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Arm救人一命,但孫正義的運氣還剩多少?,歡迎閱讀。
Arm 上市的盛宴,究竟是實力和潛力所致,還是資本推動的泡沫,這樣的疑問已經開始在市場中萦繞。
一年前,在軟銀集團 2022 财年第一季度(4 至 6 月)财報會議演示文檔的第一頁,軟銀董事長兼社長孫正義的團隊放了一幅畫名叫《颦像》,
這是日本知名歷史人物德川家康的自畫像,在輕敵冒進吃了生平唯一的敗仗(三方原合戰)之後,命畫師将自己狼狽逃竄的樣子記錄下來,用以自警。
借用這幅畫,孫正義巧妙地承認了自己在糟糕業績面前極為尴尬的樣子,品嘗了失敗的味道," 軟銀沒扛住科技股暴跌和日元貶值,在半年裡虧損了 6 萬億元,我也需要深刻的反省,時刻銘記這一教訓。"
一年後,軟銀旗下芯片設計公司 Arm 在納斯達克上市,不僅成為今年以來全球最大規模 IPO,也是美股市場近 16 個月最大規模的 IPO。
Arm 在公開發行前認購火爆,并獲得了包括蘋果、谷歌、英偉達、台積電在内的基石投資者的支持。交易日當天,Arm 股價一路狂飙超過 20%,市值也很快升破 600 億美元,遠超此前以 51 美元/股定價的 545 億美元估值。
首日大漲後,軟銀所持的 Arm 股票價值增加了約 120 億美元。雖然這能夠給軟銀提供更多的資金,也幫孫正義挽回了一些因為投資失敗而丢失的顏面,但他并不能因此而松上一口氣。
令人意外的是,作為 Arm 背後的掌舵人,孫正義也缺席了敲鍾儀式。
内憂外患,拿阿裡 " 抵債 "
孫正義最近幾年陷入了軟銀債務過重的自我懷疑之中。究其根本原因,是在阿裡巴巴之後,難覓成功的投資。
此前,軟銀曾雄心勃勃地大舉擴張,憑借着投資阿裡帶來的千億美元回報,孫正義在全球尋求收購投資和機遇,連續完成了數起十億美元規模,甚至百億美元級别的投資和收購交易,涉及電信、遊戲、新能源、芯片、機器人等諸多行業領網域。
然而,在随後的幾年時間,孫正義遭遇了一個又一個失敗投資,作出了一次又一次錯誤決策,不僅讓基金的投資者損失慘重,也讓他的的投資眼光遭遇了嚴重質疑。
例如軟銀曾斥資 40 億美元收購了英偉達股份。然而,就在 2019 年,幾乎在英偉達股價的最低點,軟銀僅以 30 億美元的價格抛售了這部分的股票止損,不僅無緣 2020 年的科技牛市,更錯過了英偉達後來的飙升狂潮。
但更令軟銀和孫正義蒙羞的還是 WeWork 的投資,他本人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筆 " 愚蠢 " 的投資。孫正義原本以為自己在 WeWork 創始人亞當 · 紐曼身上看到了又一個馬雲,最終卻收獲了最慘烈的滑鐵盧。
軟銀大廈将傾始于 2020 年春天。
2019 财年,願景基金投資虧損高達 180 億美元,軟銀集團整體虧損 130 億美元。2021 财年虧損 160 億美元,2022 财年更是虧損了令人震驚的 320 億美元。
為了獲取資金用于投資以及彌補虧空,軟銀只能不斷抛售阿裡持股套現,在阿裡的持股比例也從超過 30% 直到目前不到 4% 的象征性比例,退出了阿裡董事會。從其截至 2023 年 6 月末止的季績來看,軟銀手上的阿裡巴巴股份差不多已經全部變現,于 2023 年 6 月 30 日的持股市值或只有 0.02 萬億日元,相當于其持倉價值的 0.1%。
但巨頭的反彈也是迅速的,采取極端融資手段,孫正義把軟銀從反面案例帶回正面教材只花了一年。
然而,AI 時代的到來讓孫正義再次燃起了冒險的熱情。對于孫正義來說,Arm 乃 " 全村的希望 " ——他押注的是 AI 發展浪潮為 Arm 帶來的商機。
Arm 是什麼?
2016 年 6 月,就在英國脫歐不久後,孫正義去往了土耳其海濱度假勝地馬爾馬裡斯會見 Arm 董事長斯圖爾特 · 錢伯斯和首席執行官 Simon Segars。
雖然軟銀對 Arm 的持股當時只有 1.45%,但在一家海濱餐廳裡,孫正義對這兩個英國人提出了第一次全購報價。
幾天之後在倫敦,在雙方聘請的投行參與下,軟銀和 Arm 進行了更多的價格談判。錢伯斯想要更高的價格,但孫正義難以讓步。盡管 Arm 的歷史成績不錯,但下一任買主更關心它的未來上升空間。
幾乎沒有人知道,就在 1999 年基努裡維斯在《黑客帝國》中使用諾基亞 8110 手機,這款形狀像香蕉一樣彎曲的手機就已經搭載了 Arm 的芯片,它和之後的型号一共賣了數百萬台,還帶動了全球手機使用 Arm 芯片的旋風。
而這也讓 Arm 從一家籍籍無名、需要費盡力氣尋找大客戶的初創公司,過渡成長為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成熟公司。
盡管如此,随後的智能手機市場卻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從而也拖累 Arm 無法進行業績突破。在 2016 年 6 月前的 12 個月裡,Arm 的股價最低曾見每股 8.25 英鎊,最高也僅達到每股 11.4 英鎊。
最終,僅共計用時 50 天,在 2016 年 9 月 6 日,軟銀就正式完成了對 Arm 的收購,和其他的跨國交易相比,軟銀收購 Arm 可以用 " 快馬加鞭 " 形容。
軟銀收購 Arm 是有史以來亞洲在英國的最大金額投資,原在納斯達克、倫敦證交所雙重上市的 Arm,就此順勢完成退市,成為軟銀的私有公司。
但将 Arm 收入囊中四年之後,軟銀就開始推動 Arm 再次易主。這一次,它要接受的是美國芯片公司英偉達的全購要約,也就是在短期内第二次 " 換血 "。
然而,由于英偉達體量巨大,Arm 又在部分領網域扮演關鍵角色,市場 " 反壟斷 " 呼聲四起。谷歌、微軟、高通在内的同行競争公司,公開反對英偉達收購 Arm,宣稱這起交易将危及 Arm 的獨立性,并可能傷害競争。
盡管英偉達和 Arm 據理力争,但它們的信心也在復雜的監管、持續的同行輿論壓力下變得越來越弱。2022 年 2 月 8 日,英偉達和軟銀聯合發表聲明,被迫終止這場交易。
交易失敗後,孫正義對于 AI 的熱情并沒有消退,反而馬不停蹄地開始推動 Arm 獨立上市。
2022 年 11 月,在軟銀财報的發布會上,除了一場權力交接外,更重要的是孫正義為 Arm 的即将上市搖旗呐喊,"Arm 是我精力的源泉、快樂的源泉、興奮的源泉。"
孫正義稱,當前能對改善軟銀業績做出的 " 最好貢獻 " 便是思考 Arm 的未來該如何發展。" 今後數年,我将致力于 Arm 的爆炸性增長。"
做出了這樣的誓言後,孫正義幾乎消失在了媒體的視線中。
借人工智能的支點,撬動更大的地球
北京時間 2023 年 8 月 22 日凌晨,Arm 的招股書 " 千呼萬喚始出來 "。
在招股書中,Arm 提及 47 次 " 計算(computing)" 和 45 次 " 人工智能(AI)",開始了對下一代芯片科技的逐浪。
同時,Arm 将自身定位為 CPU 行業的領導者,主要業務為設計、開發和授權高性能、低成本、高能效的 CPU 產品和相關技術,這也是其立身之本。
據悉,有超過 260 家公司報告稱,他們在上一财年中發貨了基于 Arm 的芯片,其中不乏亞馬遜、谷歌母公司 Alphabet、AMD、英特爾、英偉達、高通、三星電子等全球巨頭。
不誇張地說,Arm 的芯片無處不在。招股書透露,Arm 自成立以來芯片出貨量累計超過 2500 億顆,運行着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軟體。另據 Arm 估計,全世界有大約 70% 的人都在使用基于 Arm 的產品。
所以孫正義也确實等到了 AI 的春天。
Arm 宣稱,預計他們在 2025 年的 " 總潛在市場 " 将達到 2466 億美元。在 2022 年,潛在市場中 48.9% 的價值由基于 Arm 的芯片設計所創造,而 Arm 則向芯片設計商收取 1.7% 的授權費用。" 芯片設計的成本及復雜度還将上升,我們的貢獻度将繼續提高。"Arm 稱。
例如在汽車市場方面,IVI、ADAS、發動機管理、車身和底盤控制等均需要芯片。Arm 預計汽車芯片市場将從 2022 年的約 188 億美元增長到 2025 年的約 291 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 15.7%。
Arm 稱,其在汽車市場的市場份額最高的是 IVI 和 ADAS 等技術更先進的功能領網域。2022 年,Arm 的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 40.8%。随着 ADAS、電氣化、IVI 以及最終的自動駕駛性能需求增長,汽車芯片的種類還将繼續多元化。
無論從上市估值還是募資規模的角度,Arm 被認為 2023 年全球規模最大的一筆 IPO。
不過,Arm 上市的盛宴,究竟是實力和潛力所致,還是資本推動的泡沫,這樣的疑問已經開始在市場中萦繞。
透過招股書,Arm 最新營收也一覽無遺。2021 财年至 2023 财年,Arm 年收入分别為 20.27 億美元、27.03 億美元、26.79 億美元;淨利潤則分别為 3.88 億美元、5.49 億美元、5.24 億美元。
可以發現,Arm 的營收水平在 2023 财年出現了下滑。而這種下滑趨勢仍在繼續——在截至 6 月 30 日的最新财季,Arm 季度收入同比下降 2.5% 至 6.75 億美元,淨利潤從上一财年同期的 2.25 億美元降至 1.05 億美元,同比減少過半。
為此,Arm 在招股書坦言,如若未能保持來自中國的收入、進入中國新的和現有的市場或在中國獲得新業務領網域的吸引力,或 Arm 在中國的競争中失去市場份額,可能會對其經營業績和競争地位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目前整個芯片行業仍在與銷售低迷作鬥争,庫存過剩加劇了這一局面。尤其是在智能手機市場——這正是 Arm 目前最核心業務,沒有之一。就連芯片巨頭高通也撐不住,直言來自手機制造商的訂單仍在下滑。
并且,Arm 目前仍處于 AI 的邊緣,更多是專注 CPU 的架構基礎,而不是創建大模型所需的 GPU 以及 AI 專用芯片的架構。
外界開始擔心,Arm 的業績不足以支撐 600 多億美元市值。
不過孫正義暫時熬過了冬天。
今年第二季度(軟銀第一财季),願景基金在連續五個季度巨額虧損之後,終于扭虧為盈,實現了 11 億美元的投資盈利。軟銀 CFO Yoshimitsu Goto 一方面承認盈利是來自有利的市場狀況,另一方面表示軟銀将開始恢復投資活動。
另一方面,對孫正義和軟銀來說,Arm 成功上市不僅帶來實際投資回報,更讓軟銀和孫正義重新燃起了鬥志,再度吹響了大舉投資的号角,他表示,目前軟銀集團 85% 的投資資產都是與 AI 相關的海外公司。但 Arm 會不會是孫正義的最後一戰,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