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初代选手只剩四家,明年新势力只会更惨烈,欢迎阅读。
24/12/19
导语
" 月销 1 万辆将是生死线,月销 2 万辆将是枯荣线。"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严旭霞
每个冬天,中国车市都有 " 魔幻 " 的事发生。
今年冬天,极越的没有任何征兆的突然 " 猝死 " 无疑令所有人感到震惊。而截至目前,其闪崩造成的行业影响与热烈讨论俨然还在延续。
譬如,就在昨天,先是有内部员工匿名揭露 CEO 夏一平的种种罪证。通篇阅读过后,非常大跌眼镜。理性客观的讲,这位掌舵者的盲目自信、独断专行包括错误判断,的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极越的突围与发展。
于情于理,身为掌舵者,都难逃其咎。面对指责,夏一平本人并未发声,反而其公关负责人在朋友圈回应道。
"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这个公司走到今天,就都是老板的责任,任何一个员工都没有责任?大家扪心自问这个公司最拼的那个人是谁?"
" 仆从的眼里没有英雄。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言辞之激烈,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
而作为旁观者,对于上述一来一回,更多的感受则集中在," 任何一家公司的倒下,受到影响最大的永远是底层员工、供应商以及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这时候了,还在纠结极越的锅究竟应该谁来背,不知道意义何在。"
有 " 吵架 " 与 " 互怼 " 的功夫,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把损失降低,做好所谓的善后工作。但转念一想,人性或许亦是如此,即便撕破了脸皮,还得往自己的脸上贴金。
由此将视角放大,实际上,极越的出局已经让一直遭遇质疑的新势力造车,开始蒙受更大的非议。眼下,外界关于 " 下一家淘汰谁 " 的讨论,正在变得愈发热火朝天。
而本周,看到了目前该群体中绝对领跑者理想发布的又一期周销量,突然发现前十名中,真正意义上的 " 初代选手 ",就只剩包括其在内的四家。
分别为 1.41 万辆的理想,1.00 万辆的零跑,0.72 万辆的小鹏,0.44 万辆的蔚来。至于其它品牌,要不拥有传统车企的背书,要不是科技巨头的产物。
面对这番情景,不禁再度感慨:" 多年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一家家新势力造车,经历了大浪淘沙与不断洗牌,当身上的遮羞布被扯下,谁是投机者只能原形毕露。"
相比之下,同样讽刺的是,留在牌桌上四位 " 初代选手 " 的老板,无一例外都是之前被吐槽的 " 门外汉 "。
反观那些拥有传统车企工作经验背书,选择下海创业的精英经理人们,好像没有一位能够延续荣光,纷纷颜面扫地落得一地鸡毛。
至于背后的原因,肯定是多维度的。而在我眼中," 错把之前的平台当能力 " 俨然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更直白来讲,远远低估了造车的难度,总觉得自己可以扮演救世主,最终却被现实狠狠鞭打。
顺势,将实现继续拉回到仅存的四位初代选手身上。
今年的理想,虽然遭遇了 MEGA 所引发的纯电滑铁卢,但还是凭借自身位于增程板块绝对扎实的根基,牢牢站稳了新势力造车销冠的位置。明年,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70 万辆或将是它想要冲击的目标。
不吹不黑,好像并没有想象中激进,尤其是考虑到其 CEO 李想曾输出过 2025 年需要迈过 160 万辆大关的豪言壮语。此刻,明显收敛与理性了许多。而试图拆解这 70 万辆,大概率会是增程板块稳中有进贡献 60 万辆,纯电板块贡献 10 万辆。
今年的零跑,早在本月第一天,便已官宣提前完成了 25 万辆的既定目标。按照目前的架势,12 月继续突破 4 万辆也不是问题。那么,简单相加,全年共交付新车将超过 29 万辆。
明年,根据剧透,这家新势力造车则想要跨越 50 万辆大关。结合零跑目前积攒下的势能,以及位于终端的口碑,包括已知的后续产品推新计划,虽然完成存在一定难度,但并非没有可能。
今年蔚来,大概率会以 22 万辆收官。考虑到 NIO 本品牌并无产品推新,第二品牌旗下的首款产品乐道 L60 上市三个月交付仅 2 万辆左右,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算差。明年,根据李斌的许诺,销量同比翻番将是它必须达到的底线。
借用原话," 做到 44 万辆,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太大压力,依靠 NIO 本品牌与乐道大概率便能撞线,况且不要忘记还有萤火虫的贡献。我们内部的预期,比这还要更高一点。"
洋洋洒洒几十个字,弥漫着浓浓的决心。想必李斌非常清楚地知晓,接下来 365 天的走势,将决定这家新势力造车还能不能留在牌桌之上。
今年的小鹏,上半年的确遭遇了 " 天崩开局 ",但凭借下半年接连推出 MONA MO3 与 P7+ 两款从产品、到配置、到产能都准备充分的 A 级与 B 级纯电轿车,很大程度上缓过了劲儿来。全年,预计交付量会超过 18 万辆。
明年,这家新势力造车试图冲击的目标则为比较理性的 35 万辆。考虑到上述两款产品引发的马太效应,以及小鹏自身组织架构的彻底焕新,包括有效新车的继续入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综上,明年将会是四位初代选手位于中国车市愈发站稳脚跟的关键节点。
当然,目前洋溢着比较乐观的情绪,并不代表结局真就如此顺利。按照我对于整个大盘竞争强度的了解,它们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与不及预期。
相比之下,对于所有自愿或非自愿归纳在 " 新势力造车 " 该群体中的品牌来说,正如今天文章的导语所言," 月销 1 万辆将是生死线,月销 2 万辆将是枯荣线。" 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非常硬性的标准,就明晃晃的摆在那里。
但凡无法达到,便会陷入泥潭,极越的倒下则是前车之鉴……
崔力文
爱车如命,
更爱电动汽车的小编一枚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