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领导的决策为什么经常搞砸?拍腦门拍巴掌拍大腿三部曲,欢迎阅读。
《资治通鉴》中,有这么一段故事,我觉得对领导做决策很有启发!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 335 年,秦国讨伐韩国(韩昭侯在位),攻克了宜阳,韩昭侯也由此少了一块地盘。
碰到一个穷凶极恶的邻居,倒霉呀!
公元前 334 年,韩昭侯不知道腦子怎么想的,突然想建造一座高大的门楼,史书上并没有说明。但是,肯定不太合适,不然也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了!
有一个叫屈宜臼的人,对韩昭侯说:" 您一定造不出来这个门楼!"
韩昭侯不知道屈宜臼为什么这么说,不解问地道:" 为什么你会这么说呢?为什么造不出来呢?咱们韩国虽然不是大国,但是,也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难道这么点事都办不成了吗?"
屈宜臼对韩昭侯说:" 您难道不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您这个时候造这个门楼,用四个字来形容——不合时宜。"
韩昭侯不服气地问:" 怎么就不合时宜了?难道造一座门楼,我还要选个良辰吉日吗?"
很显然,屈宜臼不是这个意思。韩昭侯没有明白自己屈宜臼的心思,也没有看明白国内外地局势。
屈宜臼继续劝解韩昭侯说:" 我所说的时候不对,并不是指具体的时间。一个人有走好运的时候,也有走厄运的时候。之前您走好运的时候,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也没有建造这高门楼。但是,前年秦国刚把宜阳给夺去了。今年国内又大旱,粮食欠收。这个时候,百姓一个一个忍饥挨饿,失业率很高,您不体恤百姓,反而还铺张浪费,搞这种大而无用的建筑工程。您这个举动,就像古人所说的,越穷越摆架子。所以,我说您这件事,不合时宜。"
《资治通鉴》中的原话,也比较有意思:此所谓时诎举赢者也,大概意思就是越穷越摆架子的意思。
最后,韩昭侯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听屈宜臼的意见,坚持要把这个门楼给建起来。
一年后,这个门楼倒是建起来了,但是,韩昭侯去下面找秦广王报道去了。
韩昭侯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大工程呢?
或许,他有拉动内需的想法。当然,如果拉动内需,国库出钱,以工代赈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般来说,最上面几个领导的 " 经 ",往往是好经。但是,底下的人念起来,未必就能念出好的结果。
就像咱们的企业领导也是一样,董事长、总经理的战略完美,但是,到了下面分公司那里,到了分公司的部门经理那里,一个一个都给念歪了,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借着高层领导的东风,中饱私囊,大小发一笔!
到了国的层面,其实大致也差不多,很多改革变法最后一地鸡毛,往往不是上层的决心不大,不是高层的想好不对,而是被底下的人给绑架了,架空了,把经念歪了。比如说,王安石变法。
所以说,韩昭侯的想法是或许是好的,但是,绝对不合时宜。
其实,屈宜臼有一句话应该是没有说清楚,韩昭侯应该也没有听明白。
如果底下的人,把他这个 1 号的经给念歪了,那他们就不仅仅是丢失一座地盘、粮食欠收的问题了,甚至会引发巨大的内乱。历朝历代不都是这样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