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Arm救人一命,但孙正义的运气还剩多少?,欢迎阅读。
Arm 上市的盛宴,究竟是实力和潜力所致,还是资本推动的泡沫,这样的疑问已经开始在市场中萦绕。
一年前,在软银集团 2022 财年第一季度(4 至 6 月)财报会议演示文档的第一页,软银董事长兼社长孙正义的团队放了一幅画名叫《颦像》,
这是日本知名历史人物德川家康的自画像,在轻敌冒进吃了生平唯一的败仗(三方原合战)之后,命画师将自己狼狈逃窜的样子记录下来,用以自警。
借用这幅画,孙正义巧妙地承认了自己在糟糕业绩面前极为尴尬的样子,品尝了失败的味道," 软银没扛住科技股暴跌和日元贬值,在半年里亏损了 6 万亿元,我也需要深刻的反省,时刻铭记这一教训。"
一年后,软银旗下芯片设计公司 Arm 在纳斯达克上市,不仅成为今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 IPO,也是美股市场近 16 个月最大规模的 IPO。
Arm 在公开发行前认购火爆,并获得了包括苹果、谷歌、英伟达、台积电在内的基石投资者的支持。交易日当天,Arm 股价一路狂飙超过 20%,市值也很快升破 600 亿美元,远超此前以 51 美元/股定价的 545 亿美元估值。
首日大涨后,软银所持的 Arm 股票价值增加了约 120 亿美元。虽然这能够给软银提供更多的资金,也帮孙正义挽回了一些因为投资失败而丢失的颜面,但他并不能因此而松上一口气。
令人意外的是,作为 Arm 背后的掌舵人,孙正义也缺席了敲钟仪式。
内忧外患,拿阿里 " 抵债 "
孙正义最近几年陷入了软银债务过重的自我怀疑之中。究其根本原因,是在阿里巴巴之后,难觅成功的投资。
此前,软银曾雄心勃勃地大举扩张,凭借着投资阿里带来的千亿美元回报,孙正义在全球寻求收购投资和机遇,连续完成了数起十亿美元规模,甚至百亿美元级别的投资和收购交易,涉及电信、游戏、新能源、芯片、机器人等诸多行业领網域。
然而,在随后的几年时间,孙正义遭遇了一个又一个失败投资,作出了一次又一次错误决策,不仅让基金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也让他的的投资眼光遭遇了严重质疑。
例如软银曾斥资 40 亿美元收购了英伟达股份。然而,就在 2019 年,几乎在英伟达股价的最低点,软银仅以 30 亿美元的价格抛售了这部分的股票止损,不仅无缘 2020 年的科技牛市,更错过了英伟达后来的飙升狂潮。
但更令软银和孙正义蒙羞的还是 WeWork 的投资,他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笔 " 愚蠢 " 的投资。孙正义原本以为自己在 WeWork 创始人亚当 · 纽曼身上看到了又一个马云,最终却收获了最惨烈的滑铁卢。
软银大厦将倾始于 2020 年春天。
2019 财年,愿景基金投资亏损高达 180 亿美元,软银集团整体亏损 130 亿美元。2021 财年亏损 160 亿美元,2022 财年更是亏损了令人震惊的 320 亿美元。
为了获取资金用于投资以及弥补亏空,软银只能不断抛售阿里持股套现,在阿里的持股比例也从超过 30% 直到目前不到 4% 的象征性比例,退出了阿里董事会。从其截至 2023 年 6 月末止的季绩来看,软银手上的阿里巴巴股份差不多已经全部变现,于 2023 年 6 月 30 日的持股市值或只有 0.02 万亿日元,相当于其持仓价值的 0.1%。
但巨头的反弹也是迅速的,采取极端融资手段,孙正义把软银从反面案例带回正面教材只花了一年。
然而,AI 时代的到来让孙正义再次燃起了冒险的热情。对于孙正义来说,Arm 乃 " 全村的希望 " ——他押注的是 AI 发展浪潮为 Arm 带来的商机。
Arm 是什么?
2016 年 6 月,就在英国脱欧不久后,孙正义去往了土耳其海滨度假胜地马尔马里斯会见 Arm 董事长斯图尔特 · 钱伯斯和首席执行官 Simon Segars。
虽然软银对 Arm 的持股当时只有 1.45%,但在一家海滨餐厅里,孙正义对这两个英国人提出了第一次全购报价。
几天之后在伦敦,在双方聘请的投行参与下,软银和 Arm 进行了更多的价格谈判。钱伯斯想要更高的价格,但孙正义难以让步。尽管 Arm 的历史成绩不错,但下一任买主更关心它的未来上升空间。
几乎没有人知道,就在 1999 年基努里维斯在《黑客帝国》中使用诺基亚 8110 手机,这款形状像香蕉一样弯曲的手机就已经搭载了 Arm 的芯片,它和之后的型号一共卖了数百万台,还带动了全球手机使用 Arm 芯片的旋风。
而这也让 Arm 从一家籍籍无名、需要费尽力气寻找大客户的初创公司,过渡成长为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成熟公司。
尽管如此,随后的智能手机市场却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从而也拖累 Arm 无法进行业绩突破。在 2016 年 6 月前的 12 个月里,Arm 的股价最低曾见每股 8.25 英镑,最高也仅达到每股 11.4 英镑。
最终,仅共计用时 50 天,在 2016 年 9 月 6 日,软银就正式完成了对 Arm 的收购,和其他的跨国交易相比,软银收购 Arm 可以用 " 快马加鞭 " 形容。
软银收购 Arm 是有史以来亚洲在英国的最大金额投资,原在纳斯达克、伦敦证交所双重上市的 Arm,就此顺势完成退市,成为软银的私有公司。
但将 Arm 收入囊中四年之后,软银就开始推动 Arm 再次易主。这一次,它要接受的是美国芯片公司英伟达的全购要约,也就是在短期内第二次 " 换血 "。
然而,由于英伟达体量巨大,Arm 又在部分领網域扮演关键角色,市场 " 反垄断 " 呼声四起。谷歌、微软、高通在内的同行竞争公司,公开反对英伟达收购 Arm,宣称这起交易将危及 Arm 的独立性,并可能伤害竞争。
尽管英伟达和 Arm 据理力争,但它们的信心也在复杂的监管、持续的同行舆论压力下变得越来越弱。2022 年 2 月 8 日,英伟达和软银联合发表声明,被迫终止这场交易。
交易失败后,孙正义对于 AI 的热情并没有消退,反而马不停蹄地开始推动 Arm 独立上市。
2022 年 11 月,在软银财报的发布会上,除了一场权力交接外,更重要的是孙正义为 Arm 的即将上市摇旗呐喊,"Arm 是我精力的源泉、快乐的源泉、兴奋的源泉。"
孙正义称,当前能对改善软银业绩做出的 " 最好贡献 " 便是思考 Arm 的未来该如何发展。" 今后数年,我将致力于 Arm 的爆炸性增长。"
做出了这样的誓言后,孙正义几乎消失在了媒体的视线中。
借人工智能的支点,撬动更大的地球
北京时间 2023 年 8 月 22 日凌晨,Arm 的招股书 " 千呼万唤始出来 "。
在招股书中,Arm 提及 47 次 " 计算(computing)" 和 45 次 " 人工智能(AI)",开始了对下一代芯片科技的逐浪。
同时,Arm 将自身定位为 CPU 行业的领导者,主要业务为设计、开发和授权高性能、低成本、高能效的 CPU 产品和相关技术,这也是其立身之本。
据悉,有超过 260 家公司报告称,他们在上一财年中发货了基于 Arm 的芯片,其中不乏亚马逊、谷歌母公司 Alphabet、AMD、英特尔、英伟达、高通、三星电子等全球巨头。
不夸张地说,Arm 的芯片无处不在。招股书透露,Arm 自成立以来芯片出货量累计超过 2500 亿颗,运行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軟體。另据 Arm 估计,全世界有大约 70% 的人都在使用基于 Arm 的产品。
所以孙正义也确实等到了 AI 的春天。
Arm 宣称,预计他们在 2025 年的 " 总潜在市场 " 将达到 2466 亿美元。在 2022 年,潜在市场中 48.9% 的价值由基于 Arm 的芯片设计所创造,而 Arm 则向芯片设计商收取 1.7% 的授权费用。" 芯片设计的成本及复杂度还将上升,我们的贡献度将继续提高。"Arm 称。
例如在汽车市场方面,IVI、ADAS、发动机管理、车身和底盘控制等均需要芯片。Arm 预计汽车芯片市场将从 2022 年的约 188 亿美元增长到 2025 年的约 291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5.7%。
Arm 称,其在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最高的是 IVI 和 ADAS 等技术更先进的功能领網域。2022 年,Arm 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 40.8%。随着 ADAS、电气化、IVI 以及最终的自动驾驶性能需求增长,汽车芯片的种类还将继续多元化。
无论从上市估值还是募资规模的角度,Arm 被认为 2023 年全球规模最大的一笔 IPO。
不过,Arm 上市的盛宴,究竟是实力和潜力所致,还是资本推动的泡沫,这样的疑问已经开始在市场中萦绕。
透过招股书,Arm 最新营收也一览无遗。2021 财年至 2023 财年,Arm 年收入分别为 20.27 亿美元、27.03 亿美元、26.79 亿美元;净利润则分别为 3.88 亿美元、5.49 亿美元、5.24 亿美元。
可以发现,Arm 的营收水平在 2023 财年出现了下滑。而这种下滑趋势仍在继续——在截至 6 月 30 日的最新财季,Arm 季度收入同比下降 2.5% 至 6.75 亿美元,净利润从上一财年同期的 2.25 亿美元降至 1.05 亿美元,同比减少过半。
为此,Arm 在招股书坦言,如若未能保持来自中国的收入、进入中国新的和现有的市场或在中国获得新业务领網域的吸引力,或 Arm 在中国的竞争中失去市场份额,可能会对其经营业绩和竞争地位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目前整个芯片行业仍在与销售低迷作斗争,库存过剩加剧了这一局面。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市场——这正是 Arm 目前最核心业务,没有之一。就连芯片巨头高通也撑不住,直言来自手机制造商的订单仍在下滑。
并且,Arm 目前仍处于 AI 的边缘,更多是专注 CPU 的架构基础,而不是创建大模型所需的 GPU 以及 AI 专用芯片的架构。
外界开始担心,Arm 的业绩不足以支撑 600 多亿美元市值。
不过孙正义暂时熬过了冬天。
今年第二季度(软银第一财季),愿景基金在连续五个季度巨额亏损之后,终于扭亏为盈,实现了 11 亿美元的投资盈利。软银 CFO Yoshimitsu Goto 一方面承认盈利是来自有利的市场状况,另一方面表示软银将开始恢复投资活动。
另一方面,对孙正义和软银来说,Arm 成功上市不仅带来实际投资回报,更让软银和孙正义重新燃起了斗志,再度吹响了大举投资的号角,他表示,目前软银集团 85% 的投资资产都是与 AI 相关的海外公司。但 Arm 会不会是孙正义的最后一战,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