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问界M9智驾退出造成追尾,这个“锅”谁来背?,欢迎阅读。
智能驾驶时代,人、车,到底该由谁掌握最终决定权?
撰文丨 MANGO
责编丨 DAN
设计丨 PinZow
即将在 12 月 26 日正式上市的问界 M9,因追尾公交车引发网友强烈关注。通过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来看,问界 M9 追尾公交车后前机舱盖发生折弯变形,大灯也疑似受损。鉴于余承东曾表示," 问界 M9 是 1000 万内最好的 SUV",但新车上市前就被质疑智驾实力和 AEB 制动技术,并不是什么好的开端。
从赛力斯发布的公告来看,车辆在碰撞前处于 " 智驾 " 状态,行驶中因驾驶员干预介入,导致智驾退出造成车辆追尾。简单总结,是驾驶员的 " 锅 ",与问界 M9 搭载的智驾无关。不过,事实果真如此吗?
问界 M9" 华味 " 浓,可靠性被质疑?
不久前,赛力斯宣布问界 M9 在预售阶段已经获得超过 3.3 万台的订单,说明消费者对问界 M9 的产品实力还是比较认可的。而问界 M9" 出圈 " 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有华为 " 全家桶 " 加持,由内到外都充满 " 华味 "。
比如车头的华为 xPixel 智能车灯,车内的鸿蒙智能座舱 4.0,以及华为研发的图灵智能底盘等。作为参考,此前已经搭载在新款问界 M7 身上的 HUAWEI DATSTM2.0 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HUAWEI DriveONE 增程电驱平台以及 HUAWEI ADS 2.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预计也会搭载在问界 M9 身上。
据轱辘哥了解,HUAWEI ADS 2.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拥有 " 全向防碰撞系统 ",该系统包括前向、侧向和后向主动安全功能。今年 12 月,其城区 NCA 可以实现全国有图无图都能开、越开越好开的智能驾驶体验。
正是基于此前种种高调的宣传,让外界对问界 M9 的智驾实力有很高的期待。尤其是本次事故中,车辆被传在碰撞前开启了 HUAWEI ADS 2.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这也意味着通过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监测、识别前方状况,若探测到潜在碰撞风险时,会做出预警及制动措施。简单来说,其前向 AEB 在工作时按道理应该能 " 刹得住 "。
回归到此次追尾事件,按照官方的说法,由于驾驶员介入操作,智驾退出,此时由人掌控车辆,因此发生追尾事故确实与车无关。而这也引申出新的问题,智能驾驶时代,人、车,到底该由谁掌握最终决定权?当下有三家车企获得 L3 级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L3 级自动驾驶落地指日可待,但我们还能信任智能驾驶吗?
L3 级自动驾驶,势不可挡
经过几年时间普及,L2 级和 L2.5 级智能驾驶辅助逐渐下放到 10 万元左右的车型,例如 ACC 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等功能,相信很多车主都体验过了。但 L3 级智能驾驶此前受限于法律法规,车企不敢贸然搭载上车,真正的 " 无人驾驶 " 时代也还未到来。
直到今年 11 月,相关檔案指出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在限定区網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截止至目前,宝马、奔驰、智己三家车企已先后获得了 L3 级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轱辘哥预计,不久后小鹏、华为等也会逐渐加入到 L3 级自动驾驶测试中,加快迈向真正的自动驾驶。
L3 级自动驾驶势不可挡,然而站在消费者的立场,难免会担心 L3 级自动驾驶是否真的可行。即使这项新技术在落地前通过了试验场、封闭道路、公共道路等多项验证,但国内的交通道路环境异常复杂,随时穿插的行人、电动车,都有可能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例如部分车企在推行的城市智能驾驶,不少车主表示城市道路复杂,要随时接管车辆。换而言之," 智能 AI" 还不能完全替代人进行驾驶。
因此,车企除了要继续更新技术,进行各项严苛的安全测试,保障自动驾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还要在 L3 级自动驾驶真正落地前,打消消费者对于智能安全的顾虑。
人们对于新事物、新技术,总要一个漫长的接受过程。当智驾变得不再稀奇,当智驾不再是 " 新闻 ",才意味着智驾真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正如今天没有人质疑汽车为何会前进,说明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当然,车企也不能对自动驾驶掉以轻心,只有对生命安全时刻敬畏,才能令这项新技术更好地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