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共享充电宝终于“熬”到盈利,欢迎阅读。
文 / 王慧莹
编辑 / 子夜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成长,一直伴随着争议。
2017 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刚热闹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伪需求。这几年,共享充电宝赛道在亏损、涨价的争议中前行。
在经历了跑马圈地、烧钱扩张、并购重组,一路起起伏伏之后,如今共享充电宝终于熬到了盈利。
8 月 21 日,怪兽充电公布了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财报显示,怪兽充电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50.0% 至 10.357 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 3010 万元人民币,环比增长 75.8%,实现扭亏为盈。
作为赛道里唯一登陆资本市场的玩家,怪兽充电的表现一度成为外界窥见行业变化的視窗。
过去,一如共享单车的跑马圈地,同处于共享经济赛道,为了抢点位、扩市场,共享充电宝也经历过疯狂扩张的野蛮时期。几年过去,一轮轮淘汰赛过后,行业马太效应增强。
优胜劣汰之下,活下来的是少数。回到此次盈利,怪兽充电的表现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似乎也预示着经历红海竞争后,行业新拐点即将出现。
可以确定的是,总会有人为了 20% 的电量焦虑。共享充电宝的需求仍在,未来比拼的焦点是如何打磨更好的盈利模型,同时如何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盈利靠的不是涨价,而是降本
如果说共享充电宝行业初期关于 " 伪需求 " 的争论不断,那近几年开始," 贵 " 成了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的一致印象。
共享充电宝频繁登上热搜,话题基本围绕着 " 涨价 " 二字展开。据沙利文报告不完全统计,从 2017 年到 2020 年,共享充电宝每小时的租赁价格从 0.5 元上涨到了 4 元。
2021 年 6 月,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反垄断局、网监司召开行政指导会,要求 8 个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限期整改,明确定价规则,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共享充电宝价格因而小幅下降,各品牌平均价格为 2.2~3.3 元 / 小时。
然而,这没有阻挡共享充电宝涨价的脚步。2022 年 10 月底," 共享充电宝 1 小时扣费 99 元 " 的热搜再次让共享充电宝涨价成为关注焦点。
当外界都在猜测共享充电宝企业能赚得盆满钵满时,怪兽充电的财报将行业玩家的真实生存情况摆在了台面上。
怪兽充电披露的 2022 年三季度报告显示,2022 年前三个季度怪兽充电净利润亏损 3.77 亿元,连续五个季度业绩亏损。
业绩连亏的背后是高额的营销费用支出。财报显示,怪兽充电 2022 年前三个季度的销售费用为 20.77 亿元,销售费用率高达 92.62%。
频繁涨价换不来企业的盈利,关键还是在于营销费用过高。这时候,共享充电宝企业开始转变思路——降本。
体现到怪兽充电 2023 年第二季度财报上,最大的变化是营销费用的下降。财报数据显示,怪兽充电 2023 年第二季度销售与营销费用为 2.952 亿元,同比下降 55.6%;相比于 2023 年一季度的 6.653 亿元,也环比下降了 55.6%。
伴随营销费用大幅下降、线下客流量的回归,怪兽充电迎来了难得的盈利。
怪兽充电 2023 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怪兽充电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 3010 万元人民币,环比增长 75.8%,实现扭亏为盈。美国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 2450 万元人民币,运营利润为 1360 万元。
过去,为了抢占好的点位,各家共享充电宝企业不仅需要高价供养庞大的业务拓展团队,支付给商家的入场费和抽成费也日益水涨船高。
东方证券研究所对怪兽充电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其营销费用主要由 " 商家激励 "" 地推人员薪酬 " 和 " 代理商佣金 " 三个方面构成。前两者出现于直营模式中,后者出现于代理模式中。
其中,怪兽充电支付给商家的入场费和佣金约为 50% 到 70%;支付给代理商的佣金更高,为 75% 到 90%。
央视网曾报道,代理商负责充电宝的租用成本,店铺只需承担充电站的电费,最后收入由代理商、店铺和平台方三方参与抽成,店铺一般抽成 30% 左右,人流量大的店铺话语权也比较高,平台方抽成 10% 左右。
图源怪兽充电官方微博
这意味着,当市场竞争激烈,优势点位有限时,共享充电宝企业只能靠更高的入驻费用、更多的地推人员、给代理商更高的利润换取市场。这也是过去怪兽充电营销费用难以下降的重要原因。
如今,行业玩家的思路在变化,扭亏为盈的关键点在于降本,降本的主要措施在于缩减营销费用。透过怪兽充电的变化,似乎在向外界透露一个信号,共享充电宝行业在告别跑马圈地的激烈竞争,进入到下一阶段。
营销费用少了,代理却更多了,
行业告别烧钱竞争?
很多赛道往往都是从野蛮生长开始,且业内玩家以烧钱作为筹码。但经过红海混战后,海面又会归于平静。
这样的规律在共享充电宝行业同样适用。
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在于,今年二季度,怪兽充电的代理商规模和移动电源数量都没有因为营销费用的下降而下降,反而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怪兽充电 2023 年二季报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怪兽充电财报显示,截至 6 月 30 日,怪兽充电的服务已经覆盖 110.9 万个点位,其中 62% 为代理点位。相比今年一季度的 58.8%,环比增长 5.4%。
具体到商业模式上,不同于共享单车的商业形态,共享充电宝的模式更类似于餐饮行业的加盟制。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 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从整个行业来看,纯直营模式受制于其重资产、重成本的属性已较为少见,头部玩家大多偏好直代共营或纯代理模式。
其中,怪兽是直代共营的典型品牌,区别于纯代理,直代共营的品牌多采用高线级城市直营 + 低线级城市代理的综合模式。
更多的代理,让怪兽充电的点位加速扩张。财报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怪兽充电在全国拥有 110.9 万个 POI(点位),在线共享充电宝数为 800 万,累计注册用户数为 3.625 亿。
对比 2023 年一季度,怪兽充电提供的移动电源数量为 720 万个,累计注册用户数量为 3.472 亿。单季度,怪兽充电新增了 1530 万用户以及 80 万个充电宝。
营销费用下降,怪兽充电靠什么来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商家?
关键原因或在于共享充电宝场上的玩家已经不多,整个行业也告别烧钱竞争,进入到新阶段。某种意义上,优胜劣汰之下,共享充电宝行业也到了寻求盈利的时刻。
回顾过去,行业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商家扮演着场地提供者的角色,拥有着极大的话语权。
只有占领的线下商家数量越多,共享充电宝企业的获客能力才越强,盈利能力也越强。而共享充电宝一直被认为 " 低门槛 ",行业差异化不显著,渠道和点位是重中之重,考验的是各路玩家的资金储备。
红海竞争初期,各家为了抢夺优势点位,共享充电宝的入场费水涨船高,从几千,涨至几万至十几万不等。
小电科技曾在招股书中披露,2018 年至 2020 年,公司支付给商家的抽成费用分别为 1.00 亿元、5.74 亿元和 7.10 亿元,进场费分别为 0.04 亿元、1.41 亿元和 3.03 亿元,均呈现迅速攀升的态势。
此外,2018 年底,云充吧为入驻一个全国连锁酒吧的 200 家门店,豪掷 2000 万元签下了为期三年的独家合同。如今,云充吧已经几乎在行业销声匿迹。
回到现在,一系列的融资战、烧钱战、点位战后,共享充电宝也成为了幸存者的游戏。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 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 年怪兽充电、小电、美团、街电、搜电等企业占据着 96% 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怪兽充电以 36% 的 GMV 占比领跑。
实际上,如果没有烧钱大战,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竞争并非一直猛烈,玩家们也并非一直亏损。
2018 年,第一轮淘汰赛后,行业基本形成了以街电、小电、来电和怪兽充电为主的 " 三电一兽 " 格局。随即,小电科技宣布盈利;2019 年,怪兽充电宣布实现盈利并持续到 2021 年上半年。
正是这样的盈利,2021 年 4 月,怪兽充电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 " 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也打开了市场新一轮竞争。招股书显示,其 2019 年和 2020 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2.066 亿元和 1.126 亿元。
因此,玩家们能否盈利,和行业竞争息息相关,在烧钱竞争最焦灼的时候,各家几乎都在亏损求规模,而在大浪淘沙后,剩下的玩家们则需要重新谋求盈利。行业头部效应显现,熬过了激烈竞争抢代理、抢点位的时候,最终撑到最后的玩家吃到了蛋糕。
需求在增加,下一步是争夺下沉市场
共享充电宝的概念刚冒出来时,很多人是质疑的、拒绝的。人手一个充电宝,公交、飞机、高铁都有 USB 充电口的时代,还用租充电宝?
殊不知,续航始终是智能手机及其他数码产品的痛点之一,手机用户 " 充电焦虑 " 是个真需求。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 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超 7 成以上的手机用户倾向在手机电量还剩 10-30% 的时候进行充电,仅有不到一成的用户会在低于 10% 的电量下才考虑充电。
尤其是在线下消费逐渐回暖后,共享充电宝行业被认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预测,2023 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容量有望增至 168 亿,并于 2028 年超过 700 亿规模。
市场需求恢复,这仍是一个在不断增长的市场,玩家们新一轮的比拼也随之展开。
需要注意的是,和其他互联网行业思路一致,伴随一二线城市消费市场的不断饱和,下沉市场潜在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不容忽视。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0 年至 2025 年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共享充电宝服务的市场规模增长速度预期将比一线及二线城市快 6.3%。此外,预期三线及以下城市共享充电宝服务的渗透率将按比一线及二线城市更快的速度增长,并预期于 2025 年将达到约 40%。
整体来看,与已注册的工商个体户数量相比,共享充电宝可渗透场景数量和类型还有不小的空间。下沉市场消费潜力迸发,是值得关注的增量市场。
新的市场,谁先抢到点位,谁就有了先发优势。在下沉市场,更了解当地市场的代理模式能发挥更大的优势。
以怪兽充电为例,怪兽充电于去年推出 " 直助代 " 计划。在 " 直助代 " 模式的推动下,品牌与当地代理商结成合作关系,由代理商负责在本地与商家联系,铺设机柜,提供设备和业务支持。
其中,怪兽充电还推出更新合作協定等措施,给予了渠道商更多的主动权和灵活性,不仅能快速抢占下沉市场,更为企业减少了进入新市场的试错成本。
从 2023 年二季度财报可以看到,怪兽充电在共享充电业务收入上,渠道模式收入占比高达 70.7%,其中直营模式收入占比为 29.3%。这也表明,轻资产、扩张快的代理模式是怪兽充电提高收入的重要手段。
当下的时间点上,行业需求一直在,想要抢占市场和用户,共享充电宝企业考虑的不止这些。
一方面,要提高的是消费者的使用体验。长期以来,共享充电宝费用贵、充电慢、归还难等问题饱受消费者的诟病。在技术门槛本就不高的前提下,只有借还方便、充电效率高、定价合理和优质服务体验,才能受到消费者青睐,进而加深自身用户的粘性。
另一方面,共享充电宝仍需要在产业链上下功夫。无论是原料采购、产品制造,还是运营模式都需要优化,最终通过规模效应实现降本增效。
更重要的是,行业走过了烧钱竞争的阶段后,资本市场期待的是一个更稳定、更健康的商业模型。谋求更多的利润和更快的增长,依然是场上选手的长期命题,这需要玩家们继续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调整发展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