轻快了大概也是想多吸引新观众吧。
《密逃》倒是反过来的逻辑,固定班底玩久了太容易失去新鲜感,反而需要新血加入,上一季拆了固定班底也算新尝试。
《萌探 2024》的推理点几乎玩没了,该怎么吸引真心喜欢这个 IP 的粉丝,而不是节目嘉宾的粉丝,是节目需要思考的问题。
《开推》现在也开始固定班底了,去年新加入的迪丽热巴和张凌赫推理还不错,但阵容里没有 " 双北 " 那样的定海神针还是差点意思。
另外有一个比较可惜的《盒子里的猫》,创意很好,融入了规则怪谈和之前挺受欢迎的声光电演绎,可惜线下流行的东西搬到线上观众不一定 get 得到,不知道新一季会不会有变化。
赛道上的每个综艺,都有自己的困境,现在剧本杀越来越少人玩,这类节目能不能那个再吸引人也是未知数,所以芒果往诸如《魔術方塊大世界》那样的机制游戏方向拓展也是一种尝试。
倒是《女推》的成功路数值得参考——
新手本浅推理、没有高玩大神,但非常注重和时事热点的结合,找对了最能代入剧情的玩家,立意惊艳,几个片段就让节目有了讨论度,一如当年 " 敢写 " 的《明侦》《大侦探》,讲心理问题,有 " 恐怖童谣 " 系列; 嘲讽娱乐圈,有了 NZND; 讲职场性别欺凌,有了《蔷薇下的罪恶》……
《蔷薇下的罪恶》在第十季里有了后续,很感人
百花齐放的意思,不是用简朴的商战干掉其他人,而是大家可以一起跑,在赛道上跑向迎着光明的那一处。
E 姐结语:
现在可以选择的综艺太多了,每天啥都不干光看综艺也看不完。
看别的综艺是解压,迷综很多时候是 " 增压 ",要动腦,要代入,可能还会看到一些沉重的话题 ……
但这也是迷综的魅力, 随着玩家的推理,一步步探寻真相,似乎是云看他们玩了一次剧本杀或密室逃脱,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东西留下来,轻轻落在心上。
一些不宜言说的,或者被人遗忘 的人事物,通过一场游戏的方式,被人记挂起来,这样的综艺,也是有意义的吧。
最后我想列一下这些年我写过的迷综推文 link,从一开始我只是个喜欢玩推理解谜游戏的小玩家,到后来深入地了解剧本杀,能对各平台的迷综写测评,回想起来真是应了《大侦探》的那句 "万水千山",九年光阴如梭,一切尽在不言中。
★《明侦》&《大侦探》篇:
第一季播完我就写过《明侦》,不过内容在老号里,有机会再找出来重发。第二季最经典的 " 恐怖童谣 " 系列,我们也写了不少科普话题:
之后综合网友的讨论,我们还写了《明侦》提到的 " 正义失控 " 话题:
看完第三季,激动得要向《明侦》强势表白:
第四季去参加了试玩,这季有意思的是有一个案件以自媒体人为题材,相当有代入感了:
第五季 183club 真的赏心悦目,到这之后基本阵容也比较固定了:
没有了撒的《大侦探》有点孤独,但平行空间的侦探宇宙太有爱,标题表白 again:
★《密逃》篇:
第一季《密逃》我参加了线下发布会,那会魏大勋还没红,谢依霖还没当妈 …… 开播后怕闺蜜们不了解这个新 IP,我还是打出了《明侦》团队的标题:
但很快节目就走红了,不用再提《明侦》了。走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每到 " 电压不稳 " 环节嘉宾的表现就很好笑。这个标题现在看来还是挺感慨的:
后来《密逃》也和《大侦探》一样有了自己的宇宙连续剧:
★《萌探》篇
《萌探》系列我也写过,探讨得比较多的,也是网友关注的话题:阵容。
第二季还是在阵容上玩得花,不过我看到了这个节目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开推》篇
第一季播前本来要去试玩,遇到特殊情况临时取消了,节目播出后还挺羡慕顺利试玩的老师,在实景公寓里玩剧本杀 + 密室逃脱太爽啦:
第二季参加了发布会,迪丽热巴和张凌赫两位新人竟然融入得很快,在 " 社会派推理 " 模式的引导下," 小杀手 " 们越来越上道了:
★《盒猫》篇
盲盒模式 + 规则怪谈 + 无限流 + 剧场演绎的模式很有创意,就不知道(如果有)第二季会怎么玩。
★《女推》篇
第一季刑侦本玩成情感本我是没想到的,第二季的节奏和沉浸感、内容都更强了,案子的立意都很惊艳,大家快去看《女推》!
看完我只想大喊一声:大侦探永远的神!
- 今天头条の作者 -
你的小仙女 E 姐,爱推理的小椒
值日生:小椒 美编:树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