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領導的決策為什麼經常搞砸?拍腦門拍巴掌拍大腿三部曲,歡迎閲讀。
《資治通鑑》中,有這麼一段故事,我覺得對領導做決策很有啓發!
《資治通鑑》記載,公元前 335 年,秦國讨伐韓國(韓昭侯在位),攻克了宜陽,韓昭侯也由此少了一塊地盤。
碰到一個窮兇極惡的鄰居,倒黴呀!
公元前 334 年,韓昭侯不知道腦子怎麼想的,突然想建造一座高大的門樓,史書上并沒有説明。但是,肯定不太合适,不然也不會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了!
有一個叫屈宜臼的人,對韓昭侯説:" 您一定造不出來這個門樓!"
韓昭侯不知道屈宜臼為什麼這麼説,不解問地道:" 為什麼你會這麼説呢?為什麼造不出來呢?咱們韓國雖然不是大國,但是,也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難道這麼點事都辦不成了嗎?"
屈宜臼對韓昭侯説:" 您難道不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您這個時候造這個門樓,用四個字來形容——不合時宜。"
韓昭侯不服氣地問:" 怎麼就不合時宜了?難道造一座門樓,我還要選個良辰吉日嗎?"
很顯然,屈宜臼不是這個意思。韓昭侯沒有明白自己屈宜臼的心思,也沒有看明白國内外地局勢。
屈宜臼繼續勸解韓昭侯説:" 我所説的時候不對,并不是指具體的時間。一個人有走好運的時候,也有走厄運的時候。之前您走好運的時候,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也沒有建造這高門樓。但是,前年秦國剛把宜陽給奪去了。今年國内又大旱,糧食欠收。這個時候,百姓一個一個忍飢挨餓,失業率很高,您不體恤百姓,反而還鋪張浪費,搞這種大而無用的建築工程。您這個舉動,就像古人所説的,越窮越擺架子。所以,我説您這件事,不合時宜。"
《資治通鑑》中的原話,也比較有意思:此所謂時诎舉赢者也,大概意思就是越窮越擺架子的意思。
最後,韓昭侯想了想,最終還是沒有聽屈宜臼的意見,堅持要把這個門樓給建起來。
一年後,這個門樓倒是建起來了,但是,韓昭侯去下面找秦廣王報道去了。
韓昭侯為什麼要搞這麼一個大工程呢?
或許,他有拉動内需的想法。當然,如果拉動内需,國庫出錢,以工代赈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不過,話又説回來,一般來説,最上面幾個領導的 " 經 ",往往是好經。但是,底下的人念起來,未必就能念出好的結果。
就像咱們的企業領導也是一樣,董事長、總經理的戰略完美,但是,到了下面分公司那裏,到了分公司的部門經理那裏,一個一個都給念歪了,最後的結局,往往是借着高層領導的東風,中飽私囊,大小發一筆!
到了國的層面,其實大致也差不多,很多改革變法最後一地雞毛,往往不是上層的決心不大,不是高層的想好不對,而是被底下的人給綁架了,架空了,把經念歪了。比如説,王安石變法。
所以説,韓昭侯的想法是或許是好的,但是,絕對不合時宜。
其實,屈宜臼有一句話應該是沒有説清楚,韓昭侯應該也沒有聽明白。
如果底下的人,把他這個 1 号的經給念歪了,那他們就不僅僅是丢失一座地盤、糧食欠收的問題了,甚至會引發巨大的内亂。歷朝歷代不都是這樣的問題嗎?