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上海一明星AI公司倒下,員工遭停薪,瀾碼創始人周健獨家回應:正尋求被并購,歡迎閲讀。
瀾碼科技創始人、CEO 周健
熱潮之下,一家總部位于上海的明星 AI 公司突然 " 倒下 "。
2 月 24 日消息,钛媒體 AGI 獨家獲悉,國内企業級 AI Agent(智能體)公司上海瀾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瀾碼科技 ")近期對數十名員工直接解除勞動合同,停薪資、停社保已經超過三個月(去年 10 月起)。同時," 瀾碼科技 " 公眾号自去年 10 月 28 日至今處于停更狀态。
多位瀾碼科技員工在社交平台上稱,去年 10 月開始,公司陸續就停了員工的工資、社保、公積金,今年 1 月 6 日左右,約 50 名員工被公司直接裁員,并且給了解除通知書。根據一份《勞動合同解除通知書》顯示:" 因公司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與您協商離職,因無法達成一致,公司不得不與您于 2025 年 1 月 8 日解除勞動關系。"
今年 2 月初,多名瀾碼科技員工集體到位于上海徐匯的西岸智塔樓下 " 拉橫幅 " 讨要薪資。員工稱,他們已經進入立案、調解等階段。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其中一位員工對钛媒體 AGI 表示," 公司就是裁員倒閉,這麼多員工的工資社保公積金加起來大幾百萬吧。" 當談到有平台釋出瀾碼招聘技術人員信息時,她表示," 公司都倒閉了,還有誰去維護?"
對于上述消息,2 月 23 日晚,瀾碼科技創始人、CEO 周健向钛媒體 AGI 獨家回應稱," 元旦的時候公司可能收縮了一下,有一些裁員,然後我們本身也是安排後面賠償,可能他們情緒比較重,我們最近其實也已經付了三分之二的資金。沒有(50 名員工都裁掉),我們現在還留了大概 20(名員工)。主要還是融資上問題。"
周健對钛媒體 AGI 強調,公司現在尋求被并購的可能性,已經有企業在談。" 我們已經在積極自救了,我自己其實也已經借了錢,我已經賣房子再去還(員工薪資)。"
瀾碼科技成立于 2023 年,是一家基于大語言模型的企業級 AI Agent 平台公司,該公司曾研發能夠連接人和系統的企業級 Agent 平台 "AskXBOT",并且于 2023 年 8 月宣布完成來自 IDG 資本、聯新資本、Atom Capital 參與的數千萬元人民币的 A 輪投資,其他投資方還包括圖靈創投、長風恒創投等。
公司創始人周健,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本碩。2002 年,他獲得 ACM 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世界冠軍。
2006 年,李開復以 " 關門弟子 " 的稱号将他招入谷歌,而他也成為了當時極少數獲得訪問 PageRank 算法核心代碼權限的中國工程師之一。離開谷歌之後,周健先後加入阿裏雲、依圖、弘玑等公司。周健曾稱,他是依圖科技 10 号員工,也是弘玑 RPA 公司 CTO。
瀾碼科技成立和入駐徐匯西岸的 AI 智塔,與上海徐匯邀約入駐和 AI 領網域的支持密不可分。官網顯示,瀾碼科技是 2023 年上海徐匯第三批籤約的 20 個重大項目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 AI Agent 公司。此外,該公司還是《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簡稱 "AIIA")》的成員部門、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聯盟金融組成員部門,以及中國信通院 MaaS 工作組首批成員部門。
天眼查顯示,2023 年公司提交的工商信息稱,瀾碼科技主體下有 46 名參保員工。
周健上一次公開發言是在 2024 年 6 月。他當時指出,投資人對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既要現金流正增長又要與行業巨頭如 OpenAI 保持競争力,導致了雙重壓力。
"對于一家創業公司來説,這件事如果能被定義清楚,那就不是一個好的創業機會。因為只要產品定義又清楚、又受全社會關注,那麼大廠一定會入局,把這個東西給吃掉。就像是過去的滴滴跟快滴、摩拜跟 ofo,這些大模型公司為了搶奪市場份額,必然會燒錢,而這燒的錢被誰用到了呢?要麼是 C 端用户,要麼是我們這樣 B 端的、能夠用好大模型的人。" 周健表示,大量新模型湧現,但行業還處于初期階段,并不适合大規模投入。
周健發現,目前 AI Agent 領網域客户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大語言模型能力的評估,特别是在企業級場景下,模型如何理解并聯系上下文的能力直接決定了 AI Agent 的性能和用户體驗。
周健也曾表示,人不會被 AI 替代,只會被會用 AI 的人給替代。" 信息化是數字化的前提,數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沒有彎道超車的可能。如果沒有把專家知識數字化下來,那麼 AI Agent 的落地會有很大困難。"
對于商業模式的探索,周健曾解釋稱,瀾碼科技是通過其平台為企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
多位員工在社交平台上稱,瀾碼科技提出的企業級 AI Agent(智能體)概念很超前,入職的時候字節、阿裏這些大廠都沒有做出來相關產品,最終卻在職場 " 踩雷 " 了,主要還是與内部管理有關。
周健回應稱,公司在經營上是有失誤," 我當然認可,這是我管理上的失誤。"
天眼查信息顯示,2024 年 11 月,遲某向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起訴瀾碼科技,案由是勞務合同糾紛。
事實上,當前整個融資環境不佳,多家 AI 公司面臨資金困難挑戰。
近期,90 億估值的上海 AI 自動駕駛公司縱目科技 " 爆雷 " 消息引發關注,公司創始人唐鋭如今已經 " 失聯 ",700 多名普通員工發不出工資,幾名高管集體 " 卷錢跑路 "。
據钛媒體 AGI 從企查查處統計,自 2022 年 11 月底到 2024 年 7 月 29 日,國内新注冊成立後現在卻處于注銷吊銷或停業異常狀态的 AI 相關公司數量達 78612 家,接近 8 萬家企業,占同期新注冊 87.8 萬家企業總量的 8.9%。
投融資方面,據融中數據統計,2024 年前三季度,國内 VC/PE 合計投資規模為 2962.46 億元,同比下降了 37.69%;合計投資數量為 2403 筆,同比下降了 30.15%。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員工在入職瀾碼科技的時候籤署了《保密、競業禁止及知識產權保護協定》,根據保密和知識產權的規定,在解除日之後仍将繼續有效。這意味着,一般來説,沒有解除與公司保密競業協定之前,很多技術員工很可能無法到其他國内同業 AI 公司入職工作。
對于創業和融資,近期,經緯創投創始合夥人張穎發布的兩條視頻言論值得分享:
" 第一是要持續的融資、持續的關閉,因為科技屬性的公司對資金的需求是蠻大的,通常結束一輪融資,随着你產品在研發在迭代,下一輪的融資通常都是在一年以内,所以創始人要有持續融資,不能把融資當成一個開燈或者關燈通道,就不跟他們打交道了,因為你不知道下一輪什麼時候會來,資金的訴求是否有變化,所以一種持續的狀态或是為未來做準備其實都是應該的。還有另外一點,最有效的融資其實是在你不需要融資的階段,跟有意義的投資人、跟有意義的投資機構,有效有一定頻次的交流,因為在你不融資的時候,你處于一個非常放松的狀态,也非常自信的狀态,你把一定的精力跟時間留出來,跟高質量、對你行業了解的、對你公司也有一定鋪墊的這種投資機構和投資人保持一定的交流的頻次。這對你下一輪的有效融資做到很大的鋪墊效果。"
" 我見過不少創業公司創始人在自己公司發生困難,然後進入一個業務的谷底,特别是資金困難期的時候,有蠻大比例的創始人,其實是會破釜沉舟、傾家蕩產,把自己的房子抵押,把自己所有的錢都拿出來去支持公司度過困難期,這種精神和這種堅決是非常打動人的,也讓人很感動,他們敢于付出行動、實幹的創業者。但是從數據角度來看,最終大多數結果還是業務無法持續下去,一方面是虧損掉了個人、投資人、機構投資人的錢,同時他們也把自己的好不容易積累到今天的所有身家,包括房子、财富也都帶進去了。我想表達的是,其實不應該這麼做,哪怕對自己的事業有多麼的熱愛,對我自己的公司有多麼的看好,你必須要畫一條很清晰的底線,留足足夠的錢、留必須要自住的房子給家人,這叫底線,是在任何時候永遠不應該去逾越的,因為哪怕你這公司不成功,你還有穩定的家庭、穩定的生活和資金,在這種情況下,你人還在,那你調整好自己的狀态,再去找大方向,踏踏實實的再去跟天使投資人、機構投資人打交道,去融到你需要啓動的新企業的錢,東山再起。"
張穎強調,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融資對科技創業公司至關重要。許多科技創業公司在研發初期需要持續投入,但融資視窗期往往短暫,因此創始人需要保持滾動融資的狀态,而不是等到資金告急時才臨時尋找。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